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奶牛场关键生产性能指数报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原料奶总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加265万吨,同比增长6.7%,基于网络上可查到的部分省(区)公布的2023年数据,宏观数据均显示原奶产量整体稳步增长。但上游养殖可谓压力重重,基于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推测2023年年末奶牛养殖亏损面可能超过70%。从趋势来看,预期2024年国内原料奶产量仍处于上升过程,并且奶牛存栏也在继续增长,将给已面临严峻困难的奶牛养殖业带来更大压力。
表1 部分省(区)2023年末奶牛存栏及牛奶产量
一牧云(YIMUCloud)基于牧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遇,持续专注于帮助牧场基于数据提升生产水平,降本增效,提升牧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本文从一牧云(YIMUCloud)服务的分布在全国牧场的2023年生产数据的变化情况,总结和盘点了各项关键生产性能指标,为牧场生产经营者和行业从业人员提供评估标准和参考依据,了解到牧场生产指标最新的变化情况,帮助牧场提供决策依据及提升抗风险能力。
摘要
虽然上游养殖压力重重,但牧场内部生产管理并未发生倒退,基于对一牧云(YIMUCloud)当前服务的牧场统计分析,可见各项生产指标整体上保持稳步提升,2023年度牧场各部分主要的关键生产指标表现如下:
1)伴随着繁殖管理标准化及流程精细化,繁殖指标连续7年持续提升,其中成母牛21天怀孕率全年平均26.5%,后备牛21天怀孕率全年平均34.3%,产犊间隔397天;
2)产奶指标同比继续提升,其中成母牛平均单产为29.3 kg,同比提升1.1 kg,泌乳牛平均单产为33.6 kg,同比提升1.2 kg,平均奶厅305天成年当量为9661 kg,同比提升155 kg;
3)犊牛指标同比略有退步,其中60日龄死淘率平均为8.2%,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犊牛的健康管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犊牛腹泻发病率平均18.2%,犊牛肺炎发病率平均12.8%;
4)健康管理方面,成母牛死淘率37.0%,同比升高7个百分点,产后60天死淘率7.8%,产后30天死淘率5.5%;成母牛乳房炎年发病率16.4%,产后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包括,胎衣不下发病率平均为6.2%,子宫炎发病率平均为8.9%;随着对奶牛产量之外其他性状的关注,业财融合等数据的多维应用,及健康检测传感器的推广,疾病记录趋于完善;
5)饲喂管理中,拌料误差平均值2.3%,撒料误差平均值3.7%;饲喂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已逐步完善,其他监测数据包括拌料总时间、平均推料次数、平均推料间隔、不同牛群剩料率等;
6)后备牛饲养方面,断奶日增重平均值859 g/天,转育成日增重953 g/天,转参配日增重916 g/天,头胎投产日增重798 g/天,有称重记录的牧场,后备牛生长发育各阶段平均日增重表现均较好,中小牧场后备牛称重管理缺乏关注,各阶段牛只称重比例较低,建议定期称重,关注后备牛生长发育。
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一牧云(YIMUCloud)“牧场生产管理与服务支撑系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后文中提到“当前结果”,均代表截至该日的数据)对一牧云(YIMUCloud)当前服务的分布在全国25个省(区市)397个牧场(图1),133.8万头奶牛的生产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
对所有牛群数据按照如下标准进行筛选:
1. 一牧云系统中累积数据超过一年;
2. 繁育信息有连续、完整录入;
3. 最近6个月牛群结构稳定,牛群规模>200头,剔除完全为后备牛的牧场;
4. 截至2023年12月,仍有数据录入的牧场。最终筛选出样本牧场352个,合计在群牛125.0987万头,成母牛61.3234万头,泌乳牛53.6793万头,后备牛60.3026万头。
2、牛群概况
表2 关键牛群结构指标描述性统计
注:1参考范围为所有牧场对应指标的第25%分位数及第75%分位数区间;
2中位数,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
3成母牛平均泌乳天数指包含泌乳牛与干奶牛的泌乳天数,干奶牛的泌乳天数为产犊日期至干奶日期;
4以上指标均为牧场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当日数据统计得出。
牛群指标方面:
平均群体规模为3554头(同比增长268头),其中平均饲养成母牛1742头,泌乳牛1525头,后备牛1713头,平均成母牛比例50.1%,平均成母牛中泌乳牛占比87.0%,怀孕牛占比50.1%。牛群指标均较为稳定,平均牛群规模仍在扩大。
生产指标方面:
