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消费格局生变:新渠道,新场景,新方向!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变化及国际形势正在影响国内的牛肉消费习惯和消费者的饮食结构。中国的牛肉消费正在从餐饮服务为主导的模式转向多渠道发展模式。尽管对于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来说,牛肉还不是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但牛肉在国内肉类消费的占比不断上升,仍然给国内牛肉产业带来很多机会。

图片

电商渠道

牛肉是国内最早开发的适合电商销售的食材类产品。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猪肉,牛肉和羊肉合计占电商销售食品订单总额的23.5%,其次是乳制品和禽肉类产品。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在一份报告中也指出,牛肉在电商渠道的消费很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超过线下销售渠道。

牛肉零售市场的推动国内的牛肉消费水平,线上及线下的零售渠道充分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细分市场的牛肉产品需求,从腱子,牛腩,牛肉片,卷类等传统牛肉产品到牛排,牛肉预制菜和汉堡肉饼等新产品。线下和线上零售在内的多种新零售渠道将给牛肉市场带来更大的增长潜力。这要求国内的牛肉供应链企业针对客户不同的烹饪方法及应用场景及时开发出不同的牛肉产品。

国产牛肉供应

未来几年,国产牛肉除个别省份的产量会实现增长,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牛肉生产是一个结合牧场和饲养场资源的混合体系。由于中国的肉牛养殖资源有限,只有在企业能够得到政策支持的地区,肉牛的产量才能够实现明显增长。

国内牛肉需求

国内牛肉需求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的格局不会改变,这也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牛肉市场的竞争,对全球牛肉价格造成压力。

目前,国内到港的大部分牛肉来自南美三国。另外澳大利亚,美国和新西兰的进口价格比南美高,因为它们针对的细分牛肉市场的需求不同。进口牛肉厂家需要迎合中国市场牛肉需求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未来几年中国进口牛肉的增速将保持稳定,预计到2025年中国正关牛肉进口量保持在240万至270万吨之间。

图片

牛肉市场展望

由于中国市场对高质量牛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南美牛肉厂商正在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逐渐改变饲养及生产体系,南美谷饲牛的产量也将逐年增加。由于南美产牛国的生产成本更低,产品种类更广,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的几个主力厂商将继续主导中国的牛肉进口。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