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首相访华“带货”三文鱼,“挪威海产”品牌如何占领全球市场?
中挪建交70周年之际,挪威首相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先生首次访华。9月10日,他到访上海盒马X会员店,了解中国零售市场的情况,并现场向顾客和媒体介绍挪威的海产品,并邀请大家共同品尝了挪威三文鱼和青花鱼。
挪威的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6倍,是全球第二大海鲜出口国,仅次于中国,每年的海产品出口金额高达120亿美元,占国家收入的70%。
挪威渔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经验?如何加强渔业的产业融合及品牌形象?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营养结构不断调整,对水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同样作为渔业大国,中国可以借鉴挪威可持续发展和渔业文化打造的经验,同时结合具体的地理、人文环境因地制宜,产业融合,促进渔业的多元化交错发展。
01、从“维京海盗”到“三文鱼王国”
挪威的人口仅有500万人,但确是全球人均GDP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是北欧国家中的“土豪”。
然而,在公元8世纪,挪威还是一片冰冷的不毛之地——四分之三的土地不能种植农作物,剩下的土地粮食产量也不高。那时的挪威人与丹麦人、瑞典人只能靠在海上掠夺资源生存,被称作“维京海盗”。
由于农业资源匮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挪威的经济发展都十分落后。但好在挪威有森林和海洋两大核心资源,依靠造纸和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挪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海上贸易体系。1890年时,挪威的人均船只吨位已经是英国的两倍多。
在经济大萧条和工业社会的浪潮下,挪威意识到了必须将海洋好好利用起来,政府将海洋产业分为五大领域、七个产业集群,完整的海洋产业链给挪威的渔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就发展海洋渔业而言,挪威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海岸线绵延高达惊人的101,388英里,延展开来可环绕地球两周半。尽管气候寒冷,但在北大西洋暖流的环抱下,北极圈附近的鱼群追寻温暖的潮水大量繁殖,茁壮生长。大量尺寸惊人的鳕鱼、鲑鱼、大比目鱼以及雪蟹等鲜美海产就聚集在挪威的家门口,形成了天然的“蓝色粮仓”。
气候适宜让挪威的三文鱼弹性十足,不管是炖汤、腌制还是直接生食都美味无穷。挪威的北极鳕鱼、青花鱼都是国际大厨的心头好,在黄金捕捞季,脂肪含量高达25%—30%,富含健康油脂Omega-3不饱和脂肪酸(EPA、DHA),青花鱼光泽饱满,切开鱼肉的瞬间,如同切黄油一般丝滑。
优质的海产品吸引了全球的消费者,当然也少不了中国。截至2024年7月底,挪威向中国出口的海产品总量约为89,856吨,同比增长14%,出口总值达48.7亿挪威克朗(约合33亿人民币)。
今年,中国市场也首次超越了日本和韩国,成为挪威冰鲜三文鱼在亚洲最大的出口市场。
2021年,挪威海产局正式推出“seafood from Norway(挪威海产)”品牌标识,以便让中国的消费者更好地识别与记住挪威海产,集中表达原产地严格的管理体系和品质保障,以及传递挪威的相关服务与文化。“挪威海产就是高品质的海产”这一印象逐渐被大多数消费者认可。
此次斯特勒首相到访中国,也表明了挪威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挪威海产局与盒马以及其他本地合作伙伴、渠道商携手,将会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挪威海产。
02、政策+科技:可持续发展的挪威渔业
挪威的海洋渔业能够顺利壮大,离不开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规划,以及在海水养殖方面的智能化技术。
挪威的渔业发展规划紧密依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执行,挪威的环境监管制度完善,规定海洋渔业产业必须在地球的可承受范围内适度发展,并且将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2019年,挪威正式启动水产养殖业的环境影响评估,每两年评估一次,以确保鱼类养殖不超过自然承载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挪威三文鱼的养殖网箱主要都分布在挪威沿岸的港湾和峡湾内,养殖海域的平均水深是15米。挪威三文鱼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是深海养殖,而是典型的浅海养殖。随着近些年养殖密度的增加,挪威试图研发新型的水产养殖技术。例如FiiZK公司推出了一种全封闭式的鱼缸,既可以避免鱼类受到寄生虫的侵扰,又可以杜绝鱼类逃逸。
与中国的海洋地形不同,挪威的近海就是200米的深海,广阔的海底空间给了他们更大的创新空间。“海洋牧场1号”(Ocean Farm 1)是挪威开发的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渔场,可容纳约150万尾大西洋鲑鱼。并配备了摄像头、氧气传感器和其它数字化解决方案来尽可能多地收集数据。