泌乳牛平均泌乳天数为162天(同比减少7天,2022年为169天),成母牛平均泌乳天数为183天(同比减少9天,2022年为192天)。
牛群增长率:
随机抽样筛选未发生转场的一部分牧场进行2023年度牛群增长率的统计,结果可见,50%的牧场全年牛群增长率≤0%,29%的牧场牛群增长率为0~10%以内,只有21%的牧场牛群增长率在10%以上,可见过半牧场牛群规模呈持平或收缩状态,根据奶业行情及趋势来看,2024年这一状态可能仍将持续。
注:牛群增长率参考算法:[本年期末全群数量(剔除外购)-本年期初全群数量]/本年期初全群数量*100%
分别对比这些牧场泌乳牛群及后备牛群的变化情况,排除对应牛群变动超过100%的牧场,对剩余牧场进行制图,分析泌乳牛群,可见其中48%的泌乳牛群增长率≤0%,与全群牛增长率情况相近,而分析后备牛群,可见其中只有27%的后备牛群增长率≤0%,我们粗略分析,大部分牧场因奶源销售受限影响,采用短期淘汰低产或者遗传表现不佳的成母牛,提升泌乳效率,主动降低产能,同时降低了泌乳牛的存栏量,而且大部分牧场仍对未来抱有希望,选择更多的保留自己的优质后备牛,为产奶量需求及奶价的回升做着准备。图3为泌乳牛群及后备牛群2023年度整体增长率变化情况,以供参考。
3、成母牛繁殖关键指标
表3 成母牛繁殖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繁殖方面,2023年成母牛21天怀孕率平均值为26.5%,相较于2022、2021年分别提高了1.8个百分点、3.1个百分点,2023年配种率(发情揭发率)平均表现为63.0%,相较于2022、2021年分别提高了0.1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成母牛受胎率平均为40.3%,相较于2022及2021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2.8个百分点。具体年份对比详见图4。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牧云服务牧场的21天怀孕率各年度的平均值连续7年持续提升,分析原因:
1.繁殖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特别是繁育流程的标准化与流程化,为繁育人员工作效率提升提供支撑;
2.繁殖指标分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实际生产过程中定期对不同维度繁育指标及细节的定期复盘与优化,保证了繁殖指标的稳定,促进了繁殖指标的提升;
3.发情监测设备的推广,依托于牧场数智化升级,拥有及使用各品牌的发情监测设备比例进一步增大,推动了繁殖效率的提升;
4. 行业形势倒逼牧场提升管理水平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同时挤压一部分管理较差的牧场退出,也促进了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不同胎次及不同配次受胎率平均值与去年同比变化均在1~3个百分点以内(头胎牛受胎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头胎牛受胎率高于经产牛(1胎,2胎,>2胎,43.7%,39.4%,37.2%),首次配种受胎率高于第二次、第三次及以上(1,2,≥3次,44.6%,40.9%,35.2%)。其他繁育指标方面,150天未孕比例23%(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平均空怀天数为120天(同比下降6天),平均首配泌乳天数69天,平均产犊间隔为397天,孕检怀孕率为62.8%(同比下上升1.1个百分点)。
基于以上统计指标及历年数据比较,我们的推荐繁育指标参考值也有所提升,参考范围如下:
成母牛全年21天怀孕率26-31%以上,21天配种率63%-71%,受胎率40%-45%以上,平均空怀天数103-127天,150天未孕率16%-20%以下,平均产犊间隔386-405天,孕检怀孕率56-69%。
4、后备牛繁殖关键指标
表4 后备牛繁殖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后备牛繁殖表现中,2023年后备牛21天怀孕率平均值为34.3%,相较于2022、2021年分别提高了2.3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2023年配种率(发情揭发率)平均表现为55.9%,相较于2022、2021年分别提高了0.5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2023年后备牛受胎率平均值为56.1%,较2022年、2021年分别提高了1.6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具体年份对比详见图5。
可以看出后备牛的繁育指标也在持续提升,后备牛繁殖指标的提升也反映出:
1.牧场管理者对后备牛管理的重视度提升,特别是后备牛阶段化饲养合格率的标准化,提升转参配前体高体重达标率,促进了青年牛繁殖表现提升,后备牛称重及饲养标准可参考《解决方案 | 奶牛场母牛称重标准流程》。
2.奶牛养殖收益的下降,导致管理者对于后备牛饲养成本的敏感性,也推动了后备牛繁育管理的提升,降低后备牛阶段的成本,即能更大的提升泌乳牛阶段的收益。
