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小麦制粉企业经营模式研究

小麦是全球两大口粮之一,全球所有国家基本都不同程度的消费面制品,这就决定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有小麦制粉企业,传统以大米为主食的东南亚国家,近些年小麦制粉业也是蓬勃发展,甚至涌现了全球第一大单体制粉企业。由于各国面制品消费偏好、农户生产规模等相差较大,各国制粉企业经营模式也各不相同。本文立足全球制粉大国和重要制粉企业,梳理总结了全球制粉企业的三大经营特点和四大经营模式,以便为我国小麦制粉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一、全球制粉企业经营特点

全球小麦制粉企业上万家,规模差异大,经营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该行业经营门槛低、利润率也较低,总体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很多制粉大国基本都有一个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巨无霸型企业,呈现高市场占有率的少数大企业与低市场占有率的大量中小企业并存的产业格局。

(一)规模差异较大

由于各企业公布的日加工能力有“小麦”和“面粉”两种方式,本文按照80%出粉率折算。全球最大制粉企业是五得利(包括好面缘),日面粉加工能力6.4万吨,美国最大制粉企业Ardent Mill为2.18万吨,日本最大制粉企业Nisshin Seifun(日清制粉)为1.5万吨,印尼最大制粉企业Bogasari为1.17万吨,欧盟最大制粉企业Good Mill为0.75万吨。从单体制粉企业看,全球最大单体制粉企业为印尼Bogasari位于雅加达的制粉厂,有15条生产线,日面粉加工能力0.93万吨;美国最大单体制粉企业为北达科达州面粉厂,日面粉加工能力0.27万吨,有10条生产线。总体上,大企业虽规模大,但数量少,发达国家大量制粉企业单体日面粉加工能力大多在500吨以内,以中小企业为主,比如法国287家制粉企业中,年加工面粉量低于5000吨(日面粉加工量仅17吨)的有264家,占92%。

(二)市场集中度高

全球制粉行业均属于低门槛行业,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高。2023年美国有147家小麦制粉厂,前21家、10家、5家占比分别为96.2%、82.6%和65.1%,最大制粉企业Ardent面粉厂市场占有率29%。日本大约有110家制粉厂,日新(Nisshin)、日本制粉(NIPPN)、昭和Sangyo(Showa Sangyo)和日东富士(Nitto Fuji)合计占75%左右,其中最大制粉企业日新面粉厂占40%左右。印度尼西亚有28家制粉厂,Bogasari面粉集团市场占有率高达50%,2006年时最高达到70%。俄罗斯有281家制粉厂,最大制粉企业MAKFA市场占有率19%,是全球五大意大利面食生产商之一。尼日利亚有20家制粉厂,最大制粉企业为尼日利亚面粉厂,日面粉加工能力在1万吨左右,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三)经营方式多样

全球制粉企业基于不同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在发展历史,采取了不同的经营方式。从股权结构看,以美国前10大制粉企业为例,Ardent面粉厂属合资股份企业,康尼格拉和嘉吉各占44%股份,CHS占12%;Grain craft面粉厂被红木资本(Redwood Capital)收购,成为美国不隶属于任何母公司的最大独立面粉厂;Bay state面粉厂是一个已经营125年的家族企业;North Dakota面粉厂是美国唯一一个国有面粉厂。从经营内容看,美国面粉厂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粉企业总体上由绝大多数隶属于大型多元化企业的一部分转变为现在主要或专门专注于面粉研磨;但日本的日清、印尼的Bogasari、美国Mondelez面粉厂等仍属于大型多元化企业的一部分。美国Mondelez位于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的面粉厂,是北美最大的专用软麦加工厂,日加工面粉1500多吨,全部运往Mondelez的面包店,用于生产奥利奥、薯条、曲奇饼等零食;General面粉厂除生产面粉外,还生产冰激凌和速冻水饺,两个企业更像是一个食品公司(food company)。围绕上游小麦采购及下游面粉销售业务,印尼的Bogasari自有远洋运输船队和面粉包装袋生产厂,美国Bartlett面粉厂的Wilson工厂则自有一个运输面粉的卡车运输队。

