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奶牛养殖行业市场现状简析:行业处于阶段性困难发展时期,企业加大养殖成本控制研究
养殖端分析
奶牛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奶牛养殖所需资源的供应环节,包括育种、饲料、疫苗、兽药等行业。其中,饲料是行业最大的成本来源,占比近70%,主要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精饲料成本占比为44%左右,粗饲料成本占比为22%左右。玉米和大豆是奶牛养殖中重要的饲料之一,其产量和价格对奶牛养殖行业有重要影响。
产业链中游是奶牛养殖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奶牛的牧场建设、养殖技术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需求的提升,奶牛养殖单元由过去的个体经营逐渐向规模养殖过渡,奶牛品种属性更加优良,养殖方式更加科学规范,养殖规模不断扩张,同时带动了养殖空间布局的优化与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产业链下游是乳制品加工环节,主要产成品包括液态奶及干乳制品两大类。乳制品的加工和销售是奶牛养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奶牛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
奶牛育种工作是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以黑白花奶牛为主,该品种奶牛于1980年由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引进,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又称中国荷斯坦奶牛。近年来,为进一步夯实奶业发展基础,国内政府重点支持奶牛育种工作推进,奶牛养殖相关行业标准陆续发布,产业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如2023年,《中国荷斯坦牛(GB/T 3157-2023)》《牛蜘蛛腿综合征检测PCR法(NY/T 4422-2023)》两部标准颁布实施;奶牛DHI测定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95万头)、体型线性鉴定奶牛5.8万头;国家标准《牛体内胚胎生产与移植技术规程(GB/T 26938-2023)》正式实施,推动同期发情、胚胎快繁技术规范化发展,在我国奶牛头部种业阵型企业和部分核心育种场的应用程度不断提高;研究建立了单班次采样测定全天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计算方法,不仅准确性高,乳指标检测效率也大幅度提高。这促使我国奶牛养殖产业上游育种及中游养殖活动推进日益规范化,为行业规模扩张及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在政策影响推动下,国内奶牛养殖企业纷纷开始加大育种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改良奶牛的遗传品质,同时,不断增加牧场及周边设施的建设投入,为奶牛的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减少疾病的产生。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保持稳定发展,奶牛养殖各类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行业养殖规模也呈现持续扩张态势。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奶牛存栏量达1160.1万头,同比增长6.01%,较2020年复合增长5.45%;根据市场发展进行初步统计,2023年全国奶牛存栏量在1200万头左右。
得益于国内奶牛养殖研究工作在遗传改良、精准饲养、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奶牛养殖水平逐步提升,行业奶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叠加居民蛋白质消费增加,目前我国已迈入全球奶牛高产国家行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牛奶总产量已连续六年保持增长态势,达4196.65万吨,同比增长率为6.74%。国内奶牛养殖端产品供应水平不断提升,为国民奶制品消费提供强有力原料支撑,为产业规模扩容提供可能。
玉米和大豆是奶牛养殖中重要的饲料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粮食产品种植面积不断增多,促使国内玉米和大豆产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奶牛养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产品保障。同时,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末,我国玉米、豆粕饲料产品价格分别为2.79元/公斤、4.28元/公斤,较年中价格分别为下降了4.78%和0.47%;2024年,国内玉米、豆粕饲料产品价格6月末较上年末价格再度下滑分别为7.53%和14.49%,分别达2.58元/公斤和3.66元/公斤。国内奶牛养殖饲料成本呈日益下滑趋势,为企业经营盈利提供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奶牛养殖场规模化进程加快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影响,我国奶牛养殖总成本虽有下滑趋势,但无法完全覆盖市场供需失衡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降本增效仍是奶牛养殖企业经营关注重点。
消费端分析
我国奶牛养殖牧场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等10个省份,因此这十大省份是国内生鲜乳生产的主要地区。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末,我国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66元/公斤,较年中均价下滑了3.43%;2023年,国内主产省份生鲜乳均价较上年末均价下滑10.66%,达3.27元/公斤。这意味着,在奶牛养殖端牛奶生产供应水平日益提升态势下,我国原料乳市价持续下滑,这使得国内奶牛养殖企业经营盈利承压。
各企业公布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蒙牛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6.2亿元、48.1亿元,同比变化率分别为6.5%、-9.3%;蒙牛旗下联营公司现代牧业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4.6亿元、1.8亿元,同比变化率分别9.5%、-68.9%;此外,优然牧业的营业收入为186.9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却是净亏损了10.5亿元。这意味着,目前国内奶牛养殖规模持续扩张、生鲜乳产量不断增长,而生鲜乳市价不断下滑的局势已对奶牛养殖企业以及下游奶制品加工企业营收造成巨大影响,行业巨头企业受到的冲击甚至更为明显。
而导致当前局势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奶牛养殖规模扩大,市场消费者乳制品消费需求却持续下滑,使得国内奶牛养殖业供需端严重失衡。数据显示,2021-2023年,我国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同比分别为7.9%、-6.5%、-2.4%。2024年5月,国内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增速为-1.4%,其中线下渠道收入增速为-3.5%;作为对比,同期我国饮料全渠道收入增速为10.8%,线下渠道收入增速为9.6%。
综上分析,我国奶牛养殖行业正处于阶段性困难发展时期,但产业未来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行业亟需寻求新发展机遇。主要原因在于,从人均消费量看,我国奶类消费仍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2023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1.3千克,虽同比增加1.7千克,但这一数字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也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日均300—500克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因此,无论是与居民膳食推荐量相比,还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未来,如何提振奶业消费仍将是市场热议话题之一。
发展趋势分析
1、居民奶制品消费需求增加,不断推动产业规模扩容
奶类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钙等多种营养素,包含人体所需的大多数营养物质。据了解,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超过95%,18~59 岁成年人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人口比例超过85%,多喝奶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些问题。另据研究,乳制品能够降低心血管等疾病风险。因此,促进奶类消费是顺应居民膳食结构优化的现实需求,也是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国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指导意见》等政策效能释放,国内居民人均奶制品消费水平有望继续提升,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市场规模扩容。
2、企业加大成本控制研究,行业养殖规模或将发展小幅变动
为了解决生猪供给过剩,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与2021年9月《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相比,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生猪养殖业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与生猪养殖业类似,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端也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有专家提出,企业可适当压缩奶牛产能,缓解牛奶产能过剩现状。目前,优然牧业已提出强化专业技术增值,深化管理,升级现场标准与流程,过去一个阶段运营效率与效益都有较好提升;现代牧业提出要坚定成本领先策略;澳亚集团提出,要适当控制牛群规模,降低生产每公斤牛奶的现金成本,保障牧场现金流资产投入;嘉立荷牧业提出,要通过区域布局战略调整,科技创新种业协同,运营管理质效双增,降本开源两头齐进等措施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成为奶牛养殖企业关注重点。
综上分析,“解决原奶过剩,扩大市场需求”成为我国奶牛养殖行业未来几年内发展关注的核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