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产能过剩,不是单纯的周期性问题

在奶业市场供需失衡下,没有谁能够在大环境中独善其身。

今年上半年,现代牧业净亏损2.07亿元;中国圣牧净亏损1.4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澳亚集团净亏损6.36亿元,亏损额同比继续扩大……

比起牧业的亏损,更多的中小牧场面临的是如何“生存”。伴随9月“青贮季”的来临,对于资金链紧缺的牧场,又将是一道难跨的坎儿。

图片

《乳业时报》记者就当前牧场如何度过 “最冷”养牛周期,采访了部分中小牧场主及行业专家学者。

《乳业时报》:眼下,中小牧场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2024年上半年,下游乳企协同上游养殖企业都在推行去产能计划。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了解,宁夏奶牛存栏量从2023年底的91万头下降到2024年5月的81万头,部分牧场已经不养后备牛。河北牛场由2024年初的833家下降到745家。此外,大型牧业集团到6月份已淘汰成年母牛近5万头,全群10万头。3月份去产能至今,全国每天消减近4500吨原奶,合计15万头泌乳牛。

就目前看,去产能依然是牧场的当务之急。

宁夏银川市某牧场负责人:牧场目前正在筹集资金准备今年的青贮饲料收储工作,但是资金压力非常大,筹措资金也很困难。

我们牧场从2023年11月开始进行“去产能”工作,主要以泌乳牛以及后备牛为主,截至目前淘汰奶牛1000多头。当前牧场奶牛存栏2400头,其中后备牛1500头。

现在后备牛群的饲喂管理也让牧场的成本居高不下,但当前核心牛群建设工作我们已经做到了精益求精,唯一能去产能的只剩下了新生牛。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新生牛的价格每头只能卖到几百块钱,五六月龄的牛也才能卖2000—3000元左右,卖牛价格连饲养成本都不够,所以现在有些牛我们正在做育肥牛,然后把刚刚生下的牛犊能卖就卖了。

图片

内蒙古赤峰市某牧场负责人:牧场从今年7月份开始去产能,由原来的2000多头降到目前的1000多头,原奶产量从日产24吨降到了日产12吨,目前牧场成母牛与后备牛的比例是6:4。

现在我们还是在尽可能的做去产能工作,成母牛产量低的坚决淘汰掉,流产牛也马上淘汰。在人工方面,由原来的40人减到30人。在牧场节能降损耗方面也是尽可能的“抠一抠”,比如奶牛离开牛舍去挤奶,我们人为的将喷淋和风扇、照明等关停掉,等奶牛回来之后再继续打开。通过这样操作,平均每月降低水电费用约2万多元。此外,在饲料采购、存管以及使用方面加大管理,避免资金积压以及饲料的损耗浪费。

我们周边已经有5个中小型社会化牧场倒闭了,有人也建议我减少后备牛的数量,降低牧场压力,但是我不认同,如果连后备牛都没有了,那等大环境好了,那时候的牧场才是真的“无路可走”。

《乳业时报》:目前最关键的、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面对奶业困难形势,从国家主管部门到地方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出台奶业纾困政策,加大产能调控力度,稳住社会奶源,减少大型及新建奶牛场扩建,制定合理去产能目标任务。比如,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促进银川市牛奶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坚决去产能,暂停新建、扩建奶牛养殖场。山东莱西市推出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在每期1个月的保险期间内,当生鲜乳实际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承保机构将按照差价与产量确定赔偿金额。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从短期来看,最关键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依然是去产能,进行牛只的淘汰工作。

但是这取决于现在国内的大牧场到底能淘汰多少牛,这个很难。原因在于两点,第一就是从国家层面能不能协调各地方,比如说河北、山东等奶牛养殖主产区按照计划做相应牛只淘汰。其次,就是乳企自建牧场以及自控牧场,能不能减少15%—20%左右的奶牛存栏。

如果去产能能够加快,那么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会很快,平衡点就能尽早到来。到10月份以后,奶牛存栏数出来之后,就能看到供求平衡的调整情况了。

但从中长期来说,我们仍然强调,国家应统筹各省的自然资源,实施地区配额制,并建立生乳乳制品供求产销的预测预警机制,以省为单位实施以销定产的策略。

我们认为国内的奶牛存栏按单产10吨的泌乳牛计算的话,维持在400万头左右就够了,整个牛群大概在550万头左右。

图片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长全:在目前奶业发展形势之下,可能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各方面的“不平衡”。比如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利益不平衡,也就是利益联结机制,在这一轮的奶业发展困难形势下,变得更突出,养殖的分配地位更低。

