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鹅腿引发的“混战”,从美食开始了解500亿鹅产业

最近,清华和北大为了一只鹅腿“大打出手”登上了热搜。起因是原本在北大卖鹅腿的“鹅腿阿姨”去了清华摆摊,让本不够吃的鹅腿“雪上加霜”,学生们纷纷呼唤阿姨的回归,甚至还出现了“鹅腿黄牛”,专门加价倒卖。

图片

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校园小摊就这么突然爆红全网,三天的时间清华鹅腿群扩张到8群,“鹅腿阿姨”不堪重负,宣布先休息几天,找到合适的门面直接开店。

东北铁锅炖大鹅、广东烧鹅、扬州盐水鹅……鹅在中国的美食当中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出场率不高,但每次都能惊艳全场,我国鹅的地标美食都有哪些?大鹅还能有啥新玩法?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指出,越小众的优质农产品越适合发展品牌,地标小吃的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立足于原本丰富的种质资源,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流行的饮食风尚相碰撞,让传统的产业再次焕发出活力。随着年轻人对小吃文化的创新演绎,鹅产业在未来会有多种多样的产品形式,形成独特的品牌传播形式。

01、大鹅的前世今生

想必大家童年背古诗都是从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开始的,古人写诗赞美鹅,但吃起鹅来也“毫不手软”。

鹅在我国的食用历史能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庄子》中有记载:“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这里的“雁”就是指的家鹅。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的家鹅都是由鸿雁驯化演变而来,与欧洲由灰雁演化的家鹅不同,体型更大,肉质鲜美。

在南北朝时期,流行用竹签把鹅肉串成串,用急火烤炙后迅速食用。唐代的吃法更为讲究,一种做法是将鹅去毛去内脏,放入羊腹中缝好,待烤熟后去羊而吃鹅,称“浑羊殁忽”。其中还有一种极为“残忍”的吃法叫做“炙鹅”,用大铁笼,置鹅于其内,当中取起炭火,铜盆内盛五味汁,驱鹅绕火走,直至“未死而肉已熟”。

曾经如此“虐待”鹅,也难怪在乡村总见到大白鹅凶狠地咬人,果真是因为结下了千年的“世仇”。

图片

宋代食鹅风气盛行,达官贵人之间以鹅作为礼物馈赠,《梦梁录》中收罗了大量与鹅相关的菜肴,如鹅笋、绣吹鹅、闲笋蒸鹅、炙鹅、糟鹅等等。到了明代,人们将鹅的烹制发挥到了极致。《竹屿山房杂部》中细致地记载了“烧鹅”的三种烹制方法。

当时鹅的价格是鸡的两倍,是美食中的“奢侈品”,因此有廉政的法令规定“御史不许食鹅”。由于鹅实在美味,尽管明令禁止,还是有许多官员耐不住诱惑偷偷吃鹅。为了不被发现,他们便用命人将鹅的头尾去掉,用鸡或鸭的头尾代替,遇到前来巡查的就指鹅为鸡、鸭。

明朝中期以后,“禁鹅令”松懈,宴席开始走向奢华,素有“无鹅不成宴”之说,如果宴席的第一道菜是鹅,则说明其规格之高。《金瓶梅》中,西门庆迎娶李瓶儿为妾,摆下酒宴请亲友,正餐的头一道就是烧鹅下饭。

鹅在古代的食谱里地位显赫、花样繁多,但随着现代食材的丰富,以及鸡、鸭两种禽类的养殖率先实现了规模化,而鹅的养殖成本和风险都比较高,作为家禽逐渐被边缘化,导致很多鹅相关的美食制作工艺也都销声匿迹。

饮食的文化是历史的缩影,在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时期,人们的偏好也发生着变化,但鹅始终都在中国人的食谱里,用新的创意来呈现深厚的味道记忆。

02、全国吃鹅哪家强?

鹅为什么这么好吃?哪里的鹅最好吃?

鹅的运动量很大,肌肉纤维中氧合肌红蛋白含量颇高,这也是鹅肉的特别风味的源泉。尤其是胸部肌肉,肉色深红而味道浓郁。另外,水禽的皮下和内脏周围的脂肪占身体的比重很大,这样既能提供热量也能起到保暖作用,因此它们通常肉质肥美。但是鹅属于大型禽类,肌肉纤维相对较粗,这就很考验烹饪技巧。

图片

广东是实至名归的“吃鹅大省”,平均每年要吃掉1.7亿只鹅,在吃法上的讲究也极为丰富。烧鹅是粤菜的经典名菜,其制作方法起源于烤鸭,鹅以中、小个的乌鬃鹅为优,悬挂烤制而成,色泽金红,味美可口。此外,潮汕卤鹅也是广东鹅的“一种归属”,选用两年以上体重超过二十斤的狮头鹅,使用独门秘籍的卤汁,一锅老卤出来的鹅肉胶韧可口,鹅皮软韧咸香。

