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进牛↔淘牛,增减并存

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牛奶产量同比下降0.1%,目前来看,奶业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在继续。

此前,行业把市场恢复的希望放在奶牛去产能进程上,认为随着奶价的不断下滑,中小牧场也会逐步淘汰出局,市场供需会重新恢复平衡。

图片

事实上,国内奶牛的淘汰从2023年开始一直都在持续。在此前的行业活动中,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曾透露,2024年行业需要适当压缩奶牛产能,自然增长率由惯性的3%下调到-5%,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才能大幅缓解目前原奶的产能过剩。

而从目前全国部分奶牛养殖主产省区所披露的前三季度牛存栏以及牛奶产量情况来看,去产能速度快慢不一。

前三季度,河北省牛奶产量441.1万吨,增长0.5%;陕西省生牛奶产量71.4万吨,下降15.6%;山东省奶牛存栏量67.65万头,同比减少21.4%,上半年牛奶产量同比增长11.1%,而前三季度牛奶产量同比下滑3.9%。

“各地奶牛淘汰速度和步骤不一致,总体来说供需关系难以逆转。”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至今年大致淘汰120万头牛,但是奶牛单产提升速度更快,现平均单产已经超过12吨,原奶总产量不减反增。

图片

 除了奶牛单产提升之外,牧业集团牧场奶牛头数的缓慢增长也成为去产能步伐减慢的原因之一。李胜利在近期的会议上也公开表示,集团化牧场扩群与单产同步提升,导致短期内供应量急剧增大。中国奶业能否尽早走出谷底,在于集团化牧场控制过剩产能的速度。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长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奶业市场供需失衡的持续发展,虽然原料奶价格一直在下行,但是原料奶的生产量一直都在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增减并存’”。刘长全告诉记者,“中小牧场、社会牧场其实是在减退,但是乳企自有控股的牧场,包括一些牧业集团以及集团企业的奶牛数量其实是在增长的,这就导致产能总量一直增长,供需矛盾持续发展。所以目前来说,要推动供需平衡,关键在于乳企自有的控股奶源和牧业集团的养殖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产能,推动行业尽快实现供需平衡。”

图片

李胜利表示,2025年下半年奶源供给情况将好于2024年同期,但恢复程度需看2025年上半年奶牛减栏数量以及全国居民消费恢复情况。“2025年上半年若消费不能实现很好的增长,行业依然会面临较大压力,需根据2—4月份奶源过剩情况判断去产能是否继续。”

 在宋亮看来,目前奶业市场要达到供需平衡,最主要的工作还是进一步去奶牛存栏,使得总供应量能够下降,匹配市场需求。“去产能工作推进速度还是比较缓慢,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泌乳牛淘汰了一定的数量,因此整个供需关系正在缓慢调整中。预计明年下半年奶价能够有所回升,供需关系能够有所调整。” 

 如果奶业市场的供需矛盾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有所调整,那么也意味着还有一部分牧场将面临很长一段时间“进退两难”的处境。

刘长全认为,在调减产能过程中,重点还是要做到“有稳有减”,“把社会奶源要稳定住、保护住,然后乳企自有控股奶源不要再持续扩张,要有一定的压缩。”

“本轮产业周期的持续低迷,使社会化牧场进一步减少,未来乳企自控自建牧场的比例会进一步增加。这对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健康的。”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图片

针对当前肉牛奶牛生产面临的突出困难,农业农村部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派出多个工作组赴主产区开展调研指导,及时出台降本增效技术指导意见,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财政金融政策保障力度,帮助养殖场户尽量减少亏损。

从供给端来看,牧场淘汰产能也正在加速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国内奶牛存栏量624万头,较二季度末减少5.7万头。从需求来看,随着国家对于奶业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出,2024年8—9月乳制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逆转了年内下降态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