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秋节市场猪肉不如牛肉火?生猪养殖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中秋将至,猪肉传统销售旺季大幕正式拉开。

风口财经记者走访青岛多家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了解到,节前猪肉销售略有增长,但不及预期。与此同时,统计数据显示,1985年到2023年,我国猪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已经由85.9%下降到59.4%。供给端,截至目前,已经发布8月份生猪销售数据的17家上市猪企中,至少11家选择增加出栏量,以期带动业绩增长。而此前的半年报显示,仍然有11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另有2家企业面临终止上市风险。5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持续反弹,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也日渐凸显。产业结构调整进展如何,生猪价格上涨却难解供需两端焦虑的状况还将持续多久?

销售端:中秋节前猪肉销售旺季不旺,牛肉逆袭

随着中秋节的到来,猪肉销售迎来了传统意义上一年当中旺季的开始。但记者走访青岛多家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销售人员普遍反映,节前销量涨幅不及预期。“现在我们的猪肉销量比平时高10%到20%,但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青岛市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生鲜销售负责人孙正晓表示,中秋节期间,肋排和五花肉的销量有所增长,但其他品类的变化不大。他预计,只有等到天气变冷,销量才会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猪肉价格悄然生变。9月14日,记者走访农贸市场发现,普通猪肉价格分级现象明显。以肘肉为例,丰俭由人,仍然可以买到每斤12元以下的特价产品,但主流产品已经在16元左右,而精选肘肉、品牌肘肉则在19元上下。

图片
普通猪肉销售摊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猪肉(去骨统肉)集贸市场价格自今年5月份开始,结束负增长,连创新高,8月份为31.39元/公斤,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20.8%。“由于我们有较大的采购量,所以在价格谈判上有一定的优势。”谈到猪肉价格,孙正晓表示,近期猪肉价格确实有所上涨,但公司一直在与工厂谈判,争取压低价格。作为销售终端,不会轻易调整售价,除非涨幅过大,或者市场供应不足,而从现在情况看,这些条件并不具备,未来一段时间,肉价大概率稳得住。在他看来,旺季的销量涨幅越来越低,除去价格因素,更多是因为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以前人们喜欢囤货,现在则是随时买随时吃,所以每次购买的数量并不多。另一方面,对比猪肉,今年中秋节前牛肉销售火爆,门店销量出现翻倍。

图片
中秋节前牛肉受宠,不少摊主打出促销招牌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生产保障能力增强以及居民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健康化多元化,肉类消费结构调整不断持续,长期市占率第一的猪肉,也在“流失份额”。1985年到2023年,我国猪肉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85.9%下降到59.4%,牛羊肉比重由5.5%上升到13.2%,禽肉由8.3%上升到26.3%。其中,2023年,牛肉、禽肉产量的增长速度均高于肉类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在肉类总产量中的占比有所上升。

供应端:上市猪企销售量价齐升,难掩财务危机困境

猪肉需求不旺,不影响猪企卖猪的热情。5月下旬以来,生猪价格调头上攻,一度冲过21元/公斤高点,虽然近期震荡重回19元线,但仍处于盈利空间。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数据显示,9月第1周,全国猪料比价为6.44,环比下跌0.62%。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仔猪育肥模式的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576.82元。面对大好猪价,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经发布8月份生猪销售数据的17家A股上市猪企中,有至少11家猪企选择增加销售量,以推动业绩增长。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头部企业均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牧原股份自6月份以来,持续增加出栏量,8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9.71元/公斤,环比上升7.70%,企业1-8月累计销售生猪4478.6万头,同比增长7.57%,销售收入834.51亿元,同比增长17.79%;温氏股份8月份销售肉猪235.40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58.63亿元,毛猪销售均价20.45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32%、9.73%、7.92%;新希望8月销售生猪127.75万头,虽然销售量较去年降低2.84%,但收入24.86亿元,同比增长10.15%。此外,从2024半年报情况看,A股上市猪企几乎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扭亏为盈或大幅减亏,且与二季度以来的猪价上涨相对应。例如,新希望虽然亏损规模全行业第一,但其在第二季度步入盈利季,净利润为7.91亿元,同比大增149.35%。京基智农虽然净利润同比下降,但其生猪养殖业务实现了扭亏为盈,二季度单季盈利约1.4亿元。不难发现,猪价兴,则企业兴。然而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了压垮企业的稻草。9月13日,*ST傲农公告,收到福建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公司未及时披露诉讼、仲裁事项,未及时披露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违约情况,未及时披露对外担保情况,以及未及时披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福建证监局决定对傲农生物、控股股东漳州傲农投资及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有林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企业此前发布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10日,公司在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497,949.91万元(扣除已偿还部分),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17.10%。同时,虽然眼下猪市回暖,但多家上市猪企的资产负债率依然高企。根据2024半年报显示,*ST傲农、ST天邦、新五丰、华统股份、金新农、新希望等猪企资产负债率均在70%以上。近年来,猪企财务危机频发,此前曾是A股前五大上市猪企的正邦科技和ST天邦都相继陷入困境。正邦科技在历经一年多重整后,在今年6月刚刚脱离了退市风险警示,恢复正常上市状态。ST天邦目前仍然在预重整进程中,仍然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以及股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而这些企业的由兴转衰,无一例外都与近年飞速扩张生猪养殖产能却遭遇猪价下行有关。资料显示,ST天邦生猪出栏量从2019年的243.94万头增加至2023年的711.99万头。

新变化:头部猪企主攻新质生产力,中小养殖户忙养“订单猪”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一部分,生猪养殖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眼下供需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不少养殖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新的解题思路,通过降本增效助力实现行业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头部企业正在把更多精力投入新质生产力的研发创新。例如,牧原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效率;新希望集团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新鸭”,在技术全面推广后,肉鸭产业链每年可增加效益1.3亿元。这种变化不仅存在于头部企业,也在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不断向中小养殖户传导。记者近日走访了青岛的养殖户张涛(化名),原本打算今年不再养猪的张涛,最终还是决定继续下去,8月底购入2400头仔猪,预计年底出栏。不过,他表示,自己家族在养殖行业从业已经40年,但这次养猪尤其不同。“以前是自繁自养,现在更多是代养模式。”他告诉记者,代养模式相当于“订单农业”,虽然收益可能相对减少,但好处是可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这也是目前众多中小养殖户的选择。

当然,转型并不容易。“想要成为合格代养户,有很多考核条件,比如猪舍要求更加严格,通风和环境卫生都要达标。周边环境也需要评估,比如是否靠近农田或村落,是否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张涛表示,现在的养殖模式更注重降本增效,对于养殖户的专业要求更高。为了适应新的养殖要求,张涛按照代养公司的标准,建造了全新的猪舍。“现在的猪舍面积大部分都是漏粪板,减少了人工清理的麻烦,降低非洲猪瘟等疫病风险。”对于未来的规划,张涛表示:“还是要看大环境。如果市场稳定,我会考虑回归自然养殖,但规模会小一些,更注重效率而不是数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