二、全球制粉企业经营模式

全球制粉企业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区域或品种差异都较大,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各企业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经营模式。通过梳理全球制粉行业典型企业的经营,大体可总结出全链条经营、小范围经营、竞争性经营和天然式经营等四种模式。

(一)全链条经营:从农场到家庭

制粉行业上连小麦种植,下接面制品加工商,处于全链条中枢位置。高品质面制品需要高品质面粉,而高品质面粉需要高品质小麦,从农场到制粉企业再到面制品加工商是一条供应链,也是利益共同体,这要求制粉企业必须开展全链条经营,以便上游能稳定采购高品质小麦,下游能满足面制品加工商的高品质面粉需求。事实上,全球很多面粉企业也多以全链条“透明”或“可追溯”作为企业的宣传点或使命任务,加拿大Arva面粉厂从1819年开始就推广“从农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经营,但不同企业具体经营方式也不相同,主要方式如下:

一是密切上下游合作。美国Bartlett面粉厂上游直接从生产商采购小麦,控制采购链;下游直接送货至烘焙店,控制销售链,确保从农场到面包店的整个链条透明、可追溯。美国ADM面粉厂与种植者合作共同开展实施再生农业;同时企业自身建有专门的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为下游客户在面粉选择、新作面粉转换和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全套服务,超越传统的单纯面粉买卖关系,转变为全方位培养下游客户。二是构建全链条网络。美国面粉企业Grain Craft资助大学开展小麦品质研究,同下游烘焙店合作获得并评估面粉各项加工性能,同上游种植户合作及时反馈小麦各项加工性能,直接建立了一个覆盖上下游各环节的全链条网络。ADM面粉厂为提高全链条运转效率,构建了先进的全链条网络体系,拥有世界一流的种植基地和运输网络,综合权衡原料小麦种植基地位置和最快响应下游客户需求,选择最佳位置建厂。三是开展长期持久合作。2023年美国烘焙制作商Krusteaz与面粉厂Siemer签署为期10年的供货合同,Siemer不仅是Krusteaz的主要面粉供应商,甚至是Krusteaz肯塔基州工厂的唯一供货商。

(二)小范围经营:周边采购销售

制粉企业小麦采购和面粉销售半径与企业生产规模有密切关系,对于单体加工规模较大的面粉企业,小麦采购和面粉销售半径也相对较大,大多通过铁路长距离运输小麦或面粉。但实际上,全球制粉行业除个别企业经营规模较大外,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制粉企业加工能力都相对较小,大多采取“小范围”经营的模式。主要原因:一是中小制粉企业周边采购销售即可满足需求。比如美国2023单个制粉企业日面粉加工能力是426吨,按照人均年面粉消费量60公斤估算,单个面粉厂大体可满足周围213万人的面粉消费需求;年采购小麦大约16万吨,按照200公斤/亩的单产估算,大约需要80万亩的小麦种植基地,按照美国2022年每个农场平均经营2579亩估算,大约需要310个农场供应小麦。以美国Ardent位于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面粉厂(日面粉加工能力794吨)为例,销售面粉以卡车运输为主,辐射范围在距离工厂2小时半径内。二是小麦品质区域性特点明显。小麦品质受品种、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区域性特点明显,不同区域的小麦品质差异较大,为保障持续性采购高品质小麦,加拿大Arva面粉厂建立200多年来,一直采购面粉厂附近同一家农场的小麦。三是采购销售半径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制粉行业属于微利行业,利润率较低,比如美国北达科达州面粉厂2023财年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额)仅3.23%,因此,小麦或面粉运输距离直接影响运输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美国司法部在2013年审核Ardent面粉厂的组建对面粉市场竞争性潜在影响时,认为卡车运输面粉经济距离最多150~200英里(折合240~320公里)。