其他指标中,牧场平均首配日龄423天(同比下降1天),平均受孕日龄455天(同比下降6天),17月龄未孕比例12.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需说明的是,后备牛群为高繁殖力群体,投入较少的精力可获得较大成绩,提高后备牛管理水平是降低牧场运营投资成本的有效手段。
5、成母牛健康关键指标
表5 成母牛健康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成母牛年死淘率平均为37.0%,其中死亡率6.5%,淘汰率30.5%,年死淘率较2022年表现同比升高7个百分点,其中死亡率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淘汰率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死亡率基本与上一年度持平,说明牧场被动损失情况基本保持稳定,死淘率的升高主要由淘汰率升高造成。当牧场由于主观及客观原因需要淘汰牛只时(今年,原奶价格下降,饲养成本上升,大部分牧场出现亏损),主动或被动淘汰没有饲养价值的牛只,提高淘汰率,节约饲料成本,从而节本增效。成母牛主动淘汰占比平均达43.3%(同比提升7.3个百分点),也反映出一些牧场老板对于当前奶牛养殖业行情的一个响应动作。
成母牛产后60天死淘率平均为7.8%,其中死亡率2.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淘汰率5.5%(同比升高0.6个百分点);成母牛产后30天死淘率平均为5.5%(同比升高0.2个百分点),其中死亡率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淘汰率3.8%(同比升高0.3个百分点)。
表6 成母牛健康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注:真胃移位、产后瘫痪、胎衣不下、酮病、子宫炎均为产后30天内事件登记头数占过去一年总产犊事件数比例。参考范围为所有牧场对应指标的第25%分位数及第75%分位数区间。
牧场的两大疾病,成母牛乳房炎和蹄病年发病率分别为16.4%,10.3%,同比去年分别为上升0.2个百分点,上升1.4个百分点,由于部分牧场发病及用药管理仍在逐渐完善中,所以发病数据仅供参考,但可以推测出牧场两大疾病的发病情况与前一年基本持平。
产后代谢病中,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产后瘫痪、真胃移位发病率平均值分别为6.2%,8.9%,3.3%,1.4%,1.4%,与去年同比均略有下降,同比降幅为0.2~0.8个百分点,其中产后主要的风险仍为胎衣不下及子宫炎。
健康疾病数据记录的提升,当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一个是依托于业财融合,借助于单头牛用药记录直接与用药成本直接挂钩,使发病及用药数据越来越准确可靠;另一个是借助于健康监测设备(项圈或者耳标)自动预警信息,反馈上报疾病及治疗情况。更多的健康疾病数据,对于牧场分析牛群健康状况、营养情况及治疗方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6、犊牛健康关键指标
表7 犊牛健康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注:犊牛60日龄肺炎发病率将“感冒”包含纳入计算,60日龄肺炎发病率=过去一年留养母犊60(<=60)天内登记(感冒+肺炎)发病数/过去一年产犊留养母犊总数。
犊牛健康表现中,60日龄死淘率平均值8.2%(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主要是淘汰率上升),其中60日龄死亡率5.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60日龄淘汰率3.2%(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60-180日龄死淘率平均值22.5%(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主要是淘汰率上升),其中死亡率12.1%(同比持平),淘汰率10.4%(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死胎率平均值9.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头胎牛死胎率10.7%,经产牛死胎率8.8%;犊牛腹泻率18.2%(同比升高0.7个百分点),肺炎发病率12.8%(同比升高0.5个百分点)。对比国标《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标准,犊牛(2日龄-断奶)腹泻发病率<15%,肺炎发病率<10%。可见统计牧场犊牛肺炎发病率、腹泻发病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7、产奶关键指标
表8 成母牛产奶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注:成母牛平均单产为平均每头成母牛的平均产量,以全群成母牛作为分母可以更好得反映牧场盈利能力。头胎牛平均单产、经产牛平均单产、头胎牛高峰奶量、经产牛高峰奶量、头胎牛高峰DIM、经产牛高峰DIM、305ME数据来源于奶厅测产数据。
