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牛肉生产的成本与质量控制究竟有何独到之处?

众所周知,2023年我国肉牛养殖业正式步入“微利”时代,牛肉市场行情进入下行通道,整个肉牛产业链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据农业农村部肉牛产业监测预警工作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肉牛养殖户数同比下降1.8%,肉牛养殖规模场数量同比增长3.8%,12月末肉牛存栏量同比下降2.1%,能繁母牛存栏量同比下降1.9%。

图片

与此同时,2023年,我国牛肉累计进口273.74万吨,同比增加2%,进口主要来自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其中:从巴西进口117.71万吨,占比43%;从阿根廷进口52.70万吨,占比19%,从乌拉圭进口27.47万吨,占比10%。作为全世界肉牛养殖业发达且养殖成本也是全球较低的区域之一,南美洲肉牛养殖头数和牛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成本控制以及养殖策略与质量安全等方面更是名列前茅、独具匠心,这在当前我国肉牛产业行情低迷的背景下,极具借鉴意义。

基于此,2024年6月21-24日,在河南省商丘市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肉牛产业技术研讨会”期间,以“中-南美洲携手共谱肉牛业发展新篇章”为主题的“中国-南美洲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同期召开,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应邀出席论坛,并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 孟庆翔教授主持论坛
图片
巴西圣保罗大学原农学院院长、教授  Luiz Nussio博士

Luiz Nussio博士的报告题目是“巴西及南美洲肉牛产业的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他在介绍巴西肉牛产业现状时指出,巴西的肉牛产业规模目前处于世界前沿,巴西的肉类、普通牛肉及犊牛肉产量全球占比达到18.3%,仅次于美国的19.5%,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巴西肉牛存栏量达2.0278亿头,牛肉产量达1079万吨胴体当量,其中302万吨胴体当量的牛肉用于出口,占总牛肉产量的27.96%;中国则是巴西牛肉的最大进口国,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巴西60%以上的牛肉出口到中国。

他还做了几个对比,认为相比于美国、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以及全球平均活牛价格,巴西的活牛价格最低,且巴西牛肉产量高,占南美洲的66.1%。在对生产成本进行对比时发现,与中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相比,巴西牛肉成本最低,每kg活体重仅0.98美元,中国的成本是6.0美元(2023年数据)。同时,巴西的牛肉价格为8.84美元/公斤,不到中国牛肉价格18.37美元/公斤的1/2(2023年11月数据)。

Nussio博士进一步指出,巴西的肉牛品种主要是尼洛尔牛,该品种也能生产出品质较高的牛肉产品;在生产优级尼洛尔牛肉、特级安格斯牛肉或者特级日本和牛肉的过程中,优级尼洛尔牛肉生产时的饲料转化效率更高,而需要的饲料采食量更低。

最后,Luiz Nussio博士还谈到了巴西的肉牛养殖模式与土地利用情况,指出近几十年巴西的草地生态系统经历了急剧的退化,牧场管理和农牧结合生产是目前巴西的主要生产模式,尽管巴西的草场面积不断在减少,但在这种模式下的牛群头数却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巴西塞拉多的种养结合模式通过对大豆或棉花、玉米或高粱、臂形草或黍等作物进行轮作,可以节省土地资源、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肉牛产出和土地的使用效率。

图片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 曹建民教授

曹建民教授我国牛肉进口格局、趋势及产业发展建议为题,主要分析了我国牛肉进口的现状、趋势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他指出,我国目前的牛肉供给情况是国内牛肉产量增长迅速,2022年进口牛肉268万吨,占总供给的30%;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乌拉圭、巴西等;2023年除宁夏外,各省市都进口了牛肉。在牛肉进口增长的积极影响方面,主要体现为平抑物价、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产业效率提升和企业优胜劣汰等,但同时也会对国内肉牛产业造成冲击,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

