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振兴,奶业巨头在尽力,消费者也需多尽力喝奶

前不久,首届世界奶业大会在呼和浩特举办。

这是中国乳业的高光时刻,全球乳业十强中的恒天然集团、阿拉福兹以及乳业产业链巨头利乐集团等参会。

图片

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中国乳业两大巨头的大本营,从当地崛起,成就了中国两大乳业巨头,并跻身全球乳业十强之列,伊利连续蝉联全球乳业5强,今年将很可能更进一步。

2022年中国奶的产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居全球第四位,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2%。

作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主产区,内蒙古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演讲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内蒙古全区牛奶产量达到733.8万吨,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奶类产量居于全国第一,打造了优然牧业等一批知名的奶业上游企业,培育了伊利、蒙牛两家全球奶业十强企业。

内蒙古奶业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已逐渐成为中国在世界奶业舞台上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乳业是农业现代化标志性产业,也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乳业科技创新非常活跃,我国乳业也取得显著的成绩。中国奶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奶业正处于“从大向强”的转型关键时期。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张天佐指出,我国奶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三个部分。

一是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国际竞争力还不足。

二是产业链、利益链连接不紧密,奶业养殖和乳品加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脱节的问题,传统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连接还不够紧密。去年上半年以来,奶源又出现阶段性过剩、以及奶牛养殖场陷入困境。

三是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合理,相比奶业的发达国家,我国乳制品消费呈现“液态奶多,干乳制品少”、“液态奶常温奶多,巴氏杀菌奶少”的“两多两少”特征。

经过10多年的黄金期快速发展,中国奶业已经发展壮大,但是困扰着奶业的“奶源阶段性过剩”问题一直未做到深层次解决,而解决这一顽症的关键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奶制品消费的增长。

中国奶业发展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刻,这需要奶业巨头发挥旗帜引导和创新促进消费的作用。

在奶业大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演讲中指出,“ 作为关系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产业,奶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变局、新挑战,全球奶业要围绕“合作、创新、数字化和绿色发展”,加快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链,实现奶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去年以来整个奶业处于困难中,上游奶源出现近十年来最大的阶段性过剩,奶业巨头都在尽力。

新形势下,这是一个综合性复杂难题,这需要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奶业的健康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需要产业链上的各家企业加强在生物育种、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协同合作。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指出,需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加快技术升级、工艺革新,最大化地创造全产业链协同价值;需要优化金融扶持政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帮助产业链企业纾困解难。伊利开创了与农牧民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切实帮助上游合作伙伴解决困难。

2014年至今,伊利帮助合作牧场奶牛的日单产由21公斤增加到33.2公斤,平均每年降低养殖成本4亿多元,这“一升一降”帮助合作牧场增收近114亿元,带动全国560万养殖户和农牧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图片

潘刚介绍,通过成立“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供应商发展学院”和“经销商发展学院”,全方位帮助产业链合作伙伴成长。“同时,我们还发展产业链金融,帮助合作伙伴解决融资难题。截至今年7月底,我们为约12000户产业链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扶持,累计融资金额超1300亿元。未来,伊利将继续引领和推动全球奶产业链合作联结,强化产业链韧性,不断完善“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产业生态圈,筑牢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图片

针对当下的问题,需要建立上下游之间的长效机制,创新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和利益连接机制,增强相互之间的产业联动和利益分享。

这些奶业巨头们都在不断实践。

奶业目前遇到困境,消费者也需要加把劲,多喝奶,多消费乳制品。其实,很多大鱼大肉还不如牛奶健康。

如果均衡地购买食材,减少超量的大肉摄入,增加多一部分牛奶,这个饮食均衡,身体也就更健康了,也不会过多担心肥胖问题了。

面对新形势,奶企乃至奶业巨头们需要不断丰富乳品的品类,要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的需要,拓展干乳制品口味,研发推广适合国人消费的奶酪、黄油等乳制品,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的奶食品加工,提高乳清、蛋奶浓缩物等奶酪副产品加工应用水平。

纵观整个食品饮料行业,如果说牛奶在健康食品中排在第二,其他行业绝对不敢吹牛自己能排第一。

要想大长腿,多喝奶是必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