2024年中印推迟钾肥大合同签订,背后有何原因?
进口钾肥价格从4月初开始上涨,至今,涨幅已经超过300元/吨。市场始终在等待钾肥大合同签订的消息,希望通过大合同的签订来给钾肥价格指明方向,但大合同迟迟没有动静,原因何在?
钾肥大合同签订时间和价格在国内已经成了少数企业的秘密,其他人很难知道大合同至今没有签订的原因。但在化肥保供的背景下,钾肥价格持续上涨,而钾肥大合同却迟迟不签呢?在印度身上或可找到佐证。
与中国一样,印度也是签订钾肥大合同的少数国家之一。我国是企业承担化肥保供稳价的责任,辅之以宏观调控,更加强调的是市场化;印度是政府承担化肥保供稳价责任,在保证充足供应的同时,还不能涨价。虽然机制不同、保供压力不同,但中印同时选择了推迟钾肥大合同的签订,背后或许有着共同的原因:
一、判断国际钾肥供大于求
中印共同判断国际钾肥已经供大于求了,涨价的动力不足,因此两国都推迟了大合同的签订。事实上,由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产能得以充分释放,加之中国在老挝的钾肥产能大幅增长,判断国际钾肥趋于供大于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二、推迟大合同签订有利于压价
在判断国际钾肥已经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推迟大合同签订有利于压低合同价格。
三、不签订大合同并不影响进口
并不是没有大合同就不能进口。大合同只是长期锁价的方式,还可以从现货市场上通过短期合同进行采购(这是其他国家的主要进口方式)。这减缓了签订大合同的紧迫性。中国5月钾肥进口量可能达到100万吨,说明没有大合同并不影响进口。对印度来说,同样如此。
四、海运费用是大合同推迟签订最主要原因
也门胡塞武装不断袭击红海航运船只,造成海运费用飙升。钾肥是干散货运输,更适合用波罗的海干散货货运指数(BDI)来描述运费的变动:BDI去年最低时在1000点左右;今年从年初的1400多点涨到了6月21日的1997点,涨幅高达45%。这同红海局势密切相关。
现在签订钾肥大合同,卖方必然考虑海运费用飙升的现实,在海运成本上不会让步。对于中印来说,红海局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海运费用下降是迟早的事,而大合同签订的是一年的量。如果红海局势缓和,运费下降,由于合同量大,遭受的损失是个大数字,因此也不愿意承担运费可能下降的风险。运费的不稳定是中印迟迟没有签订大合同的最主要原因。
笔者判断,在红海局势没有稳定之前,中印签订钾肥大合同的可能性都不大。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笔者也不赞成立即签订钾肥大合同。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余雷
编辑:马小如
审核:王梅红
监制:蒋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