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休闲渔业发展模式略论

一、引言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大众消费更加关注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休闲渔业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一种消费业态。中国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并长期保持良好势头。2012-2021年休闲渔业产值增长507.52亿元,增幅高达170.38%。调查显示,休闲渔业能以较低的渔获量获得高于一般渔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据FAO《2022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显示,1961-2019年全球水产品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3%,约为同期世界人口增长率(1.6%)的2倍。休闲渔业横跨三产,能满足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其发展备受瞩目。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休闲渔业对促进传统渔业转型、渔民增收以及产业升级等目标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分析中国休闲渔业业态类型与发展模式及其经验得失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休闲渔业发展概况

休闲渔业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本文认为,休闲渔业发展驱动力已非单纯的渔业生产本身,而是充分融合了渔文化要素。因此,以渔业资源以及渔文化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休闲渔业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除传统发展资源外,渔文化资源是实现新时代休闲渔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综上,本文将休闲渔业定义为,以渔业资源为基础要素,以渔文化资源为驱动要素的以第三产业为主、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

(一)中国休闲渔业发展概况

19世纪初,休闲渔业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已出现萌芽。20世纪60年代,休闲渔业诞生于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休闲渔业繁荣发展于加拿大、美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等经济与渔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即使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下,2021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约为2015年相关产值的1.71倍。由此可见,中国休闲渔业具有很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如表1所示)。

图片

中国休闲渔业的主导产业为休闲垂钓及采集业和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2021年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产值为325.45亿元,休闲垂钓及采集业产值为252.21亿元,二者合计占中国休闲渔业产值的71.72%。

(二)休闲渔业业态类型

关于休闲渔业业态类型的研究,目前学界仍存在不同意见。其争论主要集中于划分标准是否包含水族设备和观赏鱼产业及钓具这两种类型上。本文在参考农业农村部划分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国休闲渔业的业态类型进行分类,考虑到钓具钓饵观赏鱼渔药及水族设备作为休闲渔业的上游产业链,不应将其归入休闲渔业的业态类型;另外消费者逐渐重视休闲旅游的寓教于乐功能,因此本文将中国休闲渔业业态类型分为休闲观光型、教育研学型、休闲垂钓及采集业、观赏鱼产业以及其他。表2为不同业态类型的代表单位及代表单位的主要特征。

图片

(三)休闲渔业发展模式

为了能更好研究休闲渔业对传统渔业转型、渔民增收以及产业升级等乡村振兴目标的促进作用,根据驱动力要素的不同,可以对中国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分类。同时,对各类发展模式的适用条件、特点、优势以及不足进行初步研究,以便后续能结合业态类型分析并提出对策。综上,笔者将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划分为个体创业驱动模式、产业转型驱动模式、政策资金驱动模式、资本融合驱动模式4种。

1. 个体创业驱动模式

个体创业驱动模式是指资金要素相对充裕的渔民个体从事休闲渔业经营活动的发展模式。此模式大都存在于产业发展初期,由个体经营者自主创业为主,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和资本扶持。各经营点提供的产品及服务比较相似,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现象,个体经营者之间交流互动较少,难以规模化发展。此种驱动模式以休闲观光型和休闲垂钓及采集业两种产业类型为主,表现形式为“渔家乐”,缺少人为开发项目。个体创业驱动模式自负盈亏的特点能充分调动个体户的积极性,同时,他们也更为了解当地风俗文化,这赋予个体经营者一定的经营优势。

2. 产业转型驱动模式

产业转型驱动模式,即以渔业产业转型为驱动要素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应用于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的地区。渔业产业转型是推动中国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16-2020年,中国渔业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占渔业总产值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则呈上升趋势(如表3所示)。渔业第三产业主要包含休闲渔业、水产(仓储)运输、水产流通等行业。中国渔业产业结构正处于优化调整阶段,不断向以休闲渔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转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图片

3. 政策资金驱动模式

政策资金驱动模式就是以政府配套资金为驱动要素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适用于要素供求关系不平衡区域。此模式的特点是政府政策资金会对休闲渔业进行引导及扶持,同时其能够保护当地传统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比如,近年来,近海渔业资源的减少以及海洋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海南省30万渔民的生计空间受到侵害。对此,政府提供政策资金,帮扶渔民发展休闲渔业,既可以缓解滥捕问题,也能促进渔民转产就业,改善渔民生计难题。

