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如何?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标准化工作逐步推进。本期介绍了我国乌龙茶类、白茶类、红茶类、绿茶类、黄茶类、黑茶类、茉莉花茶类标准的标准化建设的最新情况,并对标准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国内茶叶标准情况

一、茶通用标准

茶通用标准的内容包括质量安全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

质量安全标准方面,常用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包括对污染物的限制和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要求。

方法标准方面,常用的标准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6)、《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3—2018)、《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193—2017)、《茶叶中茶黄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0483—2013)和GB 23200系列的农药残留量测定方法等,这些标准规定了茶叶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各种元素、卫生指标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基础标准方面,常用的标准包括《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2017)、《初制茶厂清洁化生产规范》(DB35/T 1988—2021)、《茶叶赛事组织通则》(DB35/T 2057—2022)、《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 18797—2012)、《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茶叶贮存》(GB/T 30375—2013)、《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 32744—2016)和《茶叶加工术语》(GB/T 40633—2021)等。

各茶类相关标准

一、乌龙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我国乌龙茶相关的国家标准共14项(表1),此外,还有9项产品标准。

表1 乌龙茶国家标准

图片

《诏安八仙茶》(GH/T 1236—2018)和《漳平水仙茶》(GH/T 1241—2019)2项行业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乌龙茶地方标准33项,覆盖福建、广东、广西、湖北、江苏等全国8个乌龙茶产销区域,其中数量位列前三的是福建(14项)、广东(8项)、广西(4项)。

2020年发布的台式乌龙茶系列标准由福建农林大学孙威江教授牵头起草,包括《台式乌龙茶》(GB/T 39563—2020)和《台式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9562—2020)2项国家标准,以及福建省地方标准《台式乌龙茶茶树品种》(DB35/T 1907—2020)、《台式乌龙茶茶树栽培理技术规范》(DB35/T 1908—2020)和《台式乌龙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 2017—2021)。

此外,有19家社会团体发布乌龙茶团体标准,分布于福建、湖北、湖南、山东、广东等7个省份。其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和建瓯市北苑贡茶协会各发布5项,数量最多。

图片
A-各省份发布乌龙茶地方标准数量;B-各社会团体发布乌龙茶团体标准数量

二、白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白茶国家标准共4项(表2)。表2 白茶国家标准

图片

白茶行业标准《紧压白茶加工技术规范》(GH/T 1242—2019)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发布,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白茶地方标准共17项,覆盖福建、江苏、陕西、湖南、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6个白茶产销区域,其中,福建省9项,江苏省、陕西省和湖南省各2项,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各1项。此外,孙威江教授牵头起草的福建省地方标准《传统白茶形态图卡》(DB35/T 2180—2024)已于2024年5月发布,并即将于2024年8月实施。

共有50家社会团体发布白茶团体标准,其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以11项发布数位列第一位。

图片
A-各省份发布白茶地方标准数量;B-各社会团体发布白茶团体标准数量

近年来,市场上陈年白茶产品大量涌现,产生了“老白茶热”现象。继2018年发布《白茶仓储规范》(T/CTSS 1—2018)后,孙威江教授团队于2022年牵头制定了《陈年紧压白茶》(T/CSTEA 00054—2023)团体标准。2023年,《建阳小白茶冲泡与品鉴指南》(T/MCYX 011—2023)、《建阳水仙白茶冲泡与品鉴指南》(T/MCYX 010—2023)和《松溪九龙大白茶白茶冲泡与品鉴》(T/CSTEA 00062—2023)发布,有助于引导福建地方特色白茶的科学品饮方式,并展示产品独特的品质风味。

三、红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红茶国家标准共6项(表3)。

表3 红茶国家标准

图片

除此之外,《地理标志产品 坦洋工夫》(GB/T 24710—2009)于2019年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类国家标准的第一项外文版标准。

红茶相关行业标准共10项(表4),其中,农业农村部制定的行业标准有3项,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的行业标准有7项。

表4 红茶相关行业标准

图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红茶地方标准共57项,覆盖贵州、福建、广东、安徽等13个红茶产销区域。其中,贵州省12项,福建省和湖南省各7项,数量位列前三。2021—2023年,共有26项红茶地方标准发布并实施,如《地理标志产品昌宁红茶》(DB53/T 856—2023)、《信阳红茶初制加工技术规程》(DB41/T 716—2023)和《广西野生红茶感官审评规范》(DB45/T 2691—2023)等。

共有11家社会团体发布了红茶团体标准,其中,湖南省茶叶学会发布17项,位居团体首位。

图片
A-各省份发布红茶地方标准数量;B-各社会团体发布红茶团体标准数量

四、绿茶类标准

我国现行的绿茶类相关标准是在1949年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国家标准17项(表5)。

