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乳企竞争、坚持、悟透,看低温鲜奶的质优价平

图片随着国内乳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具备健康、高品质特点的产品需求逐渐增加,低温鲜奶凭借天然营养的属性符合这一市场需求,布局品牌也在逐渐增多。在相关品牌的产品营销下,低温鲜奶逐渐成为高端乳制品市场的代表,并凭借营养价值优势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低温鲜奶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阶段,低温鲜奶这一赛道中品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出现了产品趋于同质化的问题,现阶段品牌间的竞争集中在鲜奶品质、奶牛品种、产品价格等方面,如何寻求新的突破点是相关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Section 1   鲜奶市场的发展史

低温鲜奶通常采用低温巴氏杀菌技术,在杀菌的同时保留牛奶中的活性营养成分,但由于活性成分对温度的感知十分敏感,低温鲜奶的保质期通常较短,并且需要全程冷链运输和冷藏保存。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生产技术和运输条件的限制,鲜奶乳企多数采取以区域为发展核心的策略,鲜奶的供应和消费主要集中在奶源附近的地区,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市场扩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物流体系的完善,鲜奶的运输半径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部分乳企的低温鲜奶扩大市场布局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国冷链发展报告》的数据,2018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 2987 亿元,预计增速保持在 25%左右。冷链的发展为低温鲜奶的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9年低温奶的市场规模达到833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低温鲜奶市场规模达到343亿元,同比增长11.4%。

2021年左右鲜奶市场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增长至415亿元。受疫情时代的影响,现在市场对于健康、新鲜、高品质的食品需求增加,鲜奶逐渐成为了乳企投入的重要领域,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鲜奶产品,随着市场的发展鲜奶也逐渐进入了质优价平的阶段。电商平台中某品牌鲜牛奶(保质期15天)规格960ml售价为9.9元;另一品牌鲜牛奶(保质期15天)规格950ml售价为7.9元。

低温鲜奶市场中布局的品牌众多,乳企需要通过合理的工厂布局和供应链管理,确保鲜奶的品质和供应稳定性,受到冷链运输的限制,品牌通常会在牧场周边地区设置工厂,低温奶的市场布局呈现出以工厂为半径辐射周边的格局。在鲜奶市场中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代表品牌,行业呈现头部乳企与区域性乳企遍地开花的状态,资金实力较强的品牌建设工厂较多辐射范围也会更广,市场占有率也就更高。

Section 2   牛品种是主要竞争点价格差并不大

在低温牛奶的市场竞争中,奶牛品种的选择成为了各大乳企间的竞争点之一,品种比较优质的奶牛可以为产品增加卖点。各品牌通过优质品种的选用来宣传牛奶的优质,以此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有的品牌直接宣称“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但高品质的奶牛品种引进成本也会比较高,更加考验品牌的资金实力。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奶牛品种为荷斯坦奶牛,这一品种是公认的产奶量较高的奶牛品种;还有较为稀有的娟姗牛,具有营养优势;部分品牌还经过DHA检测筛选出A2型奶牛,该类型的牛奶卖点主要集中在“更多A2β-酪蛋白、亲和易吸收”方面。不同的品种在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异,这些差异最终会反映到鲜奶的品质和口感上。

查看市场中的鲜奶产品,某品牌A2鲜牛奶(保质期7天)900ml*2瓶售价为39.9元,平均22.17元/L,该品牌普通鲜奶(保质期7天)900ml售价为19.9元,平均22.11元/L。某品牌的娟姗鲜奶(保质期18天)200ml*6瓶售价为39.9元,平均33.25元/L,该品牌的荷斯坦鲜奶(保质期18天)400ml*4瓶售价为37.9元,平均23.69元/L,价格差在10元左右。

尽管不同品种牛所产的鲜奶在品质上存在差异,但A2奶源与普通奶源的鲜奶价格差距并不大,娟姗奶源的鲜奶价格略高于普通奶源。目前市场上的鲜奶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不同品牌鲜奶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品质、口感、营养价值方面,除了这些方面的提高,乳企还通过奶牛品种、产品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来赢得市场份额,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Section 3   鲜奶的保驾护航

政策的支持对于乳品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对于乳品行业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严格的监管。目前,我国主要的乳品国标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等。对于低温鲜奶的定义、理化指标、生产加工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2023年底,修订后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巴氏杀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向公众征求意见。 

