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四季度以销定产,避免奶牛养殖“过火”

“国内产能缓慢优化,乳制品消费没有明显增长,国内生鲜乳价格拐点尚未出现。”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2024年9月)》指出。

事实上,从2024年年初开始,生鲜乳收购价格一路下行,甚至没有反弹。国内原奶从2021年高点4.38元下跌至2024年10月底3.13元/公斤,跌幅已超过28%。

面对当前原奶市场阶段性过剩,各地主管部门和牧场主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通过保险、补贴等方式消化多余原奶。

图片

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近期经过多方努力,奶牛养殖增速减缓,价格企稳回升,生产困难局面有所缓解,养殖亏损的情况有所减轻。此外,张兴旺还提到,强化监测预警。做好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布行业动态发展数据,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牛群结构,稳定生产发展。

扩张式增长的反应

近日,宁夏某牧场变卖249头奶牛变现185万元偿还银行贷款的一则新闻让人唏嘘。对于很多养牛人来说,持续近两年的低迷养殖环境正在让更多的牧场处在资金流断裂的困境之中。而正是在宁夏地区,很多养牛人集中在2000年左右,牛价高、建设成本高等市场高位时进入奶牛养殖产业,本着在看好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投资建设,但市场行情变化之快,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一位来自宁夏的牧场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行四年的时间里,感受到了行业的大起大落。“从2000年产业兴旺期进入到市场中,一头好的奶牛价格能达到3万多,但是这依然阻挡不了人们买牛的热情。现如今,3万多块钱奶牛连1万块钱都卖不到。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新生犊牛的价格每头只能卖到几百块钱,五六月龄的牛也才能卖2000—3000元左右。” 

在内蒙古杭锦后旗三道桥和平村,党支部书记边俊峰对于俊峰牧业以及众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期、二期奶牛养殖场等三座牧场如何解决现金流问题也感到压力重重。

图片

尽管是从业近30年的老兵,但边俊峰面对这次行业低谷仍感无力。“这次的波动周期打破了以往的规律。”在边俊峰看来,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奶牛养殖行业过于火热,一拥而上的发展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据媒体报道,国内奶牛养殖业自2018年触底反弹,奶价上行周期一直持续到2021年。而当时的奶价上行给奶牛养殖企业带来了乐观的长期前景,导致2020年至2022年大型牧场集中建设浪潮出现。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新扩建牧场项目166个,涉及存栏98万头;2022年约148个,涉及存栏超100万头。2023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牧场投产,奶源供给过剩情况愈发严重。

而随着奶牛养殖数量、原奶产量和乳品消费疲软所形成的“三量叠加”效应,给奶牛养殖产业带来了这轮原奶过剩的漫长时节。

面对国内奶源基地建设的大浪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在2021年年初的公开会议上就曾表示,“按当前(2020年)奶牛存栏520万头、未来5年每年进口10万—25万头奶牛计算,加上自有牛群繁殖,我国可实现原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5%,这意味着2—3年后可能导致奶源供过于求。”

据媒体报道,国内活牛进口量在2021年达到高峰36万头,比2020年高出10万头,是我国开放活牛贸易以来进口量最大的一年。2022年活牛进口开始小幅回落,2022年进口量35万头,环比上年减少1万头,2023年活牛进口量腰斩,全年进口仅15万头,环比上年减少20万头,降幅超过50%,2024上半年延续下跌趋势,进口活牛不足五万头。

图片

涨跌的数字直接反映出了这些年里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势态。“这些年里,缺牛的时候总是一拥而上去增加数量,反过来多了之后,又只能无奈的低价淘汰掉。这不仅仅是产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损失,对于养牛人个人的财产损失更是巨大的。”边俊峰告诉记者,“行业发展需要有指导性的监测预警,这样才能够通过预判,科学合理的发展,就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

“建立供求关系监测预警机制匹配上游养殖以及乳品加工,做到以销定产来进行统一规划,这对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长全看来,强化监测预警,及时发布产业发展情况,能够更加及时地出台针对性的一些政策,有利于养殖场户准确认识产业发展形势,有利于产业基础产能的稳定,并且能够更有序、更合理的去调控产能。

明年下半年奶价或将回升

行业深度调整期,无论是牧业集团,还是中小型牧场,熬过眼前产能过剩的局面都成为当务之急。而奶业市场何时能够达到供需平衡也成了奶业人时刻关注的要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游奶牛存栏数在减少,但原奶过剩的问题依然存在。

