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业的2024,是曙光还是泥淖?

早在秋天出完牛要计划补栏的时候,就有很多养牛的朋友在操心2024要不要继续养,养多大规模。归根究底还是要看24年行情走向到底是怎么样的。本文就系统性的分析一下趋势。

01、市场供需

所有的牛场都是为终端的牛肉产业提供原料的,消费不振,再好的产品也会面临滞销的风险。

牛肉、活牛供应双提升,价格下行

近些年来,我国牛养殖业发展迅猛,牛肉产销同增。2022年,我国牛肉产量为718万吨,同比增长2.94%;2023年的数据尚未发布,笔者预计我国牛肉产量会进一步增长,达到730万吨。主要是由于疫情防控解除后,东南亚累积牛源入关以及奶牛产业的优化更替导致。

图片

肉牛产业对市场的反馈滞后性比较强,23年的退出和减产并不会导致供给方面的短缺在当年显现。规模育肥周期一般在18个月,短期育肥周期也在3-4个月,因此,24年在育肥牛的总供给方面对于还在坚持的牧场来说,是一个利好。

至于行情低迷导致的繁育母牛场的小母牛不留养,群体缩减方面,确实会导致架子牛供应略有缩减,但由于北方放牧牛源对这方面并不敏感,所以架子牛供应相对还算充足。

奶牛方面23年由于奶价低迷,中小型牧场优化牛群或者牛群出清会导致屠宰牛总量上升,大型牧场建设进程放缓或不满栏的情况出现,预示着后备母牛接收能力降低,低廉的奶牛肉,短时间内冲击了肥牛出栏价格。预计2024年情况会出现好转,奶牛出清总量降低,对肥牛冲击减小。

牛肉进口预计持平

进口牛肉是我国另一大牛肉来源,从2020年开始,约占我国牛肉总消费的20%左右。自2012年以来,中国牛肉进口量一直处于上升期,已经连续增长10年。去年(2022年)进口牛肉269万吨,增幅15.3%。

但今年据1-11月份的进口趋势来看,2023年12月份牛肉进口量不超过22万吨,23年整体预测为271万吨。约与去年持平,也是近6年来首次年增幅小于10%,出现进口增速平台期。

图片

2024年预计价格因素仍然是影响进口牛肉总量的主要因素,进口冻肉由于价格低廉(目前已在4.6美元左右),仍将占据20%左右的中国牛肉市场,预计2024年进口冻肉的份额会上升,但进口来源不稳定将很难保证进口牛肉的品质和数量,在品质方面对国产牛肉来说算是一个较好的契机。

2023年中国进口牛肉主要国家

图片

2022~2023年中国的主要牛肉进口国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其中巴西、阿根廷、乌拉圭这三个南美洲国家占比73%。南美局势稳定对于中国牛肉进口来说至关重要。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全球牛肉市场价格继续保持强劲,但全球产量会减少,预计在2024年,牛肉产量将萎缩4.5%。

而我国主要牛肉来源国:巴西产量会进一步增加约2%(USDA),阿根廷产量降低但出口量预计达90万吨(2023年94万吨,USDA),虽然中国市场进口了阿根廷70%的牛肉,但由于总统米莱对中国的执政态度并不乐观,2024年阿根廷牛肉进口量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乌拉圭产量预计增加2%,出口增加4%(USDA);澳大利亚预计产量增加8%,出口增加(MLA)。

我国的牛肉供应主要源自南美,尤其是巴西,由于绝大多数牛肉属于草饲品质趋同,低价已经成为其最主要的竞争手段;阿根廷由于汇率大幅的贬值,与中国贸易已经成为阿根廷供应商维持资产的手段之一。预计2024年进口牛肉的价格会进一步降低,进口量会有上升。对于国内冻肉市场又是一轮冲击。

牛肉消费总量进入平台期

目前计算牛肉消费总量的方法是牛肉总产量+牛肉进口总量。对于进口量相对平缓、变化不大的国家来说相对准确。但对于中国这种每年进口增幅很大的国家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

预计2023年是中国大陆牛肉总消费量首次超过1000万吨,但也已经达到了平台期。牛肉消费的增长总是滞后于经济的增速的,虽然中国经济在不断的向好,2023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5.2%,但并不体现在居民收入上。但是民间调查表明大多数居民的风险预期较为悲观,消费方面以储蓄为主。

图片

2024年由于缓慢的经济复苏将限制消费者的支出,并抑制他们在牛肉上的支出,今年普通牛肉价格一直在下降,但优质牛肉的价格仍然保持坚挺。即使零售价格上涨,消费者也喜欢优质牛肉。俗话说由奢入俭难,习惯优质牛肉后,消费者很难再回到普通牛肉。