其次就是社会化牧场、家庭牧场,与企业自有奶源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均衡的。加工企业给自有奶源的收奶价格更高,也能够保证收购,但对社会牧场并不是如此。

从当前来看,虽然面临供给过剩的情况,但产能还在增长,这其中更多的增长量实际上来自于乳企的自有控股奶源和集团奶源。 

图片

就眼前而言,政府部门出台政策首先还是要尽可能并且尽快实现供需平衡。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是需求,比如通过消费券等方式促进消费;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能够解决过剩产能的适当调减。但是在调减过程中,我认为重点要做到“有稳有减”,就是说把社会奶源要稳定住、保护住,然后乳企自有控股奶源不要再持续扩张,要有一定的压缩,这样才能确保产能供需能够尽快实现平衡。

《乳业时报》:当前的奶业发展形势对于未来奶牛养殖产业整体发展会带来哪些改变?

在奶价下行的周期中,现金流安全也成了关键词。尽管很多中小牧场目前正采取降低产奶成本、减少原材料库存、减少饲养后备牛的比例、严格控制牧场固定资产的投入等具体措施,但是随着原奶价格下行,越来越多中小型牧场以及社会化牧场面临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地。

图片

宁夏银川市某牧场负责人:目前牧场青贮收储工作还没有开始,我们也在等相关的资金到位。

据我了解,宁夏可能还有三分之二的中小牧场还没有开始做青贮饲料的收储工作,原因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

宁夏很多养牛人是在2000年左右,牛价高、建设成本高等市场高位时进入奶牛养殖产业。与此同时,很多在行业中养了几十年的养牛人也在高位时期扩建了新的牛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背负着各种贷款,而面对当前奶价低、牛价低的情况,一旦牧场倒闭,那不仅仅是一个牧场消失的问题。

据我了解,目前所有的中小牧场以及社会化牧场都在去产能,有的去掉一半还多,加之倒闭的牧场,为何去产能的效果还是如此之慢?

图片

内蒙古明熙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据我们了解,现在的饲料供应商以及饲草供应商都已经不再给牧场赊账,全部都是现款提货。这也让资金不足的中小型牧场面临着“断粮”的风险。

此外,进入9月份,本来是牧场进行青贮饲料收储的时候,但是中小型牧场目前青贮饲料收储资金都十分紧缺。从今年青贮饲料收储来看,很不乐观。

部分地区的青贮玉米由于受到夏季高温以及多雨等天气的影响,减产是肯定的,并且目前青贮价格也从去年635元/吨的到场价降到今年的530元/吨,有些地方价格更低。

就目前来看,中小牧场面临生存困境,国内奶牛存栏持续下降,那么明年的青贮玉米种植以及饲料市场肯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本轮产业周期的持续低迷,使社会化牧场进一步减少,未来乳企自控自建牧场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这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

此外,透过本次产业发展周期,也说明国内奶牛养殖业未来是一定要走种养结合的模式。同时,在养殖和加工环节要做到高度专业分工,要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模式。而所谓的利益联结模式,不是指自控自建牧场跟下游企业之间,而是说要在社会化牧场跟加工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模式。

这一轮产业发展周期之后,我们认为下游企业会逐步的转变自控自建模式,改为参股这样的发展模式。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长全:本次奶业发展周期中原奶过剩的持续延伸,导致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下降,从根本原因来看,并不是单纯的周期性问题,而是与现在行业的产业组织结构有很大关系。

其实,过剩的原奶量最多可能就是3%—4%,而社会牧场在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退出的比例甚至超过10%以上,这本来是有可能实现平衡的,但是现在原奶产量过剩,产能也还在增长,增长量主要来自乳企的自有控股以及集团自建奶源。而这也给产业带来了很重要的影响,就是未来原料奶生产结构会发生很大变化。

图片

就目前看来,乳企自有控股和集团奶源在整个奶牛养殖产业当中的占比,还会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这样的话,社会化牧场未来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如果没有相应的机制建设以及政策保护的话,那么社会化牧场如何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发展,尤其是未来再次面临供需过剩等这样的市场波动周期时还能否稳定的生存、发展,这都是产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