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大单品:价值、难点及运作逻辑

图片

生鲜大单品的打造,是超市企业提升销量的必经之路。然而,部分企业现仍处于摸索阶段。

简而言之,生鲜大单品,是指通过选品、采购、营销、门店售卖等环节,达到高销量的单一产品或产品组合。从数据层面上来看,生鲜大单品是指能在该品类中创造20%到50%价值的商品,也就是常说的TOP商品。

达到多少销售量级才算生鲜大单品?这取决于超市企业自身的规模。对年营收额在亿级以上的大型商超来说,年销量超过百万才能进入大单品的行列。而对于年营收额在亿级以下的中小型商超,年销量达到几十万也能算作生鲜大单品。

根据销量的高低,超市企业内部可以将生鲜大单品分为不同的层级。如果该超市企业生鲜板块的年销量为10亿级,那么千万级大单品即是该品类中的核心单品。以此类推,百万级大单品是次核心单品,10万级大单品则是季节性单品或者结构性单品。

形成一个生鲜大单品有两个渠道:一是自然消费形成。比如鸡蛋这类民生必需品,只要价格低又品质好,就能吸引到大量消费者。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大单品。二是需要经营者人为推动才能形成的生鲜大单品。比如榴莲、山竹、蓝莓等小众水果,原本在三四线城市卖得很少。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和消费分级,产生了对这些水果的消费需求。这时,就需要超市企业努力推动这些单品的成长。

为什么要打造生鲜大单品?

九州兄弟联创始人之一、华宜盛鸿董事长张志刚表示,当越来越多的超市企业的生鲜品类从联营转变为自营时,部分单品销售额占到该品类的70%至80%,相当于一个小分类角色。这时,生鲜大单品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整体而言,生鲜大单品对超市企业的利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超市企业能通过生鲜大单品进行引流,提升销量。一个生鲜大单品打爆之后,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高销量,缓解从业者的销售压力。例如,黔厨鲜在2023年春节期间推出的大明虾单品,经过线上预热和宣传,日销量达到500斤,销售同比增长了4倍。此外,生鲜大单品还会改变超市企业的销售结构,让门店从低端的状态,转变成更年轻化的卖场,吸引不同的客层。

第二,生鲜大单品能带动周边产品的销售,提高从业者的信心。当生鲜大单品将顾客吸引到门店之后,超市企业能以此单品作为引流点。之后,再围绕着老百姓的生活进行发散,带动周边产品的销售。比如某超市企业将排骨作为大单品运作,三天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同时,又以排骨作为引流点,促销烹饪排骨所需的调味品。另外,在整个超市企业合力推出生鲜大单品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商品部的营销技能和思路,还能增加员工士气,提高整个团队的配合度。

第三,生鲜大单品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对中小型超市企业而言,大需求量的生鲜大单品能够获得与供应商的议价权。相应地,超市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空间就会变大。同时,足量的生鲜大单品也意味着“整车红利”。物流效率会随之变高,整个链条的运营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生鲜大单品的运作及其难点

中鲜网创始人兼CEO王洪大表示,生鲜大单品的打造需要整个超市企业的全力配合,包括确定选品、优化采购渠道、提升陈列效果、加强营销推广等,这些环节共同推动了生鲜大单品的成功。

首先,选品兼顾“超市自身定位”和“目标客户需求”。 

选品,是生鲜大单品打造过程中的首要难题。由于消费者的口味和需求多变,准确判断具有成为大单品潜力的商品并不容易。如何应对这一难点?王洪大表示,超市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分析,以此提高选品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超市企业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大单品的打造策略。

整体而言,超市自身定位和目标客户需求,是选品的两大抓手。另外,由于反季节产品的促销度很难达成,生鲜大单品最好选择应季产品。 

以世纪联华2007年在浙江省推出的大单品“陕西富士苹果”为例。当时在世纪联华担任采购总监的张振中了解到,陕西富士的口感比山东富士更甜。而浙江省市场中只有山东富士,没有陕西富士。因此,张振中便前往陕西延安的产区实地考察。经过找基地、看果园、对接当地供销社等环节,预先采购了5000吨的陕西富士。品质好、价格低的陕西富士一经推出,广受消费者的欢迎。5000吨的存货一个月就卖完了,利润平均在22%左右。整个杭州,买苹果都会想到世纪联华。这,就算是一个成功的选品。

其次,寻找品质好、价格优的产地进行直采。

选品确定之后,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销售任务制定采购计划,包括采购量、采购时间、采购渠道和采购方式等。制定采购计划时,相关部门还应针对价格上涨、市场缺货、品质不佳等突发情况进行预案。