总消费量方面,由于进口牛肉进一步低廉的价格,会引导和维护一部分常规牛肉消费,预计2024年牛肉总消费量预计与23年持平,或略有上升,主要影响因素为进口牛肉的性价比,目前国内并没有大幅提升牛肉消费预期的事件。

02、肉牛养殖进入低利润时代

2023年肥牛价格最低的达到了11元/斤,近期也在14元左右徘徊,而养殖的平均成本在12元/斤左右。这就注定了只有部分人赚钱,也就是养得好的少挣点,养的差的赔上点。贷款养牛已经不是个合算的生意了。

母牛在草原,肥牛在牛舍更划算

母牛养殖如果不靠草场,饲料全部外购的话,一天的成本约在15-17元,肉犊牛4000元/头,不管怎么算都是亏钱。除非部分饲料可以自己生产或者有大额补贴。

育肥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日饲养成本和育肥天数,这两个都是越低越好,日增重越高越好。不过大部分牧场的养殖水平都超不过1.4~1.5kg/天这个区间。按现在的牛价14元/斤算,一天1.5kg是42元,成本33元/天,还有赚头。如果加上银行利息、场地租金等其他因素,那可能就不划算了。不过有个利好就是玉米、豆粕的价格从四季度开始一直下调,也算是个好消息。

特种养殖是聚宝盆也可能是坑

纯血的安格斯、和牛、地方黄牛的收购价都比较高,在当前的行业形式下是一枝独秀,卖出了很多牧业眼热的价格。但这种特定牛种的出售有两点很重要,首先要找到特定的收购企业,其次得养殖到人家要求的品质。好东西只有卖给识货人才能有高价。

去年有的牧场就养这种牛,找不到收货的,只能按普通牛的价格出售。类似于安格斯、和牛这种生产中高档牛肉的品种,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后期脂肪沉积多,如果按普通牛出售,首先料肉比就不合适,而且过厚的背膘影响出肉率。产雪花、花纹肉是要特定的配方的,并不是养出厚厚的背膘,脂肪自然就沉积到肌间去了。

地方黄牛品种也是要看销路,有的对标广东、上海,有的对标成都、重庆,有特定的需求和消费人群,特地的牛种才有销路。屠宰出来的肉单凭肉眼很难分辨出是哪个品种生产的,这就需要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信任感。前期的认证和互信合约非常重要,这也是建议有想法的朋友拿着订单去生产的原因。

饲料价格下降给了养牛业喘息时间

饲料一直以来是除了买牛之外最大的开销。23年四季度以来,饲料价格一路走低,这里面有进口量骤然增加的原因(玉米),也有精料消耗大户,猪、鸡部分退场的原因,22年中国共消耗了2.8亿吨玉米,其中约1.1亿是被猪、鸡吃掉了。尤其养猪场,去年大量亏损的前提下,大量的中小养殖户纷纷停止补栏。

供给增加和需求降低导致精料价格降低,目前玉米港口价2600元/吨,豆粕3900元/吨,搭配适量的草料、青贮,24年肥牛的养殖成本预计会下降到26元/kg,母牛成本下降到13元/kg。

图片
图片来源:安格斯杂志

03、总结

中国的肉牛行业规模化程度并不高,绝大多数存栏是在草原、山间和农村。供需一直是指导肉牛产业的首要原则,如果缺牛大量本该育肥屠宰的母牛就会保留为繁育母牛,如果牛源过剩,那么繁育母牛也会进入减栏育肥、屠宰的流程。可以说是更为市场化,缓冲能力很强。

进口牛肉虽然和国产牛肉的销售渠道有所区别,但占我国总消费的1/5的体量不容忽视,一旦大量增加或减少,都会引起我国牛肉市场的动荡。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有它在,可以用低价培养和扩张吃牛肉的人群,如果大幅缩减,国产牛肉供应不足的部分,就会被其他产品所替代。

成本是影响养殖的最大因素,不管是牧场的地域选择还是饲料、品种选择,成本都是在考量的第一序列,除粗饲料外,玉米、豆粕是使用量最大的饲料,其中豆粕主要靠进口,受国际影响较大。

整体来看,2024年肉牛养殖方面面临的压力要比2023年要小很多,预计奶牛淘汰量会降低,对于肥牛的冲击减小;部分牧场在2023年退出,空出了一定市场空间;饲料价格一路走低,饲料成本降低;国家陆续推出农牧补贴,成本进一步降低……

虽然没有特别明显、特别大幅的利好,但相较于2023年,这些微小的优势累积起来看:2024的年景一定会比23年好!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