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牛奶市场形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

摘要:牛奶是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奶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本文回顾分析了2022年奶类生产、加工、贸易、消费及市场价格形势,对2023年奶业市场形势进行展望,同时对国内外主要乳制品价格走势进行研判,提出奶业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图片

2022年国内牛奶和乳制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乳制品消费整体表现疲软,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减少,全国生鲜乳收购价格下跌而鲜奶和奶粉零售价上涨;国际主要乳制品批发价格先涨后跌。预计2023年国内生鲜乳产量保持增长,乳制品消费逐渐恢复,综合考虑饲料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全球乳制品供应链存在风险等因素,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将总体居于高位、全年呈先跌后稳再升走势,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将波动下行。后期需要重点关注奶牛养殖效益下降、饲料成本仍处高位、乳制品消费增长存在变数等问题。 

1、2022年市场形势回顾

1.1 牛奶和乳制品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牛奶产量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连续大量引进优质奶牛,奠定生鲜乳增产基础。自2019年起,受奶业振兴政策支持和奶牛养殖高收益吸引,国内各地奶源基地建设加快,大型乳企纷纷自建牧场,养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加深,奶牛存栏量稳步回升。加之随着奶牛养殖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奶牛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多因素共同推动牛奶和奶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数据,2022年全国奶类产量约4 026.5万t,与上年相比增长6.6%。其中,牛奶产量3 932万t,与上年相比增长6.8%(图1)。奶制品加工量持续增加,但由于消费增长缓慢,乳品加工企业对生鲜乳需求降低,加工量增速有所放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奶制品制造企业产量3 118万t,与上年相比增长2.8%,增幅回落 6.2个百分点。

图片

1.2 乳制品消费整体表现疲软, 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2022年,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鲜奶和奶粉零售价格上涨影响以及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变化,全国奶制品消费量和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奶类消费量小幅下降至5 867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7%。按相应系数折算,奶制品人均消费量41.56kg,比上年减少0.7kg,但仍为历史次高水平。随着消费理念和膳食结构持续改变,奶酪、黄油、炼乳等干乳制品消费增长,居民消费逐步由“喝奶”向“吃奶”转变。

1.3 进口量大幅减少,进口来源较为集中 

受国际奶制品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国内奶源供应充足以及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2022年国内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减少至322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7.3%,与2020年相比减少1.8%;进口额132.6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减少0.7%。主要进口来源地集中在新西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4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份额占比分别为39.7%、33.0%、13.2%、7.5%。

图片

分品类看(图2),除刚需的用于国内再加工的奶油、婴幼儿配方奶粉外,其他品种进口量均明显减少。全年累计进口液态奶100.09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22.8%;鲜奶97.73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23.0%;酸奶2.36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4.5%;乳清粉60.61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6.2%;奶油14.43万t,与上年相比增长10.1%;奶酪14.55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7.4%;原料奶粉 103.67万t,与上年相比减少18.7%;婴幼儿配方奶粉26.56万t,与上年相比增长1.1%。国内奶制品产量的大幅增加和净进口量的明显减少,使得奶源自给率提升至68.5%,扭转了连续6年的下滑势头。

1.4 国内生鲜乳收购价下跌,鲜奶和奶粉零售价上涨 

随着国内牛奶产量不断增加、消费增速放缓,原料奶供过于求,加上国际价格和生产成本高位支撑压力,2022年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总体呈高位下跌走势(图3)。全年主产省生鲜乳收购价4.16元/kg,较上年历史高点下跌 3.0%,但较2020年上涨9.8%。具体看,生鲜乳收购价1—2月份保持稳定,3—7月份高位下跌,8—10月份进入产奶淡季后价格略有回升,11月份后奶制品消费疲软,原料奶相对过剩,奶价旺季不旺,全年累计跌幅3.3%。

图片

由于上游生鲜乳价格仍处高位,奶制品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变化影响生产及销售成本增加、终端产品调价滞后,全国鲜奶和奶粉零售价格总体延续上年涨势(表1)。