表5 绿茶国家标准

图片

自2008年起,GB/T 14456绿茶系列标准逐渐修订和完善;从2000年开始,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部署,我国开始制定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标准。其中,《原产地域产品龙井茶》(GB 18650—2002)是我国绿茶乃至茶叶领域第一个原产地域产品国家标准,该标准于2008年修订为《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50—2008)。目前,绿茶类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共11项。

自200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根据各个地方的特色,发布了多项绿茶产品的行业标准,如安徽省的黄山毛峰茶、江苏省的碧螺春茶、浙江省的紫笋茶和径山茶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绿茶地方标准覆盖江西、贵州、湖北等17个绿茶产销地区。近3年来,《精制川茶卷曲形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DB51/T 2915—2022)、《梵净山条形绿茶加工技术规程》(DB5206/T 165—2023)等不同形状绿茶地方标准陆续发布,丰富并规范了绿茶加工工艺技术规程。此外,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马图绿茶》(DB4414/T 15—2022)和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含眉绿茶》(DB34/T 4529—2023)也丰富了绿茶地理标志保护区的范围,推动了地方特色绿茶产业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

近3年来,绿茶类团体标准大量发布,以“绿茶”为检索词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进行检索显示,目前现行有效的绿茶类团体标准共141项(表6)。

表6 部分绿茶类团体标准统计

图片

五、黄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黄茶共有国家标准2项(表7),行业标准共2项(表8),地方标准共9项(表9)。

表7 黄茶国家标准

图片

表8 黄茶行业标准

图片

表9 黄茶地方标准

图片

黄茶类团体标准共21项,涉及10个社会团体,覆盖湖南、山东、四川、浙江、湖北和广东6个黄茶产销区域。其中,湖南省发布8项,位列第一。近3年,黄茶类团体标准共发布并实施15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六、黑茶类标准

紧压黑茶系列国家标准是我国首批制订的茶叶国家标准(表10),于1988年颁布实施。

表10 紧压黑茶系列国家标准

图片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20项黑茶类国家标准(表11)。其中,《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于2008年进行修订,8项GB/T 9833黑茶紧压茶系列标准也于2013年进行修订,针对水浸出物指标、冠突散囊菌和非茶类夹杂物指标、铅限量问题和判定规则进行修改,标准的要求和内容更趋合理,及时适应了日趋严格的市场变化。此外,2016—2018年制定的5项新一批GB/T 32719黑茶系列标准,提升了我国黑茶的标准化水平。

表11 黑茶类国家标准

图片

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2015—2019年制定黑茶类行业标准6项,包括《雅安藏茶》(GH/T 1120—2015)、《固态速溶普洱茶》(GH/T 1244—2019)和《茶叶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GH/T 1126—2016)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黑茶地方标准39项,其中,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项黑茶标准,包括安化黑茶系列标准19项及1项《黑茶包装纸通用技术要求》(DB43/T 1708—2019)。其次是云南省,共发布12项普洱茶系列地方标准。

黑茶类团体标准共30项,其中包括普洱茶类18项。团体标准中,地域性分布较地方标准更为广泛,共包含云南、广东、天津、福建、四川、贵州、湖南、山东、湖北、浙江和西藏11个地区的24个社会团体。

图片
A-各省份发布黑茶地方标准数量;B-各社会团体发布黑茶团体标准数量

七、花茶类标准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茉莉花茶国家标准共2项(表12),行业标准共2项(表13)。

表12 茉莉花茶国家标准

图片

表13 茉莉花茶行业标准

图片

目前现行有效的茉莉花茶地方标准主要由福建、重庆和广州发布,其中地理标志产品标准3项。此外,还有《茉莉花茶冲泡与品鉴方法》(DB35/T 1634—2016)和《茉莉花茶》(DB 50/20—2008)。

茉莉花类团体标准共8项,其中有7项为近3年发布,主要由四川、广西、湖南、重庆和山东发布,其中,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仅有《地理标志产品 犍为茉莉花茶》(T/QWCX 001—2022)1项。

ISO茶叶国际标准概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茶叶国际标准共31项,除2020年及以前发布的26项,近3年还发布了《固体速溶茶-规范》(ISO 6079:2021)和《绿茶-术语》(ISO 18449:2021)、《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ISO 20716:2022)、《抹茶》(ISO/TR 21380:2022)、《茶叶分类》(ISO 20715:2023)5项,此外,还有4项正在研制中。

国内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

为支持中国标准的“走出去”战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进行国家标准外文版翻译工作,除2020年统计完成的16项英文版出版项目外,《黄茶》(GB/T 21726—2018)、《袋泡茶》(GB/T 24690—2018)及5项GB/T 14456绿茶系列标准英文版均已于2021—2022年陆续发布,此外,还有3项正在研制中。

茶叶标准建设展望

未来,我国茶行业标准建设仍将继续向前发展,未来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标准意识,培养专业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第二,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制定标准。

第三,加强茶叶标准的宣贯和应用实施。

第四,加强国家标准的外文版翻译工作,并积极推广应用。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在茶叶国际标准化领域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