采购环节需要相关负责人亲自去产地考察,找到品质好、价格优的采购渠道。采购成本低,可以让生鲜大单品的定价在比周边超市定价更低的情况下,利润仍然可观。同时,价格低、品质优的生鲜大单品也更容易在消费者中建立口碑,吸引更多的客流。

张志刚表示,生鲜采购一定要“掐头去尾”。所谓“掐头”,是因为在生鲜产品刚面市的“抢鲜”活动中,部分产品的成熟度不够。顾客买回去发现口感不好,就不会再买第二次。所谓“去尾”,是因为生鲜类的尾期货成熟度过高,品质不好,拿来卖不掉就会造成亏损。因此,采购时一定要注意时机的把控。

种花优选在2023年初夏时节推出了“甜王西瓜”这一单品。从东北产地直发,成本是六毛五。在市场定价都处于一块二到一块九的区间时,种花优选推出的“甜王西瓜”定价九毛九,销量达到38万斤。当西瓜全面上市之后,许多企业都用西瓜这一季节性单品亏本引流。六毛的成本,售价卖五毛甚至更低。此时,种花优选决定撤掉“甜王西瓜”,推出口感更好,但价格略高的“麒麟西瓜”。同样是产地直采,采购成本控制在2块,售价是2块9毛。经过试吃等营销手段,麒麟西瓜又大卖,销售额达到40万元。

据业内人士反映,供给不稳定是超市企业在采购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供给不稳定,主要体现在生鲜大单品的品质上,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季节的轮换或产区的切换,会造成生鲜产品的口感差异;二是在采购、储存、销售等环节中,也会对生鲜商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生鲜大单品的品质一旦波动,就会造成客流的下滑。

阿里数字农业采购总监张振中表示,生鲜永远是供给驱动,而稳定的供给要求超市企业的供应链路非常完善。生鲜大单品的供货优先选择基地供应商。基地供应商省去了中间环节,好处有二:一是价格有优势,二是品质更“鲜”。相反,如果选择市场作为生鲜大单品的供应商,商品的价格和品质都无法得到保障。 

此外,当超市企业将某些稀缺性产品作为大单品推出时,就会面临保证了品质,就无法保证货量的问题。对此,张振中表示,对于存货不多的稀缺性产品,要把握好营销和售卖的节奏。之后,再做一些正向循环的动作,最重要的是要把顾客留住。

再次,多样化营销手段。 

生鲜大单品的宣传要兼顾线上和线下,线上宣传通过小程序、顾客群、抖音等平台进行引流,线下门店则从陈列、面销、试吃等途径推动大单品销售。

黔厨鲜总经理吉章远表示,在推出生鲜大单品之前,公司一般会提前半个月在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各个线上平台预热,进行宣传推广和单品预订。比如该企业推出的樱桃大单品,线上预订达到了300斤。此外,黔厨鲜规定顾客在线上团购的商品必须在线下提货。消费者在线下提货时又会顺手购买其他商品,这样一来,就带动了整个超市企业的销售。

种花优选董事长孟庆锋表示,消费者对生鲜的品质要求较高。只要品质够好,消费者愿意去买高价商品。但在具体售卖过程中,会出现消费者因高价而对单品望而却步的情况。对此,种花优选采取了“试吃”这种营销手段。董事长孟庆锋表示,有些顾客听到价格就离开了,但品尝之后觉得口感确实好,就会买一些。

最后,用考核驱动员工。 

门店是生鲜大单品从制定采购到面市的最后一环,但不是生鲜大单品完成的最后一步。生鲜大单品的销量能否达到预期,关键在于门店能否把制定好的销售任务落到实处。

中商平价超市生鲜部总监冉行均表示,团队对于生鲜大单品的认知不足,是在执行时遇到的主要阻力。

业内人士表示,门店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管理者做到及时跟进,门店员工的执行力才会提高。生鲜大单品在门店开始售卖之后,相关负责人需要时刻关注销售实况,在员工群里及时跟进督促。通过分组竞赛、经验共享、奖惩方案等方式,提高门店员工积极性和执行力。

“至少在现阶段来讲,甚至整个零售企业从开始到现在,大单品对整个零售领域的重要程度都是非常高的”,业内人士表示,“生鲜大单品就是给顾客来门店消费的一个理由”。在整体市场低迷的环境下,超市企业或许可以借力生鲜大单品,突破当前困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