图片

2022年,全国监测城市鲜奶平均零售价格11.26元/kg,与上年相比上涨1.6%。其中,袋装鲜 奶平均零售价格10.44元/kg,与上年相比上涨1.8%;盒装鲜奶平均零售价格12.08元/kg,与上年相比上涨1.3%。全国监测城市奶粉(三段婴幼儿配方奶粉)平均零售价格247.32元/kg,与上年相比上涨5.5%。其中进口奶粉平均零售价格290.56元/kg,与上年相比上涨6.2%;国产奶粉平均零售价格204.08元/kg,与上年相比上涨4.6%。

1.5 国际主要乳制品批发价格先涨后跌 

2022年年初, 国际乳制品价格延续2021年8月份以来涨势,俄乌冲突引发全球能源、农资、饲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南半球主产区因出现高温、洪涝等恶劣天气造成牛奶产量下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部分国家乳制品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全球牛奶供应紧张,国际乳制品价格大幅上涨至历史高位;4月份后,随着国际局势缓和, 乳制品消费有所增加,国际乳制品价格企稳回落;10月份以来,美国、欧盟产量增加部分抵消大洋洲产量下降影响,全球减产预期有所减弱,价格进一步高位下跌至2021年年底水平。据英国环境、食物与农村事务部(DEFRA)统计,2022年全年平均,美国、欧盟和大洋洲3个国家和地区的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和切达干酪批发价每吨分别为 6 424、3 834、4 688美元和5 055美元,较上年分别上涨37.2%、23.5%、19.7%和24.1%,较年内高点分别下跌7.0%、12.6%、7.1%和10.8%(表 2)。

图片

2、2023年市场展望

2.1 国内生鲜乳收购价先跌后稳再升 

展望2023年,国内原料奶产能持续释放,市场去库存压力加大,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以及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乳制品消费将逐渐走出疲软,考虑到中长期人口负增长趋势不可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信心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加之疫情对乳制品消费的红利消退,短期内乳制品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将维持低速,但国内供需由过剩趋于平衡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在进口苜蓿、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成本高位波动和国际乳制品价格缓慢回落的背景下,预计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总体高位,年初延续下行走势,2季度随着生产季节性调整和消费恢复企稳运行,下半年价格有望有所回升。在市场调整和成本支撑综合作用下,全年月度价格整体在3.65~4.26 元/kg区间运行。

2.2 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将波动下行 

展望2023年,从供给看,牛奶主产国生产条件总体前景有利,全球牛奶减产预期继续减弱,但受劳动力短缺、奶场利润空间缩小、肉牛产业竞争等因素影响,加之部分国家甲烷、氮减排等环保政策限制,全球奶牛数量及牛奶产量增长有限。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3年全球主产区奶牛数量、牛奶产量同比均上涨1.0%。

从需求看,全球通胀有望见顶,但经济增长放缓,主要需求国受新冠肺炎疫情、食品价格高位等因素影响,乳制品消费保持“弱复苏”状态。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23年主要需求国干酪、 黄油、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国内消费量同比分别上涨 1.1%、2.0%、2.3% 和 0.9%。总体看,全球乳制品供需偏紧形势将有所改观。2023年1月份全球乳制品拍卖平台(GDT)拍卖价格延续下跌势头,虽然目前欧美原料奶价格仍处高位,但随着饲料原料成本上涨难题得到逐步缓解,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呈高位波动下跌走势。 

3、值得关注的问题

3.1 原料奶市场低迷,奶牛养殖效益下降 

2022年全国生鲜乳收购价格总体呈下行走势,全年累计跌幅3.3%, 全年平均价格为4.16元/kg,较上年下跌3.0%,为7年来(2015—2022年)首次下跌。生鲜乳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反映出国内原料奶市场低迷,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疲弱导致阶段性供过于求。

从需求看,2022年4季度以来,由于经济下行影响居民收入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变化,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从供给看,前期奶源基地建设加速扩张,规模牧场单产持续提升,2022年牛奶产能不断释放,国内奶源出现过剩。据市场估计,2022年、2023年我国奶牛存栏量分别增至640万头和710万头,牛奶产量将继续增加。

