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越卖越便宜

牛肉,在鸡鸭鱼肉等国民级的肉类之中,几乎一直是只涨不跌的最坚挺存在。但今年的情况已经开始变了——牛肉正逐渐变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多人可以买得起了。

根据相关价格数据汇总显示:目前全国牛肉平均价格73.4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1.0%,同比下跌14.6%。

在畜牧兽医局2024年已经发布的19周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中,牛肉价格除了在春节附近的一周环比上涨0.6%之外,其余18周全部下跌。价格从第1周的80.95元/公斤一路下跌了7.45元/公斤,跌幅超过9%。

其实牛肉价格下跌是从2023年开始的。到2024年,消费者距离“牛肉自由”已经越来越近。

牛肉价格变动的原因包括内外两方面,内是国内牛肉产量屡创新高,外是来自海外的便宜牛肉不断涌入。内外合力之下,坚挺多年的牛肉高价格已经成了过去式。

01、涨跌

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千百年来,牛都是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的重要生产力,供着犹恐不及,吃肉更是奢望。

在大部分的封建王朝中,都有关于不能轻易杀牛的法律。即便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过一系列保护耕牛的政策出台,以维护农村农业生产的稳定。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肉类需求的增大。牛肉才作为一种高档肉食,逐渐走向人们的餐桌。

甚至还能有一些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之前,我国持续有每年2万吨左右的牛肉出口。但是之后,这个数字急剧下降。在2019年以后,这项数据干脆已经不列入统计之内了。

图片

为什么出口会变少?原因很简单:国内市场太大,产量还不够中国人自己吃。

近年来,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猪肉消费占比显著下降,从2010年的64.2%降至2023年的57.9%,而牛肉消费比例则从7.8%攀升至10.0%,成为增长最快的肉类消费类别。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牛肉消费量超过98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但这根本不是终点。中国畜牧业协会牛肉分会报告显示,预计到2035年,中国牛肉消费量将达到1400万吨,缺口达300万吨以上。

从人均消费量来看,2023年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为7.0千克/人,仍远低于美国人均25.3千克/人的牛肉消费量,同时也低于韩国和日本等饮食习惯相似的若干亚洲国家。

整体而言,中国的人均牛肉消费量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凭借旺盛的需求和潜力,牛肉价格在过去多年不断迈向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牛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年平均价格从2014年的61.39元/公斤,一直飙升至2022年的高点85.8元/公斤,涨幅接近40%。

图片

但2022年最高点之后,牛肉价格走出一个显著的下行趋势,这是多年来非常罕见的。

中国畜牧业协会肉牛分会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6月全国育肥牛平均价格约25.39元/kg,跌至2017年11月以来价格最低点。2023年底活牛价格在27~28元/kg徘徊,较2022年底下跌30%左右,创近年来的新低。

牛肉价格的盛极而衰,让行业上下叫苦不迭。

A股上市公司ST天山在年报中这样描述:活牛价格的暴跌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养殖业务。

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福成股份年报则表示:2023年国内活牛价格大幅下跌,使众多肉牛育种养殖参与者严重受损,养殖积极性受挫。

而对于牛肉价格暴跌的原因。业内不约而同地把“罪魁祸首”指向了两个方面。

02、降价

两方面原因导致牛肉价格不断下降。

外部因素是进口牛肉的冲击。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正在逐渐加大对牛肉的进口力度。2016年,牛肉及牛杂碎进口数量仅58万吨,到2023年已经达到277万吨,增幅377.58%。进口金额也从百亿元,飞跃至千亿元水平。

图片

进口牛肉正在以便宜的价格,逐渐影响着国内的牛肉市场。

消费者可能会有一种惯性思维,总觉得进口的比国产的贵。但实际上,进口牛肉是少有的可以依靠价格优势全面碾压中国同行的产品之一。

福成股份在2023年年报里这样描述:海外养牛成本较低,导致进口牛肉价格比国内牛肉价格更有优势,这严重制约了国内肉牛育种养殖的发展。

ST天山则表示:进口冻肉的不断累积,抑制了活牛市场需求。

进口的牛肉有多便宜?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6年仅每公斤28.63元,最高点也仅仅44.07元,几乎为国产牛肉的一半左右。