《巴氏杀菌乳》征求意见稿中修改了“巴氏杀菌乳”定义,将原料“生牛(羊)乳”修改为“单一品种生乳”;还修改了标签要求以及明确了巴氏杀菌的温度时间要求;增加了巴氏杀菌乳加工方式等效评价要求;还调整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限量要求,包括将巴氏杀菌牛乳脂肪上调为3.2g/100g。征求意见稿的提出意味着我国乳品行业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继续前进,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提出了推进奶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东北、华北、中原、西北等奶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低温液态奶冷链配送体系建设。这一规划的出台对于低温鲜奶市场发展无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政策的支持下低温鲜奶市场还将迎来进一步增长。 

近期,促进鲜奶消费被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将进一步推动鲜奶市场发展。同时政策的监管和约束作用也在促使乳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升行业整体的品质和形象。随着我国乳品行业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标准和法规体系更新,低温鲜奶行业将继续走向规范化,政府也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低温鲜奶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Section 4   乳企摸爬滚打进入了真正的鲜奶好时光

随着乳企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低温鲜奶市场已经逐渐成熟,鲜奶产品的品质逐步提高,行业逐渐走向质优价平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离不开企业布局、物流、线上线下销售等多方面的利好因素共同推动。

近年来无论是全国性乳企还是区域乳企基本都有低温鲜奶产品的推出,企业布局的完善为低温鲜奶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些头部品牌包含伊利金典鲜牛奶、君乐宝悦鲜活,还有在低温鲜奶领域较为出色的光明、新希望,以及天润、燕塘、卡士、卫岗等区域乳企的布局都在推动低温鲜奶市场的快速发展,彭博数据显示,2017-2022年,中国低温鲜奶复合增长率13.2%,2022年同比增长14.4%。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物流体系的健全为低温鲜奶的保鲜和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不断推动着低温鲜奶突破销售半径。在此背景下,某品牌推出了“24小时巴氏鲜牛乳”的争“鲜”战略,此后还相继推出了“黄金24小时”、“24小时铂金极优乳”等,主打“只卖当天奶”。另一品牌还推出“至淳5小时鲜牛奶”,以更短的时间突出产品的新鲜。相关乳企还通过1纳米微膜原生锁鲜技术、0.09秒科学锁鲜等技术来保证产品新鲜。

低温鲜奶的销售主要包含线下、线上以及送奶到户等渠道,近年来销售渠道的发展为低温鲜奶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线上销售渠道已经成为乳企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而送奶到户渠道占据消费者粘性较高的优势,相关数据显示低温鲜奶送奶入户的份额占比为27%。

目前低温鲜奶行业中全国性乳企和区域乳企都在向上努力,在此的过程中,不同品牌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优势推动低温鲜奶市场的发展。全国性乳企凭借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区域乳企则依托本地化的奶源和渠道优势,在本地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Section 5   未来突破口在哪?

目前市场中间低温鲜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品质、口感、营养价值方面,但这些方面的优势已经不能为品牌带来高增长,因为目前高品质、天然营养已经基本成为了低温鲜奶产品的“标配”。行业中低温鲜奶产品逐渐走向同质化,品牌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新的突破点。

在鲜奶市场高端化发展的背景下,进口鲜奶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例如俄罗斯牛奶。俄罗斯是世界上牛奶产量较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奶源,进口鲜奶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追求,符合国内市场对高品质鲜奶的需求。近期有消息称,“俄罗斯乳制品控股公司Ekoniva宣布开始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商品。”此前该公司都是通过海运将其生产的乳制品出口到中国,运输方式的拓展为进口牛奶提供了便利条件。

乳企在国际市场上建立稳定的采购渠道和合作伙伴关系,还需要在国内市场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进口鲜奶的成本也会相对较高,售价也会随之提高,可能会限制其在国内市场销量。

相关品牌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市场中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流,越来越淡化不喝冰饮的习惯,对于鲜奶也是利好的,鲜奶可以当作一种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饮品来占领年轻化市场。相关品牌可以根据年轻群体的需求痛点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例如针对久坐上班、宅家游戏等消费场景的宣传。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或是与热度较高的新兴产品进行联名,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和购买。

认知&浅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低温鲜奶市场中全国性乳企和区域性乳企都在向上努力,共同推动市场的发展。目前低温鲜奶行业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相关产品呈现出质优价平的趋势,但产品同质化问题也逐渐显现,品牌还需进行多方面的探索,争取进一步拓宽低温鲜奶的发展空间。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