4. 资本融合驱动模式

资本融合驱动模式,即以资本投资为驱动要素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具有逐利性的资本市场日益细分,促使一部分资本成为休闲渔业发展的驱动力,这些资本大多集中于渔村和渔港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其旅游功能。资本融合驱动模式的立足点为当地资源,落脚点为休闲渔业产业健康发展。例如,广州市番禺区自2020年起开始打造名优现代渔业产业园,设置“一心、一轴、五区”的功能布局。广州栖凤渔业有限公司认为未来休闲渔业行业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先后为休闲渔业项目注入资金2000多万元。休闲渔业经营点可以充分利用所吸收的资金,建设专业化产业链,提高特色产品的生产效率及安全性。

这种模式中个体经营户为基本单位,投资企业是主导力量,企业能够长期稳定正常经营是其首要目标。故而需甄别资金来源,确保其发挥作用的稳定性并避免出现既消耗资源又没有为休闲渔业发展做出实际贡献的“两层皮”现象。

三、中国四4种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个体创业驱动模式占比过大

2021年中国共有休闲渔业经营主体13.46万个,但规模以上经营主体占比仅为10.63%。由此可见,个体模式占比过大。这使得休闲渔业个体户无法享受规模经济在生产成本等方面带来的效益。个体户的抗风险能力有限,在生产社会化的趋势下,较难抵御市场风险以及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的损失。囿于不完善的资金链,产品组合较为单一,其服务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消费体验感较差。一些个体户缺乏关于市场行情的科学判断能力,盲目逐利,经营成功者仅占少数。此外,渔村留守渔民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规范经营、科学经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就长远发展而言,需要在发展模式上进行换代升级。

(二)产业转型驱动模式比较雷同

产业转型的基础要素为第一、二产业稳健发展,第三产业的成长建立在前两次产业的根基上。产业转型受行政政策影响程度较大,因此,政府引导本地区渔业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时,应当考察其发展状况,警惕盲目跟风转型。产业粗放发展,产品差异化不明显,容易导致产业夭折。国内休闲渔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低差异化发展,不能很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需关注休闲渔业产业链延伸问题,以解决低差异化问题。此外,一部分经营者利用渔文化资源水平不够高,无法满足具有高层次需求的消费者。

(三)政策资金驱动模式有欠协调

政府政策资金在保护当地传统文化,防范过度商业化的同时也易出现过度干预问题。过度干预会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其认为参与度与收益并不挂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政府过度把控经营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渔民自主选择余地小,甚至出现对政府政策的抵触情绪;二是政府事无巨细将一切包办,一部分渔民出现搭便车现象。

除此之外,政府政策资金的服务时间是有限的,如若某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产业发展阶段判定标准,并对当地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状态判断有误,在产业尚未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阶段撤走政策资金,休闲渔业发展将会受挫。

(四)资本融合驱动模式易走极端

不应只以吸纳资金总量为评价资本融合驱动模式效益的单一标准,还应加入资本本地化要素评价标准。外来资本对本土文化及产业发展状况了解程度低,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造成理论脱离实际问题,并可能出现规划过于冒进或过于保守这两种极端的问题。

外来资本与当地经营者间的关系也应得到重视。投资公司在对当地资源进行开发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对原有经营者造成影响,如若在处理关系时失之偏颇,势必会造成恶性竞争,这与引入资本发展当地休闲渔业以及增加渔民收入的初衷有所偏离。

四、对策及建议

(一)个体创业驱动模式着力提升个体经营竞争力

1. 建立“资本+集体+渔户”模式

不同于一般“公司+渔户”模式,“资本+集体+渔户”模式是指引入企业资本,与由渔民集体融资组成的集体公司合作,共同为当地休闲渔业以及渔户个体的发展助力。在这种模式里,企业资本是主导力量,集体公司是桥梁,渔户个体是基础。三主体合作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单主体模式引发的问题。