他提出了7项应对牛肉进口增长不利影响的措施,包括在降本增效方面,推进科技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在控制进口方面,要逐步放开市场,设置关税和配额,保护国内产业;在供应链建设方面,要以消费者偏好为核心,建立多样化的供应链系统;在横向差异化方面,要推出创新型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在纵向组织化方面,要建立利益共同体,提高产业竞争力和韧性;在区域品牌化方面,要建设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母牛养殖保障化方面,要推行“见犊补母”政策,保障母牛养殖健康发展。

图片
乌拉圭德拉共和大学教授 Alvaro Simeone博士

Alvaro Simeone博士乌拉圭牛肉生产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为题,做了一场精彩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乌拉圭肉牛产业的相关情况,重点谈到了乌拉圭牛肉生产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以及乌拉圭畜牧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分析等方面内容。他指出,乌拉圭拥有1260万公顷的牧场,存栏1180万头肉牛,4.5万养殖户,牛肉产量62.5万吨/年,人均肉类消费量:46kg/人。乌拉圭有37家屠宰场,每年生产的牛肉85%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市场为中国、北美、欧洲等。乌拉圭的牛肉生产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有4个主要特点,包括全程可追溯性、产业电子信息化系统、严格的“永不”政策,以及公共机构的作用。他最后指出,乌拉圭畜牧业未来面临提高繁殖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其中碳减排目标是到2025年将每千克牛肉生产的甲烷排放量减少32%。

图片
巴西圣保罗大学 Diogo Costa博士

Diogo Costa博士巴西肉牛业的集约化拉架子和肥育策略为题做了报告。在对中巴两国的肉牛产业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后指出,现在正是中巴两国在肉牛领域合作的最好时机。他重点介绍了巴西集约化拉架子和肥育中涉及到的农牧结合、牧场管理以及围栏育肥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是如何提高生产力的内容。关于农牧结合,他系统介绍了6种农牧结合方式在玉米及草产量上的差异,包括播撒草种、垄间播种、草籽深种、在玉米播种25天后播撒草籽、玉米播种25天后垄间播撒草籽及单独播种玉米。

此外,他还介绍了其他的一些种养结合模式。数据显示,通过农牧结合的方式,粮食增产显著。在牧场管理方面,从90年代末,巴西开始关注牧场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牧草计算保持95%的光截留率时的牧草高度,提高了55%牧草生产力。在围栏肥育方面,巴西肉牛围栏肥育天数、饲粮精粗比及精料中的谷物比例都在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在区域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牛肉产量、屠宰数量及牛群规模同时增加,进而提高了牛肉的产量。

图片
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李艳玲博士

李艳玲教授植物源替抗产品提高肉牛业生产效率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她首先谈到,欧盟、美国、中国等地区和国家相继出台文件全面禁止使用抗微生物、促生长类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的使用。其次,她谈到植物提取物具备天然绿色、多靶点作用、广谱抗菌活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产品种类目前主要包括黄酮类、植物寡糖/多糖、有机酸、多酚类、生物碱类等。

最后,她重点介绍了课题组相关试验研究成果,她得出的结论是:(1)植物源替抗产品可以通过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调控胃肠道微生物区系、降低饲料成本、提升健康水平,从而提高犊牛生产效率;(2)植物源替抗产品可以提高生长肥育牛生产效率,通过调控参与瘤胃消化酶和瘤胃发育相关的功能微生物以及总挥发酸和氨态氮,可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日增重等;(3)除此之外,植物提取物还可以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肺炎,预防呼吸道疾病等;(4)而在牛肉品质方面,植物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图片

本届“中国-南美洲肉牛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肉牛研究中心与巴西圣保罗大学动物科学系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乌拉圭德拉共和大学动物科学系、乌拉圭吉拉芬集团、阿根廷安格斯牛协会以及河南神农膨化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

通过此次论坛,让我们对南美、尤其是对巴西和乌拉圭肉牛产业的概况、发展、生产管理以及质量与安全保证体系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在成本控制、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发面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借鉴。此外,本届论坛的成功召开,还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与巴西、乌拉圭两国肉牛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合作,对于中国与南美洲国家之间的牛肉生产与贸易等方面的合作,也具有更加积极深远的意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