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农业第一市?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说明三次产业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在现实中,大家的关注点往往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容易忽略第一产业。
关于“工业第一市”“金融第一城”“互联网之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文章数不胜数,却很少有人讨论“谁是中国农业第一市”“谁是粮食产量第一市”“谁是农业产值第一市”等话题。
今天这篇文章,就以哈尔滨、驻马店、盐城、潍坊和北京等五座城市为例,来给大家讲讲中国各大城市是如何搞现代农业的。
01、哈尔滨:产粮第一市
作为网红城市,哈尔滨身上有很多标签,如“东方莫斯科”“冰雪第一城”“中国啤酒之都”“老工业基地”。
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哈尔滨还有隐藏技能——种粮大户。
2022年,哈尔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54.3亿斤,在全国所有地市中位居第一。254.3亿斤粮食是什么概念?如果用载重量20吨的大卡车来装,可以装63万辆车。
哈尔滨的粮食不但产量大,质量也非常高。2022年,哈尔滨大米品牌价值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而颗粒饱满、营养丰富、香味浓郁的“五常大米”,就产自哈尔滨。
哈尔滨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缩影。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557.64亿斤,实现“二十连丰”,连续14年位居中国第一。
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
黑龙江的邻居吉林,也是种田小能手。2023年吉林省粮食单产为958.2斤/亩,位居全国粮食主产区第一位,为每个中国人的饭碗多贡献了1斤半的吉林粮。
提到东北,很多人大约只知道他曾是共和国长子,经历了失意和衰落,如今盛产老铁和烤冷面,最多会说一句,“你瞅啥?”
嗯,“喂饱”中国人的东北,满可以豪气地回你,“瞅瞅你是不是吃我家大米了”。
02、驻马店:养猪第一市
很多网友都对驻马店有误解,认为驻马店盛产骗子。实际上,大部分驻马店老乡都很老实,老老实实种地,老老实实养猪。驻马店每年出栏生猪约1000万头,是妥妥的“中国养猪第一市”。
驻马店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40%以上,生猪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肉牛奶牛全产业链产值达800亿元。
截至2022年10月,驻马店生猪规模养殖场达3353家,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227家、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179家、年出栏50万头以上的3家,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93%,高出全省12.6个百分点。
不只驻马店,整个河南都盛产“养猪大户”。全球最大的养猪企业——牧原股份就诞生在河南。2023年,牧原股份出栏生猪6381.6万头,占全国总量的8.8%。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也以约2000亿元身家当上了河南首富。
03、盐城:农业产值第一市
在高手如云、群英荟萃的长三角,盐城的存在感并不高。论工业,它不如上海、苏州、宁波等制造业大城。论科教,它不如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论文化,它不如南京、苏州、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
但盐城也有自己的长处,至少它的第一产业是其他城市没法比的。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4.4亿元、增加值881.1亿元,在全国地市(不算重庆)中排名第一。
与哈尔滨、驻马店等单项冠军不同,盐城的农业体系更完善、产业更多元。粮食、生猪、蔬菜、家禽、水产、林果等六大优势产业全部迈上了百亿级台阶。
盐城农产品对全国的贡献可以概括为“11223”,就是以占全国0.6%的耕地,生产出了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猪肉、2%的水产品、2%的蔬菜和3%的蛋类。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盐城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鱼米之乡”,相反还饱受旱涝交替的恶劣影响。
历史上,苏北沿海海岸线不断东迁,海水浸渍的盐淤泥发育成了盐分高、养分低、危害大的滨海盐碱地。
经过70多年的奋斗,在农业专家的带领下,盐城人把500万亩盐碱地改造成了高产良田。
2023年,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在条北二区种植的“嘉优中科1号”亩产1553斤,创造了盐碱地水稻亩产新纪录。
04、潍坊:农业品牌第一市
距离盐城400多公里的潍坊,也是农业大市。潍坊的蔬菜出口量、禽肉出口货值分别占全国的1/8、1/6,是闻名全国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和种子库、农机城。
2023年12月,“中国农网”发布了“2023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公示名单”,潍坊共有26家企业上榜,数量列全国地市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农网”还发布了“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公示名单 ”,潍坊寿光市新天地果蔬专业合作社等103家入围,数量占全国21%,居全国地市第一位。
潍坊的农业发展模式,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认可。2018年8月31日,国务院在潍坊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是打造成为全国农业开放发展引领区、农业科技创新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05、北京:农业科技第一市
现代农业除了比规模、比产值、比品牌外,还要看拼技术。而在农业科技方面,北京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北京拥有涉农科研院所24所、涉农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0余家,聚集了全国约50%的农业领域两院院士,以及专业育种人员1000多人、农业科技人员近两万人。
这些顶级的科研教育资源,为北京打造“农业中关村”奠定了基础。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如今,中国人餐桌上的鸡蛋一半源自北京的蛋鸡品种,全国奶牛六成是北京后代,樱桃谷鸭占全国肉鸭市场60%以上,北京鲟鱼种苗年产量占全国产量70%以上,“京科968”成为全国春播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京研”系列大白菜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
在中国农业科技圈有一个说法,“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
06、中国农业的新征程
从哈尔滨、驻马店、盐城、潍坊和北京的农业故事,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但是,与美国、荷兰等农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是比价落后。荷兰有机农业面积占比为7.4%,中国仅为0.4%。相比于荷兰每公顷蔬菜54.4吨的产出,中国只有23.0吨,还不足其二分之一。
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只有20多万的荷兰,居然成了世界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
荷兰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出口仅次于德国和新西兰,居世界第三;动植物油出口排名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同样居世界第三;肉类出口排在美国、巴西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四。
荷兰农业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荷兰人开创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金三角”合作模式,并在短时间内让先进农业技术落到实处。
北京、潍坊、盐城等中国农业大市,都在向荷兰学习。2021年,由北京市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首都农业集团、新希望和京东发起了“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是把北京打造成“农业中关村”。
如果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率能达到90%以上,那中国就能成为真正的“农业第一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