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争”的食用菌如何在品牌建设上“争先”?

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食、不与其他农产品争资源。

“五不争”,是食用菌最为人称道的典型特性。

我国是菌物资源大国,也是数千年前最早发现并利用菌物的国家,菌物种质资源丰富,初步调查仅食用菌就有1409种,其中食用类963种,药用类473种,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起即成为农业领域中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类农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食用菌产业发展屡获政策的大力支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包括香菇在内的食用菌产品列为提倡大力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等产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部署:“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

如何把全身是宝的食用菌价值最大化?品牌化成为必走之路。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认为,在“大食物观”指导下,食用菌的“五不争”,恰好是食用菌品牌化最大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科技对品牌的赋能,聚焦食用菌高蛋白特性,走健康营养、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品牌建设路径。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食用菌的生态价值到底有多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以吉林省为例,粗算过一笔账:吉林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4000万吨,如将其中5%用于食用菌生产,也就是利用200多万吨秸秆,就可生产至少150万吨食用菌干品。按照每吨食用菌干品含19%至40%蛋白质计算,可增加28万至60万吨蛋白质,相当于56万至120万吨瘦肉、250万至530万吨油、750万至1500万头猪、72万至180万吨鸡蛋、336万至720万吨牛奶。

由此可见,看似“不起眼”“不争不抢”的食用菌,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潜力巨大。

构建食用菌品牌的生态价值标签,一是要充分宣传其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认识到优良的生长环境是品牌独一无二的价值,即具备绿色生态世界。

在消费者认知中,东北黑木耳始终代表着品质优秀的黑木耳产品。特别是吉林省,因其东部长白山所带来的优质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林木资源,自古以来就是野生黑木耳品质最好的产区。

图片

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开放大环境下,为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凝聚力量,打造自身品牌。吉林省提出,针对食用菌产品,要打好生态牌、特色牌和安全牌。

长白山黑木耳产自密林环绕的长白山林区,用松花湖源头溪水浇灌。白天充足的阳光、夜晚凉爽的气温,长白山区特有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黑木耳“耳面乌黑、肉厚细腻、韧而不硬、软而不烂、滑中带爽、胶质丰富”的独特优良品质。

图片

“靠山吃山”,“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品牌从产区自身优势出发,传递着自然气候、地缘文化、自然资源等品牌形象,给消费者富有美感的价值体验。吃一口黑木耳,仿佛置身长白仙境。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指出,食用菌品牌的塑造要学会运用场景折叠,要让消费者感受到生产的场景,场景的的好坏决定品牌的价值,而品牌就是要传递美好的场景,谁能证明自己生态环境更好更安全,谁就能树立牢固的优质品牌的形象。

二、科技助力:培育好品种,配套好技术

“小木耳,大产业”,2020年4月总书记在秦岭柞水的一句点赞,鼓舞了全国食用菌从业者。

小木耳圆缘何成为大产业?科技是“柞水木耳”品牌的法宝。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在多个场合强调,只有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夯实品牌树起来的基础。

坐落于秦岭深处的陕西柞水县,因柞树得名。作为生长木耳的最佳树种之一,当地以柞树种植木耳由来已久。但传统的木耳栽种方式产量低,销量少,柞水木耳也因此“养在深山人不知”。为破解木耳产业的发展难题,也为探索出柞水县脱贫新路径,依据地方资源优势,木耳产业被确定为柞水县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柞水县坚持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引入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团队,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大数据中心等科技驱动产业发展平台,为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从原种培育、大田栽植、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的闭环式科技支撑。并聘请专业技术员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在菌包生产、木耳采摘等关键节点开展技术指导,保障了木耳产量和质量。

图片
图片

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实现了柞水木耳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转变,让当地村民看到了盼头,尝到了甜头。

同时,以科技耳为基础,“柞水木耳”品牌战略规划服务团队——元一智库提出“生态特色木耳的先锋区、科技品质木耳的引领区、秦岭生态文化的守护者”的发展定位,并建议柞水木耳从“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4 个方面进行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形成集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研发端、服务端和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利用、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生态圈。

三、产业为大:打通产地到餐桌之路

从肉牛到牛肉再到烤肉,从青山羊到羊肉汤,全国多地的产业实践表明,除商品化程度较高的水果外,包括食用菌产品在内,这些需要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对消费者来说缺乏吸引力,因此也就难以卖上价钱,只有把木耳、香菇这些农品变成可食性更高的食品,才能实现品牌溢价。

仲景食品,创立于2002年,生产总部位于中国香菇之乡——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2008年,仲景食品推出仲景香菇酱,被称为国内香菇酱品类的首创者,也助力西峡香菇从地方特产跃升为知名品牌。

图片

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西峡香菇朵形圆整、花纹自然、脆嫩爽滑、芳香肉厚,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中国好香菇”等荣誉,是典型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也成为仲景香菇酱最好的产区和品质背书。

仲景连续多年与西峡当地55家香菇合作社/贸易商建立了采购合作关系,合作供应商数占当地香菇贸易商的7成左右。如今,西峡是全国香菇的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和信息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香菇第一县”,形成西峡百里香菇走廊、香菇大市场、香菇产业集群、香菇产业城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产业生态。每年香菇种植年产量达30万吨,产值30亿元以上,全县近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

图片

仲景食品与西峡香菇互相成就,生动诠释了一个地方特产成就一款产品,一款产品成就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总结,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普遍面临“优质低价”的问题,将农产品转化为食品是提升产能、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方式。只有食品化才能够使地标农产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带动企业接手政府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来参与食品的应用研发,从而平稳度过“死亡之谷”,向特色产业迈进。

四、结语

拆解“菌”字,菌类作为草本植物被赋予了草字头,而“囷”字的意思是廪,指的是一个圆顶的粮仓,中间的“禾”字,意味着蘑菇里存有很多的粮食。因此,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不应该只认识到它是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保健品,局限为一盘菜,更应该认识到它是具有废物利用、循环经济、食物安全等多重作用的支柱性食品,是潜力亟待挖掘的富民产业。

如何抢先一步做好、做大、做强食用菌品牌?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给出八点建议。

第一,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市场品牌。企业不强大,区域品牌打造是没有机会的。企业兴旺,才会带来产业的兴旺;

第二,挖掘文化特色,推动商旅融合。要把菌菇产业立体化,呈现给旅客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第三,支持连锁经营,发展总部经济。菌菇产业的发展不能仅限于简单的鲜菇或干菇的初级产品阶段,要深挖产品特色,利用好连锁效应;

第四,推动诚信建设,强化行业自律;

第五,加大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第六,履行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第七,实现互联网+,提升信息水平;

第八,加大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