图片

而且从2023年开始,进口牛肉呈现出量增价跌的趋势,即进口金额增幅低于进口数量增幅,这说明牛肉的单价也在下降。2024年前四个月,进口牛肉均价为34.06元/公斤,已经低至三年前的水平。

从三大进口国的价格来看,巴西牛肉进口均价2023年10月下滑至4.71美元/千克,创下近两年新低;阿根廷牛肉到港月均价在2023年10月为3.68美元/千克,创下近三年新低;乌拉圭牛肉到港月均价在2023年10月为3.49美元/千克,创下近两年以来新低。

尽管有冲击,进口牛肉所占比例仍然是少量部分。即便是在创下新高的2023年,进口牛肉的占比也不足市场总量的30%。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牛肉降价的重要原因,就是国内牛肉的产量不断增加。

2017年来,我国的牛肉产量增速均处于高位增长状态。除了2020年的特殊情况之外,基本在3%以上的增长区间,远高于2017年之前的水平。尤其是2023年4.84%的增速,创下了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片

ST天山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牛肉产量激增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年各地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肉牛项目进入集中出栏期、2022 年底未出栏的牛只需要尽快出栏、活牛价格连续下跌带来的恐慌性抛售等多重原因,导致国内活牛出现阶段性供给增加。”

内忧外困之下,降价成了国产牛肉的不二选择。

03、替代

牛肉和猪肉的价格比持续处于高位。

即便是降了价,国产牛肉的价格也终究是太高了。这种高,是对比猪肉而言。

作为民生保障类的肉产品,每当猪肉有波动时,国家力量往往会直接进行市场干预。牛肉作为一种可替代性强的食品,则很少有此方面的待遇,而且受猪肉价格影响明显。当牛肉与猪肉价格比值偏高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猪肉或其他相对便宜的禽肉去替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牛肉、猪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的年平均价格比来看,虽然2020年因为特殊原因猪肉有过不正常的增长,但是之后又迅速回落至25元左右的正常水平,和十年前相比价差不大。这就导致近四年来,牛肉和猪肉的价格比持续处于高位,这对牛肉消费构成显著压力。

图片

尤其是在消费面临压力的大背景下,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消费性价比。花三倍于猪肉的价格去享用牛肉,不是不可以,却注定不会是常态。

所以在2017年至2020年,牛肉产量年增长率为1.9%,消费量年增长率为7.8%;但在2021年至2023年,牛肉产量年增长率翻番增长至3.9%,消费量年增长率却降至了5.0%。

那国产牛肉是否可以继续降价呢?恐怕向下的空间也已经有限。

众所周知,南美是全世界活牛养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养殖成本因为规模化和集中化,养殖成本为全球最低之一地区。但今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价格在9.5-10元一斤的范围内,即使是一些品质较好的活牛,其价格也只是在11-12元一斤之间徘徊。这个价格已经处于全球最低位水平。

图片

价格拉平了,但我们的养殖户养殖成本却远远高于海外。

以南美为例,天然牧场面积大,草料丰富,肉牛多为大规模饲养,科技水平较高,农作物价格比中国更便宜,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进口牛肉养殖的成本。

比如在巴西,国土面积850万平方公里,草场占了一半以上。最大的草场巴西高原,也是巴西最大的牧场,总面积超过500多万平方公里;阿根廷亦然,大约有130,800个农场专门用于养牛,永久性牧场的总面积超过14000万公顷,超过国土总面积的51%以上;乌拉圭国土面积约为17.6万平方公里,80%以上的领土都覆盖着牧场,也是个标准的放牧国家。

我国的牛则大多靠饲料喂养,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物流运输等各方面因素,与国外牛肉价格竞争的空间着实不大。

因此,未来想让更多人实现牛肉自由,大概还得需要在进口牛肉上多多发力。

而在价格上明显不占优势的国产牛肉,在这种不涉及市场安全也容易被替代的领域中,与其在价格战中苦苦煎熬,不如放手把低端市场交给进口牛肉,多切入高端化和细分市场。相比打根本赢不了的价格战,这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