后期原料奶市场持续低迷恐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一是加工乳企喷粉压力不断加大,增加库存持有成本;二是下游乳企销售情况不佳,上游乳企收购动力不足,产业增长出现停滞;三是价格下跌而养殖成本高位,奶牛养殖场收 益下降甚至亏损,出现“倒奶杀牛”苗头,催生新的调整周期。因此,需关注生鲜乳价格持续下滑,警惕奶业步入下行周期。 

3.2 饲料成本仍处高位,奶牛养殖承压 

2022年以来,国内玉米、豆粕价格高位运行,苜蓿草、燕麦草等饲草料价格持续攀升。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全国玉米、豆粕价格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2.98元/kg和4.67元/kg,同比分别上涨1.5%、23.4%。据海关统计, 2022年进口苜蓿草平均到岸价517.88美元/t,同比涨35.6%;进口燕麦草平均到岸价429.06美元/t,同比涨25.2%。

奶牛养殖饲料原料成本持续高位的原因一是供需偏紧,国内奶业对粗、精饲料需求量大,国内特别是优质饲料难以满足需求,而近年来全球粗饲料供应市场紧平衡,玉米、大豆期货价格持续走高;二是全球通胀传导,进口较多的粗、精饲料易受出口国宏观经济影响;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供应和阻碍流通。饲料成本一再升高,直接导致奶牛养殖效益下降。据养殖企业反映, 2022年牧场公斤奶饲料成本比2021年高0.2元,养殖场利润较2021年下降了50%。因此,需关注饲料原料价格变化对奶牛养殖利润空间的影响。 

3.3 消费增长存在变数,结构性过剩奶增多 

虽然目前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远低于全球人均116kg的消费水平,但2022年乳制品市场出现消费疲软,表明未来消费增长存在变数。

从人口看,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指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对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产生较大影响,长期来看,人口问题给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乳制品消费的增长。

从收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名义增速为近32年来仅高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期的水平,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同比下降0.2%,收入变动直接影响消费能力。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 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奶类产量达到4 100万t左右。按照目标要求,未来3年原料奶产量会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消费增速如果未能达到产量与净进口之和的增速,原料奶结构性过剩就会常态化出现。因此,需关注乳制品消费增速和结构变化,推动加工产业结构调整。 

4、有关政策建议

4.1 加快出台稳产能支持政策,多措并举促进消费 

为迅速扭转目前原料奶市场低迷局面,建议在大规模减税 降费政策基础上,给予喷粉加工企业储存补贴,加强库存调度,联合商务部门促进喷粉产生的贸易原料在市场流通;加大对中小规模牧场、养殖场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广奶牛活体抵押贷款业务,通过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的联动分散风险,对面临风险的牧场、养殖场应加快贷款审批流程;由政府牵头,组织上游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协商计算养殖成本,建立合同制等奶价协调机制,为养殖主体提供一个合理的奶价;鼓励基层供销社、城镇商超、电商平台,结合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乳制品打折促销活动,开设视频直播专场,多渠道促进低温、常温乳制品销售。 

4.2 推广种养加一体经营模式,增加优质饲料供给 

针对饲料成本持续高位问题,建议减免饲草料进口关税, 由行业协会牵头,组团与国外饲料供应商开展优质饲草料进口谈判,鼓励签订长期订单,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提高秸秆、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利用率,因地制宜增加大豆秧贮、花生秧、豆荚、甘蔗渣、苹果渣、啤酒渣等副产品弥补养殖饲料不足。建立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从种植、养殖、加工3个环节建设现代化种养加一体化基地;推广青贮苜蓿饲喂技术,提升国产苜蓿自给率,推进饲草料种植和奶牛养殖配套衔接,降低饲草料投入成本。 

4.3 支持乳制品加工做大做强,引导优化消费结构 

针对原料奶结构性过剩常态化问题,建议引导加工企业研 发生产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乳制品,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低温发酵乳和奶酪;设立政府基金项目,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开展乳制品加工技术攻关,加快生产工艺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乳制品产出率,研发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多样化产品;加强奶类营养与健康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对乳品营养价值的认知,引导消费者正确选择乳制品,以“鲜” 的优势提高我国液态奶自给率水平;鼓励和支持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发展,深化消费者对奶牛养殖的科学认识,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