挪威环境愿景公司(Environmental Vision Norway, EVN)开发了一种全自动海上渔船。这种船可以停泊在开放海域,鱼类因水体自然通风良好而生长得更快,同时洋流可以将营养物质带回生态系统。
此外,数字化的软件也实现了挪威海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流程追溯体统,确保其捕捉合法、品质优良。
今年4月,来自SeafoodMedia 消息,挪威雪蟹捕捞业已获得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水产品认证)。认证显示挪威的雪蟹种群状况良好,并且在捕捞过程中只使用捕捞笼作为捕捞工具。如今,约1万吨经MSC认证的挪威雪蟹将供应国内外市场。
负责的政府和强大的技术支撑,共同创造了挪威海产品在国际上的口碑和名气。美味、健康、可持续,成就了挪威海洋渔业的品牌。
03、“渔业史漫步”:挪威打造“渔文旅”
在挪威,渔业不仅仅是一项经济产业,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壮丽的景色、悠闲的垂钓、美丽的极光,还有即刻享用的海鲜,让挪威成为了体验休闲渔业的胜地。
1994年,挪威斥资数亿启动了“观光路线计划”,共有18条观光路线,历经20多年的发展,产业和文旅的融合诞生了挪威独特的海洋渔业文化。
“渔业史漫步”观光路线包含了位于安岛和罗弗敦群岛的两条观光路线。这里在千年以前就是维京人捕鱼的发源地,是“渔业史”上辉煌年华的历史明珠,更是每年冬季北极鳕鱼产卵聚集地,多层次地展现了挪威北极圈内的群岛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渔业文化。
如今,传统渔业文化已深刻融入本地生活,传统渔村、渔业的风情被完好保留,而现代化的旅游设施已经十分完备,挪威的渔港小镇舒适怡人,观鲸、垂钓等渔业项目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
大大小小的渔村各具特色,每一个村子都是“小而美”,独一无二、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息立体展示挪威渔业文化的展览体系。
挪威化整为零、因地制宜地利用既有文化资源和渔村建筑建设“小型博物馆网络”。挪威的渔业博物馆看似其貌不扬,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博物馆内部以展示渔民的真实生活为主,陈列考究,仿佛穿越到了“维京”时代。鳕鱼博物馆内详细地展现了鳕鱼的捕捞、制作全过程,让更多人了解挪威鳕鱼的故事。
挪威的渔村文旅自然、亲切,在渔业淡季,空置的“Rorbu”(渔民小屋)就变成民宿,租给前来游玩的游客,“渔游一体”的设施利用让挪威的“渔文旅”更加真实有趣,充满风土情怀。
04、中国海产vs挪威海产
说起海洋产业,中国并不比挪威逊色。2023年中国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99097亿元,水产养殖种类达到300种以上。海洋新质生产力不断加强,国家级南极磷虾超前研发质量与检测中心落地山东青岛;全国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项目“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投产,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海水鱼类约900吨。
同时,2023年,中国三文鱼的消费全球增量第一。越来越多的海产品从全球运往中国的餐桌。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目前,中国的农产品面临结构性过剩的危机,缺乏优质的水产品。当务之急是积极培育生态化、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打造品质优、味道好、颜值高的水产品牌,满足人们愈发丰富的需求。
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海洋品牌。挪威的海洋产业和水产养殖以可持续、重视生态平衡为重要的基底。针对国内大众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忧,应坚持禁止违规捕杀,形成良性的捕捞机制,同时做好相关的生物友好认证,带动渔业产业转型。
加强海洋尖端技术,精准提质增效。挪威的海洋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其在北欧的经济领先地位,也为其渔业的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支撑。目前,挪威也在持续探索深海、远海养殖技术。实际上我国比挪威的海洋资源更加优越,集中探索有益的提升方案是重点。
因地制宜发掘文化,树起渔业文旅IP。挪威的渔村文旅是全球独具特色的精品旅游案例,挪威在保留村落原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小精品的旅游项目,并且规划出丰富的游览路线,是我国临海地区可以效仿的经验。
参考资料:
[1]砺石商业评论:从“维京海盗”到最具竞争力强国,挪威如何蝶变?| 国家经济系列
[2]李忠:全域旅游路线的经典案例——挪威渔业史漫步之路
[3]八鲜过海:远海养殖 VS 深海养殖:中国的远而不深,挪威的深而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