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江龙虾”看2024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

小龙虾作为我国养殖量排名第四的淡水水产品品种,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连年走高,自今年4月份到6月初,小龙虾价格却一直处于下行空间,小龙虾产业要凉凉了吗?

4-5月是小龙虾的集中上市期,短期内集中的供应带来了价格的下跌,但也要看到,价格下跌的主要还是小号和中号的大路货,大号虾和炮头因产量稀少,价格依然坚挺。拉长时间线,以潜江小龙虾的交易价格为例,从6月中上旬开始,随着第一季稻田虾期的结束,不同规格的小龙虾价格逐渐走高。4-5月的价格下跌更多地是正常的市场供需调节的结果,没有必要唱衰整个产业。

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理论,任何产业都会经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通过对小龙虾主产区潜江的调研走访,结合产业数据分析,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我国小龙虾产业正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的调整期,尚未进入成熟期,更遑论衰退。观滴水而知沧海,窥一斑可见全豹,从潜江龙虾看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01、我国小龙虾产业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小龙虾从上世纪90年代被端上餐桌,到2015年开始风靡大江南北,一直到2019年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业受挫严重,对小龙虾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小龙虾产业快速恢复。无论从小龙虾产业的综合产值还是从产量规模上,小龙虾产业仍处于扩张期,只是扩张速度放缓。

图片
图1 2016-2022年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     数据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与早期的野蛮生长不同,目前我国小龙虾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首先,我国在小龙虾种苗繁育、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创新上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养殖模式为例,虾稻共作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有效提升了小龙虾的产量,从一年一季稻一季虾再到一年一季稻三季虾,小龙虾养殖模式的创新使得小龙虾从一个强季节性的产品变成了一个一年四季都可以品尝的美味。

其次,表现在加工比例的提升,自2021年开始,我国小龙虾加工量的增速反超养殖产量增速,并维持在15%以上,2022年加工量增速更是高达83.86%。同时,加工量占养殖产量的比例也保持稳定的增长,2023年,加工量占养殖产量的比例达44.36%。

图片
图2 2016-2023年小龙虾养殖产量和加工量    数据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再次,表现为从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早期,我国小龙虾加工主要以速冻制品为主,如速冻龙虾尾、速冻虾仁等。后随着预制菜的发展,预制小龙虾开始成为主要的加工产品形式之一。目前,随着加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废弃虾壳中提炼虾青素、甲壳素等精深加工开始发展起来,助力小龙虾二产产值的提升。

02、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湖北潜江是我国公认的小龙虾之乡,潜江小龙虾产业呈现出产量大、产值高,产业协同发展,品牌建设思路开阔创新等几个特点,潜江小龙虾真正做到了“小龙虾,大产业”,对我国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图片

1、按县域排名,养殖产量位于全国第三

湖北潜江是我国第三大小龙虾养殖县域,根据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2023年工作总结中的数据显示,2023年潜江市小龙虾养殖产量预计为16.6万吨,县域产量排名从第4位上升至第3位。

2、加工流通量增加

根据中国虾谷的数据显示,潜江小龙虾年交易量23万吨,年交易额116亿元,加工交易总量超7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5%。在加工方面,已形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全面发展的格局,虾尾、冻虾、预制小龙虾等加工业发展成熟,更于近年来开始开展甲壳素及衍生物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图片

1、政策支持力度大

湖北省“虾十条”政策通过政府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链优化等多维度措施为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保障,有效促进湖北和潜江小龙虾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产业链完整

潜江龙虾已形成种苗繁育、养殖、加工、流通、消费、副产品创新研发、饲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

3、标准建设位于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潜江龙虾全产业链涵盖185项标准,涉及生产环境、种养技术、加工工艺、市场交易、仓储物流等多个方面,以形成相对健全的标准体系。

4、已培育出一批龙头型企业

潜江市目前已培育出一批以潜网、莱克、新柳伍、华山科技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种苗繁育、养殖生产、交易流通等方面引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图片

2013年,潜江龙虾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第一批中欧互认农产品。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逐年水涨船高,2023-2024年度,“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为422.29亿元,同比增长20.4%。2023年 ,湖北省实施全省共打“一张牌”战略,“潜江龙虾”是湖北省唯一的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省级核心大品牌进行重点培育。监利、洪湖作为小龙虾产量第一和第二的产区也与潜江市签订了品牌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潜江龙虾”品牌。

潜江大力实施品牌走出去战略。目前,“潜江龙虾”已与近40个县市、100多家市场主体开展品牌运营合作,实现品牌的共建共享共用。

充分发挥文旅节庆的带动作用。自2009年开始,潜江龙虾节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虾-稻产业博览会也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其中,第二届中国(潜江)国际龙虾-虾稻产业博览会荣获了“改革开放40年40个优秀特色展会”称号,“一节一会”活动有效助力扩大“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

03、潜江模式对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潜江作为我国小龙虾产业的排头兵、领头羊,其发展模式对整个产业的进一步成长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结合产业实际,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动小龙虾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迈进。

图片

1、加强优质种苗繁育工作,培育培优具备各产区特色的优势品种,建立一批科学繁育基地,加大投入力度,从源头提升原料品质。

2、推动标准化科学化生态化养殖,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从饲料、养殖技术等进行方面进行管控,逐步缩减粗放式养殖的比例。

3、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确保流通环节品质的稳定。

4、建立小龙虾的追溯机制。

图片

1、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52:1,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数据进行测算,2022年,我国小龙虾二产产值与一产产值比例仅为0.52:1,小龙虾加工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大创新型加工技术的研发应用,合理布局小龙虾精深加工,优化初加工、预制菜加工和精深产品加工的结构,推动不同加工形态的协同发展。

2、创新产品研发,避免产品同质化。在潜江,小龙虾有128种做法,但是加工预制小龙虾产品还是麻辣、蒜香、十三香等老三样,应积极创新产品研发,将更多做法和口味的小龙虾制作成预制产品,让全国的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多口味的小龙虾。

图片

1、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基础,加强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餐饮品牌全方位发力的立体化品牌建设体系。

2、加强对区域公用品牌使用规范的监管,杜绝滥用、盗用。首先,要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其次,要做好相应的基层培训,建立起广泛的的、基础的品牌认知与品牌保护意识;再次,要加强监管,发现违规使用的案例严肃处理,不可姑息。

3、充分发挥餐饮品牌的拉动作用,培育全国知名的连锁小龙虾餐饮品牌,通过餐饮消费的增长带动一产、二产的增产增收。

4、加强与各级行业协会的合作,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平台优势为品牌宣传助力。

图片

1、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第三方认证等方式,确保产业链各环节严格执行标准,维护潜江小龙虾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权益。

2、与国际标准接轨,鉴于潜江小龙虾的出口需求,应积极对接国际标准,如欧盟、美国等地的食品安全与环保标准,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3、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潜江应继续深化和完善现有的标准体系,不仅局限于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还应拓展到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多维度,形成更加全面、细致的标准框架。

图片

1、完善小龙虾全产业链,从一产养殖向二产加工三产餐饮消费及配套服务业延伸,积极引入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引导扩大餐饮消费。培育龙头型企业,发挥示范效应,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壮大。

2、推动小龙虾产业链从传统的“养殖+餐饮”向“养殖+加工+餐饮消费+线上电商+文旅节庆”的产业集群转变,充分利用不同产区各自的品种优势、区位优势、文旅产业优势打造差异化的卖点,推动产业集群化水平不断提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