“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奶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持续发展,虽然原料奶价格一直在下行,但是原料奶的生产量一直都在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增减并存’”。刘长全告诉记者,“中小牧场、社会牧场其实是在减退,但是乳企自有控股的牧场,包括一些牧业集团以及集团企业的奶牛数量其实是在增长的,这就导致产能总量一直增长,供需矛盾持续发展。所以目前来说,要推动供需平衡,关键在于乳企自有的控股奶源和牧业集团的养殖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产能,推动行业尽快实现供需平衡。”

图片

在宋亮看来,目前奶业市场要达到供需平衡,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进一步去奶牛存栏,使得总供应量能够下降,匹配市场需求。“去产能工作推进速度还是比较缓慢,速度越慢对于企业的‘伤害’越大。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泌乳牛淘汰了一定的数量,因此整个供需关系正在缓慢调整中。预计明年下半年奶价能够有所回升,供需关系能够有所调整。” 

在本次奶价下行的较长周期中,社会化牧场处境更为艰难,甚至随着原奶价格下行,越来越多社会化牧场最终破产倒闭。一位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周边已经有5家社会牧场倒闭,而目前自己的牧场也在继续去产能当中,但是在后备牛的出售方面,他保持着缓慢速度,“后备牛还是牧场未来发展的‘希望’。”

有着同样顾虑的还有边俊峰,“如果后备牛再继续淘汰,那么也意味着一旦奶业大环境有所好转,那么牧场未来的发展也将失去核心动力。但是目前,解决牧场现金流牧场才能生存下去。”边俊峰坦言,“目前三座牧场,现存栏奶牛近8200头牛,泌乳牛与后备牛的比例为5:5,为了降低牧场运营成本,还再继续卖掉一些后备牛,原来5:5的牛群比例也将变成7:3。”

持续去产能,期盼奶价回升,整个市场都在等待着转机出现。

“2024年预期牛群增长率在-3.6%左右,中国养牛的主体部分,规模牧场的存栏开始下降,但2024年上半年乳企销量没有实现预期的增长,生鲜乳供需形势明显比2023年严峻,随着去产能的持续下半年形势有所好转,2025年牛群增长率按-5%,乳企实现3%—5%的销量增速,生鲜乳供需形势将得到明显好转,2025年上半年仍然有压力。”李胜利近日在奶农大会上表示。

据李胜利介绍,当前,大乳企缓建/停建奶牛场,小牧场出售后备牛,部分牛场成母牛与后备牛比例接近8:2。部分企业20%的低产奶牛使用肉牛冻精配种,进行基因阻断,2024年1—7月进口活牛4.78万头,同比减少54.9%;进口牛冻精604.1万剂,同比减少21.8%;荷斯坦牛冻精销量下降30%左右,用于扩繁的母犊牛1年下降30—40万头,如果这样的话,每年牛群在600万的基础上,2025将减少10万头后备牛。牛群增长趋势出现拐点,开始下降,成母牛比例逐渐提升。”

乳品消费增长仍是关键

不能回避的是,解决供需失衡问题,更关键在于扩大需求。这是奶业市场当下的核心方向。

据农业农村部奶站监测,今年1—8月,全国奶牛存栏620.8万头,同比减少0.3%。而尼尔森IQ数据显示,今年1—8月,乳品全渠道增速下降了2.1%,其中线下下降了4.6%,线上则增长了12.4%,但从整体降幅看,已经好于年初全渠道下滑3.1%。

图片

刘长全告诉记者,目前奶业市场发展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消费降级与产能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

“从消费看,新冠疫情之后,全球市场复苏乏力,国内经济疲弱,居民消费不及预期,也造成了乳品行业这样的根本性改变。”宋亮表示,现在的乳品市场要走的是一条精细化发展之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投入、高产出,横向扩张、粗放式发展。“我们要走一条精细化发展道路,就是要以销定产。”

据了解,以销定产作为近些年经济发展与企业市场路线的一大关键词,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来确定生产计划,再根据生产计划来确定原材料和资源的采购。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生产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和滞销风险。“市场消费的波动是很小的,除非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通常行业出问题主要是供给变化所带来的。所以,以销定产可以保障奶牛养殖以及乳品工业生产的平稳发展,而不是扩张式增长。”宋亮说。

图片

此外,在宋亮看来,市场这一轮的供需失衡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超巴奶品类的快速发展,使得各个乳品企业都认为这是一个市场机会,但是却忽略了庞大的常温奶产能和巴氏奶产能。保质期大约在15—21天之间的超巴奶打破了区域乳企在优势地区的竞争优势。“这样的发展,就会造成总产能过剩,所以建立起良好的产销协调机制很重要。”

据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牛奶产量1046万吨,同比减少64万吨,同比下降5.766%,国内牛奶供给已经开始下降。

同时,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一系列调整政策,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持续向上,相信乳品消费也将逐步恢复增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