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亚集团会养牛、难赚钱

当终端乳品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之时,原料奶生产商们会赚得盆满钵丰。但最近3年特殊因素影响之下,原料奶生产商非但无法维持增长,连挣钱都难。

尽管位居中国前五大奶牛牧场企业阵列,澳亚集团也无法独善其身。上市首年即告败,今年上半年,直接录得最高亏损5000万美元。

公司上市7个月以来,股价不断下行,距6.4港元的发行价越来越远,市场已经发出一个危险的信号。

奶价下滑、饲料成本上涨的双重重压之下,澳亚集团亟待破局。

最高亏5000万美元

历经两次递表,澳亚集团(02425.HK)如愿以偿在去年底登陆联交所,但成长中的烦恼接踵而至。

作为中国五大奶牛牧场企业之一,公司上市后的表现并不如意,不仅股价破发,继2022年增收难增利后,今年上半年,直接由盈转亏。

7月23日晚间,公司披露盈利预警,预期上半年将录得综合亏损净额约4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纯利约为3000万美元。

据公司披露,导致亏损的主要因素是,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减销售成本变动所致。2023年上半年,公司预期重估亏损介于约5500万美元至6500万美元之间。主要是由于近12个月以来,原料奶售价下降、饲料成本增加双重影响。

尽管,公司已在今年3月采取措施降低饲料成本, Q2的毛利率相较于Q1已有所改善,不过,投资者们仍难彻底放下悬着的心。

昨日开市不久,澳亚集团股价即下跌,最终收报1.82港元,跌2.15%,总市值12.75亿港元。

澳亚集团业绩下行,去年就已暴露征兆。当年因原料奶销售均价下降、饲料成本上涨,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3%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大降77.63%。

图片

牛好养、奶难卖

原料奶业务是澳亚集团9成左右收入来源,原料奶售价以及饲料成本,成为左右公司经营水平的两大因素。

原料奶业务位于乳业产业链上游,周期性特征明显。如果终端消费乐观,企业有好日子过,一旦终端市场波动,免不了吃糠咽菜。

在当下,苦日子已经开了头。

几年前,头部乳企在上游牧场大肆布局,资金疯狂涌入,万头规模牧场遍地皆是,牧场数量、存栏奶牛规模大幅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国内新建及扩建项目设计奶牛存栏数分别为98万头、147万头。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料奶产量井喷。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去年,国内奶类产量首破4000万吨,达到4027万吨,但下游乳企消耗速度远远跟不上。

在日前举行的第14届中国奶业大会上,有行业人士披露,今年以来大型乳企已被迫利用喷粉方式储藏过剩的生鲜乳。据说,乳企们每喷粉一吨、直接损失过万元。

各种异常现象的背后,是液态奶消费市场并不如乳企们的预期。仅去年,国内液态奶消费降幅8%左右。

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2022年,澳亚集团原料奶销售均价为4650元/吨,同比下降7.4%;每千克原料奶的饲料成本暴涨16%至2.44元。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一降一涨之间,公司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全无。

业绩考验

澳亚集团是国内较早涉足奶牛牧场业务的企业,早年从母公司佳发集团分拆出来,曾与蒙牛乳业在内蒙古设立牧场,于2008年分道扬镳,自建牧场。

截至去年末,公司在内蒙古、山东等地拥有合计10座牧场,总占地面积14657亩。存栏奶牛规模11.8万头,仅次于现代牧业、优然牧业和中国圣牧。

图片

在奶牛牧场行业,如果要评选奶牛养殖能手,澳亚首屈一指。

2022年,公司每头成母牛平均产奶量13.3吨/年,较上年提升0.6吨。这一水平,秒杀国内前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11.5吨/年/头的平均水平,更是远超8.7吨/年/头的行业均值。

借助产量优势,公司原料奶销售量逐年上升。2020年为58.28万吨,2022年已增至75.98万吨。

不过,会养奶牛、产奶多,并不意味着多赚钱。

2020年至2021年,公司原料奶业务毛利率,尚能保持在30%以上,2022年跌至25.4%。受此影响,公司去年整体毛利率仅23.2%,远低于过去两年。

饲料成本上涨,对公司盈利水平影响最大。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饲料成本在原料奶销售收入中占比,徘徊在50%上下。2022年,比例达52.47%。

由于饲料成本增加,原料奶售价降低,去年公司毛利额降1.31亿美元,同比下降25.7%。

不过,受此影响的不止澳亚集团一家,现代牧业、优然牧业等都未能幸免。

现代牧业公告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原料奶销量的增长无法完全抵消毛利率下降影响,导致原料奶业务毛利额较上年同期减少1.2亿元至1.8亿元。

前几年,乳企疯抢奶源的场面犹在眼前,转瞬之间,冰火两重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