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蔬菜制品营收占4成!蔬菜加工潜力有多大?

前段时间,卫龙的年度财报发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卫龙蔬菜制品的营收是16.93亿元,2023年是卫龙的蔬菜制品所得收入做增长为21.1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3.5%。

蔬菜制品打赢经典辣条产品,说明了消费市场哪些变化?蔬菜加工如何打造出更多创造性的品牌?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需要依赖企业的力量,解决的是部分农产品过剩和标准化的问题。农产品只有通过加工变成食品,才能实现其品牌的产业化。

01、卫龙,辣条“打不过”蔬菜

根据卫龙的年报,2023年,卫龙的总收入约为48.72亿元,同比增长5.2%;毛利率为47.7%,年净利润增长481.9%至8.80亿元。

图片

卫龙的收入主要由调味面制品(即辣条)、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构成。2023年,主要由于线下传统渠道流量下滑带来的影响,卫龙的“辣条”所得收入占其总营收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58.7%,减少至2023年的52.3%。卫龙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所得收入约为2亿元,同比下滑7.4%,对此,卫龙解释:主要由于公司的豆制品销售量下滑。

近年来,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发力,成长为卫龙第二条增长曲线,使卫龙不再是一家只卖辣条的企业。下图所示,2018年以来,蔬菜制品收入实现狂奔,2023年达21.19亿元,2018年至2023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48.1%,收入比重逐渐接近辣条产品。

图片

根据销售数据显示,2023年卫龙美味蔬菜制品的销量达到了7.15万吨,相较于2019年的2.41万吨,实现了近2倍的增长。这一显著的增长趋势充分表明,以魔芋爽为代表的蔬菜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进一步验证了卫龙在产品结构转型道路上的成功实践。

辣条产品的走低反映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偏爱更健康的零食,低糖、低脂、低油盐的食品受到追捧。为了“养生”,卫龙甚至推出了青柠味的非油炸类辣片。

图片

除了卫龙,国内其他零食品牌也都开“卷”蔬菜赛道。以魔芋爽为例,盐津铺子、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等知名零食品牌都陆续推出魔芋产品,同类竞品层出不穷。也正是消费端的追捧,让上游的农业生产者流行着“一斤魔芋十斤粮,十亩魔芋一栋房”的说法。

魔芋作为健康食品的重要原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由于其本身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而且魔芋的球茎也很娇气,农户未经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在种植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卫龙的魔芋原料来自云南高原地区,也是中国魔芋现代化产业的诞生于发展之地。

图片

1979年,西南大学在刘佩瑛教授推动下,开启了中国魔芋的研究。1995年,农业部正式批准成立全国唯一的部级魔芋研究中心。45年来,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致力于魔芋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推广工作,成功培育出珠芽魔芋等新品种,开发了魔芋米、魔芋胶囊、魔芋面条等20余种产品,产生了无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图片

同时,该中心还在云南西双版纳、贵州毕节等地建立了高山生态优质魔芋原料供应基地,打造特色魔芋产业,以魔芋米、魔芋丝等食材打造了魔芋餐,推广魔芋健康、养生文化,帮助当地农户建立起魔芋产业链,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和贫困户增收。

02、榨汁、冻干、酸奶……蔬菜“变形记”

“轻养生”的关键词,是懒。

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保持健康,但蔬菜一是难以保存,二是制作过程麻烦。品牌们绞尽脑汁让“朋克养生”的年轻人多吃菜,可谓是花样百出。

图片

蔬菜健康食品,绕不过去的就是蔬菜汁。今年3月在抖音爆火的“液体沙拉”成为众多减肥健身爱好者的新宠,以“高膳食纤维”为营销点,其主要成分为多种水果的NFC果汁或原浆,搭配蔬菜等食材的冻干粉,部分品牌还添加了菊粉一类的益生元,主打高端、有机的品牌路线。

图片

蔬菜汁在日本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蔬菜产量少且价格昂贵,国民平时能够食用的蔬菜种类较为单一。二战以后,为了解决处于饥饿与营养不良边缘民众的饮食问题,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遠藤仁郎博士发明了一种可以快速补充绿色营养的方法——把青麦苗打成汁,以改善消化吸收性和感官品质。

