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鳗鱼养殖行业产业链分析:未来国内鳗鱼的需求增长
一、鳗鱼养殖产业链
鳗鱼也称做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等,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不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养殖价值,有“水中人参”养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鳗鱼是一种降河性鱼类,每年秋季性成熟的亲鳗到深海中产卵繁殖。鳗苗于春季到河口附近索饵,在淡水中生长1周年,到翌年春,可长到15厘米,体重5克左右。鳗鱼性情凶猛、、好动,,趋光性强,喜流水。
鳗鱼养殖的产业链上游为鳗鱼苗捕捞,鳗鱼经捕捞后,将依次送至鳗苗养殖场、成年鳗鱼养殖场进行人工繁育,产业链中游是鳗苗的培育和成鳗的饲养,下游是鳗鱼的加工以及活鳗贸易,最后出口以及国内消费。
鳗鱼的养殖主要分为水泥精养池和土池两种模式。(1)水泥精养池:室内养殖,用水泥建造出大小规格均等、出水口、入水口、排污通道联通的养殖池。投入成本较高,但更为安全可控。目前以养殖美洲鳗、欧洲鳗为主。(2)土池:传统的鳗鱼养殖方式,无法排换水,依靠池底的泥土消化掉鳗鱼养殖的残饵、粪便,因此对饲料要求较高,也不允许投入抗生素和其他有害水质的药物。成本较低,但受户外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额外损失。目前以日本鳗为主。
二、上游行业分析
鳗鱼养殖的产业链上游为鳗鱼苗捕捞,鳗鱼属于洄游性鱼类,苗种完全靠天然供给,以日本鳗为例,每年秋天成熟的母鳗从东北亚的河川回到马里亚纳海沟产卵。卵孵化后,经过柳叶鳗、玻璃鳗的生长阶段,随着洋流溯游至东北亚地区的淡水河川。进入河口水域后,玻璃鳗体内开始出现黑色素,进化为鳗线。这时,部分鳗线被河口的渔民捕捞送入育苗场,成为人工养殖鳗鱼的苗种,部分则继续溯游而上,进入河川逐渐生长为黄鳗。经过5-6年生长,黄鳗逐渐性成熟成为银鳗,由此再次向下游迁移,回到马里亚纳海沟产卵,产卵后随即死亡。鳗鱼特殊的生活习性决定了其苗种人工繁育难度大,目前还只能完全依赖于自然捕捞。气候因素也会导致鳗苗的捕捞产生波动,2017-2021年中国鳗苗的捕捞量波动大,2021年中国鳗苗捕捞量为14.8吨,同比下降9.59%。
江苏、福建、浙江等地区属于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捕鱼业发达,2021年中国江苏鳗苗的捕捞量为7877千克,占全年中国各地区鳗苗捕捞量的53%,其次是福建,捕捞量为5502千克,占全年中国各地区鳗苗捕捞量的37%。
三、中游行业分析
产业链中游是鳗苗的培育和成鳗的饲养,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鳗鱼养殖国,1972年,中国大陆地区开始尝试养殖鳗鱼,改革开放后鳗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鳗大国。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鳗鱼产量都在逐年上升,2021年中国鳗鱼的产量为25.53万吨,同比增长1.83%。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养鳗大国,其中福建和广东省的鳗鱼产量最多,福建省的鳗鱼产量为11.1万吨,占2021年全国鳗鱼产量的45%,其次是广东省,鳗鱼产量为10.8万吨,占2021年全国鳗鱼产量的43%,两者占全国产量的88%。
四、下游行业分析
下游是鳗鱼的加工以及活鳗贸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国家。鳗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传统的名贵鱼类,被称作水中的软黄金,长期食用可以强健体魄,滋补养颜。鳗鱼经过加工后,贮存时间长,食用方便,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国鳗鱼的加工量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中,2021年中国鳗鱼加工量为15.14万吨,同比增长17.18%。
活鳗的出口贸易也是鳗鱼养殖的下游产业,中国活鳗的出口量逐年增加,2021年活鳗的出口量为1.01万吨,同比增长4.96%,出口金额在2018年达到近几年最高值2.41亿美元,2018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活鳗的出口金额为1.78亿美元,同比下降12.39%。
本文来自:产业信息网,原文标题:《2022年中国鳗鱼养殖行业产业链分析:未来国内鳗鱼的需求增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