产奶表现中,成母牛平均单产29.3 kg/天,同比2022年提升1.1 kg/天;泌乳牛平均单产33.6 kg/天,同比2022年提升1.2 kg/天。
平均305天成年当量为9661 kg,同比2022年提升155 kg。
依据经产牛产量高于头胎牛的生理规律,经产牛平均单产(34.6 kg/天)相比于头胎牛平均单产(30.5 kg/天)及泌乳牛平均单产(33.6 kg/天)差异并不明显,从大群来看,相比于前25%参考值为38.6 kg/天,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他指标中,经产牛泌乳高峰泌乳天数55.6天,高峰产量44.8 kg/天;头胎牛泌乳高峰泌乳天数94.5天,高峰产量36.1 kg/天。
8、饲喂管理关键指标
表9 饲喂关键指标描述性统计
注:此处日增重=(某一阶段体重-出生重)÷日龄,不是每个称重阶段内日增重。
饲喂管理表现中,对饲喂系统统计的拌料/撒料误差率以及自动称重系统采集的后备牛称重数据进行了汇总统计,拌料误差率平均值2.3%,撒料误差率3.7%,断奶日增重平均值859 g/天,转育成日增重953 g/天,转参配日增重916 g/天,头胎投产日增重798 g/天,统计结果与去年基本持平,有牛只称重数据的牧场通常都有更好的繁育表现及产量表现,所以我们仍然建议:在后备牛管理流程中,牛只定期称重与评估对于后备牛生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牧场将定期称重的流程纳入管理体系,每月进行定期分析,一牧云中可直接应用《关键阶段评估报告》等系统报告,从而更及时的发现和改进后备牛饲养过程的问题。理想的日增重,最终将会带来更高的头胎牛高峰产量。
今年我们增加统计了牛只干物质采食量的参考值,成母牛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值为17.6 kg/天,泌乳牛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值为18.3 kg/天,维持干物质采食量(干奶牛)平均值为8.7 kg/天。干物质采食量结果统计虽然仍可能存在偏差,但越来越多的牧场从拌料准确性着手,已开始重视饲喂全流程的管理,包括饲料级配方干物质的定期监测记录,撒料准确性,推料及时性、剩料收集数据的记录,这也为获取更准确的干物质采食量提供了基础。
9、结束语
基于对一牧云(YIMUCloud)当前服务的牧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3年度牧场主要关键指标总体逐年稳步提升,部分关键生产指标参考标准如下:
- 成母牛21天怀孕率 平均值26%,建议参考值31%,最佳值49%
- 成母牛21天配种率平均值63%,建议参考值71%,最佳值79%
- 成母牛受胎率平均值40%,建议参考值45%,最佳值61%
- 150天未孕率平均值23%,建议参考值16%,最佳值10%
- 孕检怀孕率平均值63%,建议参考值69%,最佳值90%
- 后备牛21天怀孕率平均值34%,建议参考值43%,最佳值66%
- 后备牛21天配种率平均值56%,建议参考值74%,最佳值89%
- 后备牛受胎率平均值56%,建议参考值60%,最佳值79%
- 产后60天死淘率平均值8%,建议参考值<5%
- 产后30天死淘率平均值6%,建议参考值<4%
- 成母牛流产率平均值15%,建议参考值<11%
- 青年牛流产率平均值8%,建议参考值<5%
- 60日龄死淘率平均值8%,建议参考值<3%
- 拌料误差率平均值2.3%,建议参考值<1%
- 撒料误差率平均值3.7%,建议参考值<1.3%
注:为便于记忆,部分结果我们四舍五入取整展示,建议参考值为所有统计牧场的25%分位数
虽然奶牛养殖业的效益在过去一年持续下降,主动淘汰率有所上升,但从其他主要生产指标变化我们看出,主要牛群生产指标都有所提升,整体效益的下降并没有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反而倒逼牧场生产管理更加精细与高效,更加高效的牧场管理让牧场不赔钱或者少赔钱,度过低迷期后这些牧场将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基于以上年度生产数据的复盘,我们总结:
- 2023年度成母牛淘汰率同比升高7个百分点,也就是每100万成母牛中淘汰增加7万头牛,后备牛淘汰率升高5个百分点,每100万头后备牛中淘汰增加了5万头牛;
- 繁殖指标结果连续7年呈增长趋势,反映出繁殖管理提升对牧场整体运营降本增效的作用,以及基于标准繁殖流程的精细化管理手段,仍可对繁殖表现带来有效提升;
- 奶牛养殖已不在追求唯单产论,奶牛长寿性及综合利用年限越来越受到关注,疾病及健康管理流程中,建议更好地应用体温、活动量、及反刍等传感器数据,将传感器数据应用到日常保健及护理流程,提升兽医工作效率同时提升奶牛利用年限,重视蹄病管理及修蹄流程标准化,提升奶牛健康度;
- 犊牛是牧场的未来,今天的犊牛决定两年后的产量,所以从长期价值出发,建议将后备牛分阶段管理流程标准化,应用后备牛评价手段,包括牛只定期称重与评估,基因组检测,应用关键阶段评估报告等,对后备牛各阶段进行生长评估,提早淘汰低价值牛。
由于统计结果涵盖了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水平的一牧云用户牧场数据,进行整体的统计分析,实际对比应用请根据牧场实际水平寻找合适的参考标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