图片

好吃的鹅,要从品种开始培育。广东是全国唯一大规模养殖灰鹅的省,其余地区大都以养殖白鹅为主。品种特殊,自给自足是广东省鹅产业的基本特点。

图片

饶平狮头鹅是做出正宗卤鹅的秘诀。狮头鹅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鹅种,最重可达36斤,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级畜禽资源重点保护品种。为了保护纯正的狮头鹅品种资源,当地设立原种繁育基地对原种鹅进行提纯复壮,研发现代养殖技术,不断提升饶平狮头鹅的品质和产量,2021年饶平县狮头鹅一产产值已达到3.15亿元。

图片

在江西宜春,一道“醉鹅”堪称一绝。当地人有“穷吃鸭子,富吃鹅”的民间说法,选用6-7斤的瘦鹅,米酒焖煮,火焰四起,浓香四溢,鹅鲜味和酒的香醇融合,妙不可言。江西省以兴国灰鹅为特色品种,兴国县素有“灰鹅之乡”美称,兴国灰鹅已有1700多年历史,生长快、肉质鲜嫩。经过现代化的科学养殖,“兴国灰鹅”的品牌价值已经突破4亿元,已经成为兴国县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图片

再往北走,还有十分豪迈的东北“铁锅炖大鹅”。每到下雪天,东北的大鹅就会“惨遭毒手”,东北人喜爱将鹅切成小块,放入土豆、辣椒等配菜,加酱油和糖炒后慢炖,再围着大铁锅贴一圈玉米面小饼,在冰天雪地中品尝热乎乎的铁锅炖大鹅,别有一番风味。“铁锅炖大鹅”不仅是东北的标志性美食,更承载着东北的喜剧基因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套幽默的表情包,让大鹅成了“网红”。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指出,地方特色美食的背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地标美食是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抓手。通过“吃”,人们能够用最少的成本直接体验一个城市的“滋味”,结合历史文化讲述美食的故事与游客产生情感联系,是地方特色美食经久不衰的品牌发展路径。

03、老鹅走出新路子

传承而创新,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现代餐饮业,各式美食竞争激烈,大鹅还能如何“折腾”?

传统美食要留住老味道、好品质。像潮汕卤鹅、烧鹅这样稳定的区域性地标美食“爆品”,受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消费群体以追求经典的老顾客为主,因此要强化本地市场对品牌认知度,精益求精。潮汕狮头鹅一方面通过广东省级现代农业狮头鹅产业园,与广东省农科院动物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搭建食品安全及可追溯的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开设新型零售,将整只鹅拆分成部位做成当下流行的卤味,比原本的整只烧鹅更加贴近日常生活饮食。

图片

其次,“老味道”也要适当有新变化。比如“铁锅炖大鹅”在年轻人的“霍霍”下逐渐演变成“铁锅炖一切”,螺蛳粉、排骨、麻花、鸡蛋……还有的直接加上高汤,做成了“大鹅”火锅;受国外饮食文化的影响,鹅肝也是当下火热的高端单品。大鹅的吃法发生着变化,但不变的是围着餐桌一起享受美食的那份心情。

除了“吃”,鹅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冬天被做成我们身上的“羽绒服”。

图片

近十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羽绒服、羽绒被的需求让鹅绒产业迅速发展,成为鹅养殖业重要的延链产业,极大地促进了鹅的产能增值。安徽省六安市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羽绒原产地和集散中心。“皖西白鹅”是当地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出的鹅绒优质,加工技术先进,一斤皖西白鹅绒价格高达500元,当地每年出口鹅绒300多吨,剩下的鹅加工成卤鹅,一年能卖出30万只。

图片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养鹅大国,鹅饲养量占全球90%以上。2012年,我国鹅存栏量仅3.7亿只,2020年达到6.39亿只,产值522.6亿元。2022年,全国鹅存栏量下降至4.68亿只,但产值不降反升。一只鹅,可以是一件羽绒服、一盘寿司、一盒预制卤味,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细分推动鹅产业走向了新的阶段。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总结——品质立牌,文化兴牌。生产力低造成的稀缺给了鹅在古代的尊贵地位,而现代的农业科技不断改良鹅的品质,丰富产量。例如“清华北大鹅腿”事件效应,随着农产品市场逐渐与年轻化的饮食文化接轨,结合地域特色文化,传统美食的未来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资料:

[1]吃货研究所:清华和北大为了一只鹅腿抢疯了,尊重,祝福,笑昏

[2]两广大地:饶平:提纯复壮,重塑品牌,打造“狮头鹅发源地”金色名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