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闭厂、滞销、降价…2024,可能是冻品厂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

2024年,冻品厂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店铺生意下滑明显,再加上越来越“卷”,很多冻品经销商已经被迫转行,小厂面临倒闭,“生意差”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有厂家表示,生意差,旺季不旺,但大家都说不上来为什么差。有行业人士则表示,消费能力下降,人们对价格更加敏感,将“钱袋子”捂得更紧了,这就跟国家一直在各种方式促消费的道理一样。

裁员、闭厂、滞销、降价……2024,可能是冻品厂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

1、牛肉价格大跳水,部分品类跌到“2”字头

近日,牛肉价格“大跳水”成为行业热点。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近期国内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6%。在2022年牛肉价格高峰之后,由于受到进口冲击和淘汰奶牛加速进场的影响,叠加消费不及预期,导致了本轮牛肉价格的大幅回落,这也是近些年来肉价持续低迷的核心原因。

以广州沙园西华市场为例,各品类的牛肉都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降幅为10%-20%,每斤便宜了10元左右。部分牛肉品类甚至跌到了“2”字头。同期国内肉牛价格也出现了快速回落,202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肉牛价格就出现下跌苗头,2023年到2024年价格持续下行。

杭州一位牛羊肉售卖档口梁老板表示,鲜牛肉从今年春节过后就开始降价了,这半年来整体价格是往下走的。“与去年同期相比,鲜牛肉价格每斤跌了10元左右。像吊龙肉,以前每斤要卖六七十元,现在只卖五十多元;金钱腱之前是每斤七十多元,现在才六十元。今年牛排价格都不如猪排贵了。”

在业内看来,本轮牛肉价格的下滑主要是市场供需的阶段性失衡所致。肉牛价格的下滑,也影响到相关上市公司业务的表现,2023年福成股份年报显示,其畜牧业收入9408万元,同比增长3.7%,但毛利率减少约45个百分点。

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报告分析称,2023年全国牛肉产量753万吨,同比增长4.8%,牛肉进口274.4万吨,同比增长2%,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市场呈现供给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同时,随着税率的逐步下调,进口牛肉低价优势明显,2023年进口牛肉的到岸价平均为5195美元/吨,也同比下降21%。另一方面,由于奶价低迷,奶牛养殖户亏损严重,大批量淘汰奶牛进入市场,也加大了牛肉市场短期的供给量。

这种行情能够持续多久呢?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近年来国内肉牛存栏快速增长,又加上淘汰奶牛带来增量,叠加需求端的放缓,共同导致牛肉价格的回落。淘汰奶牛价格大跌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行业产能调整的强度,预计明年行业会触底,冲击肉牛市场的情况也会好转。

图片

2、裁员潮正在到来,7家猪企合计裁员4.7万人!

国际畜牧网消息,2023年,各大猪企在降本增效的主旋律下,纷纷向内要效益,而人员优化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近日,有媒体报道,某7家上市猪企合计减员47312人。除了猪企,养猪业上游也不例外,均有不同程度地执行“广进计划”。据悉,有动保企业裁员超50%,大批饲料业务员失业。

进入2024年之后,甚至还有人说,今年注定是裁员最集中的一年。近日,一位在某猪企旗下母猪场任职配怀主管的朋友陈力(化名)爆料,公司如今正在进行瘦身提质计划,自己所在大区的职能部、母猪场、育肥场、服务部均有人员优化计划,并且每月优化的人数也都有明确指标。

5月份优化239人,6月份优化55人.....而在执行上,力度就更大了一些。“人资经理通过恶意调岗来逼迫员工离职”,据陈力所说,自己所在母猪场从文件上看是维持现状,暂停招聘,5-6月份人员自然流失,但实际上是直接给你调岗到租赁场冲洗栏位,栏位冲洗完成再接着优化,如果你不去报到就直接优化。

3、速冻食品整体销售下滑,低价厂家惨遭“滑铁卢”

零研月报显示,2024年1-4月,速冻食品方面,速冻米面增长仍然承压,火锅料环比改善,速冻米面销售额同比下降12.3%,火锅料销售额同比增长8.1%,疫后家庭端米面需求持续回落。

速冻传统老三样(水饺、汤圆、粽子)为主的速冻面米制品业务,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加之水饺等包馅类产品的销量与猪肉价格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猪肉价格的长期不振对于此类产品的销量存在负向影响,水饺品类面临量与价双向承压的状态。

从行业数据来看,当下,速冻面米制品市场已趋于成熟,市场规模增速逐渐趋缓,当前“老三样”速冻食品市场的增长相对乏力。据马上赢品牌CT数据显示,2022年5月-2024年4月,除2023年6月出现一次正增长外,速冻食品销售额与销售量增长率持续为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表示,速冻食品销量下滑也与预制菜、自热食品等其他品类的选择日益丰富有一定关系。“预制菜等更方便的选择出现,让速冻食品的快速便捷性不再突出,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故此导致速冻产品销量不振。”

另外,经过疫情三年的持续快速扩张后,国内速冻丸子市场迎来大洗牌,市场扩张放缓、低质厂家倒闭、线上销售下滑……丸子整体销售市场呈现出两大特点,第一,增速放缓,低质厂家面临倒闭潮,专做低价丸的厂家却惨遭“滑铁卢”,迎来一波倒闭潮;第二,线上销售下滑,由于此前大多数网上商家通过牺牲质量换取低价格,消费者对线上肉丸产品普遍信任度下降。

图片

4、禽肉调理品销售不佳,小厂纷纷倒闭

前不久,新食材记者调研禽肉调理品主产区的山东省市场发现,禽肉调理品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头部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大部分都未达预期,有企业表示,“不亏损就已经很好了”。

还有企业表示,库存积压严重,货都卖不出去,滞销严重。更有甚者透露,很多小厂家和经销商已经破产倒闭,转行了!

禽肉上市公司春雪食品公开表示,一季度营收受大环境影响,虽然宰杀量同比增幅明显、生鲜品销量增加,但生鲜品价格较低,调理品销售中出口渠道同比增长约24%,国内调理品销售未及预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