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产业新篇章:大北农打造安全认证至农药登记全链条闭环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2024年被称为转基因推广种植元年,这一年转基因种子正式放开。随着基因技术的放开,我国种业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农业咨询机构AgbioInvestor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约30.9亿亩,是1996年的121倍。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等。

转基因产业化推动我国种业市场价值飙升

从2008年国家批准启动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以来,转基因作物产业化政策频频出台。回顾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提出″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并开启产业化试点,2023年″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2024年″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把握农业科技的前沿,是我国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核心目标。当前以转基因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是育种领域的革命性技术,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新赛道。

有分析预测,转基因产业化将推动我国玉米种业市值从300亿元飙升至450亿元,大豆种业市值也将实现从75亿元到100亿元的增长。参照国际经验,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市场渗透率有望在5-6年内达到80%-90%,预计年种植面积将达到5亿亩左右,配套的草甘膦除草剂市值也将达到100亿元。

转基因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毫无疑问,拥有转化体安全证书,又拥有传统优势品种的企业,将在产业化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在已通过国审的两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中,包括了64个转基因玉米、17个转基因大豆。从这份品种名单可以看出,转基因放开后,行业间的合作呈现相对开放的态势,种业抱团发展、全面竞争,既竞争又合作将成为主流。种子企业、性状公司、经销商以及农药、化肥等配套行业之间将进入全新的竞合关系,进一步推进中国种业产业升级。

大北农实现从安全认证到农药登记的全链条闭环

国内性状研发头部企业大北农已率先完成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转化体)-- 转基因品种审定 -- 转基因农药登记的使用环节闭环,成为我国首家完成此项的企业。

资料显示,大北农生物公司已经审批下证6个转化体:其中大豆2个、玉米4个,已经完成品种审定合法种植的有4个,成为国内最多的性状研发企业。

2023年12月以来,农业农村部相继审定两批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2023年12月7日,首批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转育大北农生物转化体的品种达到了52.9%,其中22个玉米、5个大豆品种。12月25日,26家企业获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024年3月19日,新一批转基因品种(2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初审通过,,其中转育大北农转化体的品种占比达到了53.3%,包含玉米15个、大豆1个。自次,中国国产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进入市场成为现实,也预示着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截至目前,我国转基因目标性状对应的草甘膦除草剂产品已登记11个(见下表1),对应的配套转化体几乎均为大北农公司产品。2024年3月29日农药检定所发布2024年第3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公示,其中大北农生物的大豆转化体DBN9004开始出现在草甘膦证件里。2024年4月26日农药检定所发布的2024年第4批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公示名单中首次出现了在大北农玉米转化体上的草甘膦证件公示,同时大豆转化体也再次出现。

表1 2024年转基因玉米大豆用目标除草剂草甘膦用药目录

图片

至此,大北农玉米、大豆转化体在国内应用已完成闭环,标志着种植了转基因耐草甘膦草铵膦的玉米大豆可以合法的使用草甘膦和草铵膦除草剂来防除杂草,大北农耐除草剂转化体通过了科技教育司、种业管理司、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的三个环节的许可,打通了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也完成了所有环节的闭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