(三)竞争性经营:区域市场占有率+信息共享

制粉行业属于民生行业,直接涉及老百姓生活成本,防止潜在垄断是全球各国均高度关注的话题,但具体如何判断是否形成垄断莫衷一是,美国制粉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兼并重组,即2013年3月美国康尼格拉食品公司、嘉吉公司和CHS合作社宣布将其三家的北美面粉企业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即Ardent面粉厂,美国司法部的裁决,给如何判断制粉企业是否属于竞争性经营提供了重要参考借鉴,主要有两条判断标准:

一是区域市场占有率。拟重组的新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和波多黎各合计经营44家面粉厂,日面粉加工产能2.6万吨,占美国当年面粉总产量的34%。美国司法部在审核此次兼并重组协议时,从保护竞争、反对垄断的角度,考虑卡车运输面粉经济距离最多150~200英里,要求其在半径75英里范围内,仅保留1家面粉企业,其余面粉企业必须出售。按此要求,2014年3家企业以2.15亿美元将4家面粉厂(合计面粉日加工产能2835吨)出售给Miller面粉厂(以便与Ardent面粉厂形成有效竞争),并要求至少10年内不得重新购回。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司法部门决定制粉行业兼并重组是否会影响竞争的关键依据,不是新企业的整体市场占有率,而是对区域市场造成的潜在垄断性,即在方圆75英里的范围内原则上要有竞争者。二是防止泄露同行采购信息。在此次兼并重组过程中,美国司法部对兼并重组伴随的信息共享对竞争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也高度关注,CHS是美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社,北美第2大粮食处理公司,2023年拥有230个粮库,1050万吨左右的仓容,年交易量超过5000万吨。为防止兼并重组后CHS可能向Ardent面粉厂泄露其竞争对手的原粮采购成本,要求CHS必须对其小麦采购客户的信息进行保密。

(四)天然式经营:简单手工绿色

在全球制粉行业中,发达国家部分中小企业坚持或者采取天然式经营方式,强化自身独特竞争优势,以迎合消费者返璞归真或者新颖独特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古法加工。不追求先进技术或者一流设备,坚持采用古法加工,加拿大安大略省曾经长达75年未建立新面粉厂。美国Better Basics面粉厂采用传统的石磨方式加工面粉,加拿大Arva面粉厂自1904年取代石磨磨粉机后,一直使用水力磨粉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力面粉厂,使用古董式的Goldie & McCullough冷轧机。二是低碳面粉。低碳环保是新世纪全球面粉消费者尤其是环保主义者的新消费诉求之一,为此ADM面粉厂专门推出低碳面粉,并将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作为企业产品宣传亮点之一。三是手工面粉。以美国Better Basics面粉厂、加拿大Arva面粉厂和英国Wessex面粉厂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小型面粉厂,均以生产手工面粉(artisan flour)为主,不破坏小麦本身的营养物质,不含防腐剂、漂白剂或增强剂。但从保管角度,纯天然面粉易变质,用纸袋或密封容器包装放在凉爽干燥环境中,保质期仅有一两个月。因此销售模式大多是直接配送至客户门口,不能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在货架上或者仓库里存放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需要说明的是,发达国家的面粉终端主要消费客户并不是传统的家庭或C端,而是各种面制品加工商或B端,以法国为例,手工面包店、工业面包店、超市面包店和生产饼干、脆饼等的公司,面粉使用量占比高达90%,家用面粉消费仅占6%,其余4%为其他用途。

三、分析结论

我国是全球制粉大国,但不是制粉强国,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高速发展后,2023年全行业亏损面加大,部分小企业破产退出,头部企业持续扩张,行业整合加速推进,全行业高度关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问题,每个企业都在探索自身未来的经营模式。我国制粉行业无论是加工技术还是加工设备,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头部企业加工规模更是处于世界前列,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从企业自身定位出发,选择恰当的经营模式,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和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更高水平上满足消费者的时代新需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球制粉行业的典型经营模式,为我国制粉行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