“资本+集体+渔户”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个体创业缺乏科学指导的问题;其次,能够实现异质化发展,帮助经营户凸显个体特性;再次,能够提高个体经营者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外部资本为休闲渔业开发注入新动力,改变人为休闲资源匮乏的现状。资本以及集体要素能够扩大个体户的经营规模,推动规模效益形成,提升个体经营者的竞争力。

2. 开展休闲渔业业务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当为退捕渔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具备从事休闲渔业的必要技能,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休闲渔业业务培训应当因材施教,针对经济状况较好者,应充分挖掘其在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潜力,培养此类渔民成为休闲渔业经营者;针对经济状况普通者,应培养其餐饮、保洁等专业技能,使此类渔民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工人。专业部门应当负责开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邀请有经验的休闲渔业经营户或企业来为渔民们讲授技能知识,并传授实际工作经验。

在现实中,个体创业驱动模式以休闲观光型和休闲垂钓及采集业为主,可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各经营单位应当注重充分运用渔文化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如此可增强自身竞争力。

(二)产业转型驱动模式着力优化产业链

产业转型驱动模式的发展原因包括但不仅限于渔业资源的枯竭以及管理缺位问题。地区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时应当充分评估现有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地区渔业进行考量,制定带有本地特色的规划。

目前,全国各地休闲渔业蓬勃发展,然而休闲渔业产品细分与多样化仍是发展着力点,国内休闲渔业多为低差异化发展,因此需解决渔业产业转型中产业链延伸问题。产业链延伸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入手。横向延伸通常是指对已有的产品目录进行补充,丰富某区域内休闲渔业产品类型。纵向延伸旨在利用深厚的渔文化资源对现有的休闲渔业产品做进一步的细分或品质提升工作。表4为不同业态类型的产业链衍生措施。

图片

1. 丰富休闲渔业业态

除休闲观光型、教育研学型、休闲垂钓及采集业、观赏鱼产业外,在实际发展过程还存在 “渔乐园”等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渔乐园”又被称为“休闲渔业旅游创新超市”,是一种可以满足游客渔、游、娱、吃、住、购、行等方面需求的休闲渔业综合体。

2. 横向拓展休闲渔业价值链

文化在旅游业中的运用实际上是以文化的内在价值为根基,以吃、住、游、行、娱、购六要素为基础,包括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生产、商贸的经济文化,乃至婚丧礼仪、岁时节令的社会文化等。依据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可将渔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文化景观、文化风情以及文化艺术3个层次。

3. 加强渔文化要素的创新应用

渔文化是一种形成于渔业生产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休闲渔业经营者在规划服务项目时宜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渔文化,打造特色休闲服务,“同质化”现象的本质是缺乏文化内涵。为此,在产业转型规划中应当注重优秀渔文化资源的转化,不能割裂产业与文化的连接。

目前,产业转型驱动模式着力于发展休闲观光型休闲渔业,例如各传统渔村、渔港的休闲观光项目。渔村以及渔港拥有丰富的垂钓以及钓具文化,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如能更加重视休闲垂钓活动以及钓具钓饵的经营活动,对于其发展将大有助益。

(三)政策资金驱动模式着力完善相关政策

1. 完善服务导向型政策设计

随着产业水平的不断发展,政府应当完成向服务型的转变,在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情况下,给予各主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收益等自主权利。政府进行产业管理时,要避免干预过度,应当以服务为核心,强化服务理念,不断对服务手段进行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2. 完善产业发展评估标准

除避免过度干预外,还应当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以便更好判断产业是否能脱离政府资金独立发展。不断完善产业评价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评价指标。

(四)资本融合驱动模式着力提升资本融合度

资本融合驱动模式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渔户个体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的损失,但其仍需重视“两层皮”问题。实施“资本+集体+渔户”三主体模式,能够规范外来资本,避免资源消耗的同时出现休闲渔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

企业资本是来自渔民集体外部的资本,其对当地发展状况了解程度较低。引入集体公司可以规避企业资本与当地融合度较低的情况,成为企业资本与渔户个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妥善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资本效益最大化。集体公司作为渔户集体的代表者,可以发挥职能作用,为渔户争取最大利益。渔户个体是一切工作和效益的中心,应当充分发挥个体的灵活机动性,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收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