随着社会发展,青汁已经不再是一种快速营养品,更是时尚男女用来保健的养生好物。2021年全球果蔬汁市场规模为1316.2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30年将以6.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图片

蔬菜汁的品牌化在日本尤其繁多,可果美(KAGOME)和伊藤园,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果蔬汁两大品牌。伊藤园的蔬菜汁瞄准“挑食的小孩”,主打补充每日所需营养;可果美的番茄汁则深耕番茄的品种,强调配料干净纯粹。

图片

最近,日本乳业品牌“明治”还推出了一款蔬菜酸奶。

图片

据官方介绍,该产品三种口味均添加V1乳酸菌,它产生的 EPS(多糖)可以有效帮助吸收蔬菜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三种口味均含有真实蔬菜及水果,红色蔬菜酸奶添加了番茄酱、桃子和苹果;黄色蔬菜酸奶含有胡萝卜汁、黄桃和芒果;绿色蔬菜酸奶包含小松菜、菠菜汁、猕猴桃和苹果,使得产品的口味口感更加令人愉悦。

图片

蔬菜的种类和吃法,中国的农产品显然更胜一筹,同样常见于餐饮店的贡菜,现在已经被做成带有零食属性的即食产品。川湘咸辣,从材料到调味,都很有中国特色。百草味冰糖脆马蹄在京东获得了超过10万条消费评价,九蔬小饼内含青梗菜、芹菜、西蓝花、西红柿等九种蔬菜,在天猫旗舰店中月销量超过10万。

从传统到创新,蔬菜的“变身”从未停止。Moodles、冻森活等健康食品品牌此前推出的新产品“菜爆了”,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蔬菜新吃的风浪。

图片

菜爆了冻萃魔方的外观是一个小三角,本质是膳食纤维果蔬菜冻干块,官方称含有22种果蔬成分,有丰富的代餐饱腹果蔬膳食纤维,一块就能满足日常的膳食需求。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优质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蔬菜加工产品的形态变幻,一方面是上游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丰富、大量的果蔬原材料,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功能性、便捷度,好吃、营养、高颜值,是未来食品的关键词。

03、拒绝蔬菜浪费,调整营养结构

今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发布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我国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去年全国的蔬菜产量达79997.2万吨。

根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食物与营养报告,“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等在内的食物,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1.88万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2.3%。”

农业生产、产后处理、贮藏、加工、流通、消费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损耗和浪费,食物的损失,使得居民获得的营养供给,远达不到生产端的数据,王加启介绍,从营养层面看,我国损耗浪费的食物可为全体居民提供66天营养供给。这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巨大的减损空间。

图片

在众多食物中,蔬菜是损耗浪费率最高的食物,达到34.4%。一颗白菜,从地头到餐桌,可能只剩下一半不到。“收获后处理是蔬菜损耗最严重的环节,占总损失的49.4%,其次是消费环节,占总损失的24.7%。”粮食类食物损耗浪费率为16.4%,其中消费端的浪费率为9.4%,占总损失的57.3%,是损耗最大的环节。如何提高蔬菜加工的利用率是未来技术开发的关键。

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尽管我国食物越来越丰富,但居民的饮食营养结构失衡仍需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指出;我国人均优质蛋白质摄入有欠缺,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钙和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烹调用油过多,超出推荐量的40%多,水产和蛋类摄入偏少,蔬果奶豆等摄入量与推荐量存在较大的差距。

全民健康的基础仍然要回到农产品和食品的供给和产业结构中寻找答案。未来,加大蔬菜水果的供应量,运用规模化的渠道梳理蔬菜农产品的流通速率。同时从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企业品牌做好新农食的创新开发,增强蔬菜加工食品的价值转化能力,从而解决我国蔬菜浪费与调整人口营养结构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FBIF食品饮料创新:卖“菜”卖了上百万袋,食品品牌们想让你多吃蔬菜!

[2] 新京报:中国农科院发布食物与营养报告:我国每年损耗浪费食物4.6亿吨

[3] 南方都市报:辣条一哥卫龙4成营收靠卖蔬菜制品!年度豪气分红7.76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