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能达1亿头,牧原已成名副其实的“宇宙第一养殖工厂”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深耕生猪养殖30多年,天命之年的秦英林预测,未来,生猪养殖行业的低利润将成为常态,养猪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

微利之下,秦英林打造的1亿产能的牧原帝国如何应对?

2024年5月,在收到年报问询函后,牧原股份(002714,SZ)两次接受投资者调研。2024年5月23日,牧原在调研活动中透露,已建设完成猪场足以支撑1亿头/年的出栏规模。

牧原已成了名副其实的宇宙第一养殖工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生猪出栏量72662万头,较上年上升 3.8%。同年,牧原销售生猪6381.6 万头,占全国总量的8.78%。

牧原称,当前,其生猪养殖产能设计的规模为8000万头/年,截至2023年末,生猪产能利用率86%左右。牧原表示,公司所在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在生产上具备较大弹性。2024年,牧原的产能规模相比2023年预计会有一定的增长。目前已建设完成猪场足以支撑1亿头/年的出栏规模。

1亿产能储量,以及在全国生猪产能中的占比,这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高级分析师徐洪志告诉界面新闻,对行业来说,牧原的壮大确实使其拥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可能未来牧原在全国的生猪产能占比会达到15%的份额,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牧原会掌握绝对定价权。

“对行业而言也是利弊参半”,徐洪志表示,好处是能促进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降低全行业平均成本,弊端是可能会挤压散户生存空间,加剧市场波动风险,因为散户是猪周期产能增减的主要载体。

成本优势是牧原在本次超长猪周期中,依然保持巨量规模的原因之一。秦英林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出他的经验和见解,养殖行业在规模化后,步入微利时代。

因此,未来牧原将继续压降成本。牧原表示,2024年,其全年平均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目标为14 元/kg,年底目标希望能降到13 元/kg。这个标准与2023年全年平均成本 15 元/kg 相比,有了2 元/kg 的下降空间。

具体而言,其中原粮价格下降带来的饲料成本下降能够贡献约1元/kg,养猪生产效率提升带来的 成本下降约1元/kg,牧原表示,其有望实现公司自非瘟以来最低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  

此外,牧原还表示,牧原还采用小品种氨基酸在饲料中的应用,如此能够帮助养殖其降低豆粕用量。

在降低成本,保持巨量规模的同时,牧原适应未来“微利时代”的举措还包括向下游屠宰方向延伸业务。秦英林称,未来,生猪养殖行业要依靠产业链、精细管理来获取利润。

据了解,目前牧原已投产 10 家屠宰厂,投产产能合计 2900 万头/年,产能利用率 46%左右。其屠宰肉食板块销售的产品包括白条、分割品和猪副产品三类。

不过,牧原的屠宰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牧原表示,公司屠宰肉食业务已经历前期产能高速发展阶段,后续新增产能将会视外部市场情况及内部经营情况综合决策。公司将继续提升已投产屠宰厂的运营效率,提高产能利用率。

徐洪志表示,牧原拓展产业链的有利之处是可以对冲养殖环节的市场风险,解决可能出现的卖猪难的问题。但弊端是,牧原资金管理和债务风险高企,其屠宰业务目前仍然是亏损的,而真正赚钱的部分是猪肉深加工,需要企业长时间的积淀。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