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猪企的责任是什么?
最近,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重要消息引起了养猪行业的广泛关注。自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产能的调减工作基本完成,生猪价格开始持续回升。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96万头,同比下降6.2%,较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了394万头。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全国新生仔猪数量也随之减少,导致近期生猪上市量减少。目前,生猪产能已基本调减到位,市场供应过剩的压力得以缓解。
农业农村部下一步将督促落实新修订的产能调控方案,重点控制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一“总开关”,以确保生猪产能维持在合理水平。这一政策调整意味着,前期的产能缩减措施告一段落,未来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养猪人应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无需再做进一步的产能调整。
生猪市场的周期与经济形势的关联
这个信息与我们之前的观点一致:生猪行业的调整需要与经济形势和社会结构变化相适应。当经济处于上行期,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更能满足市场需求,通过大规模、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可以更稳定地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猪肉供应。
然而,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返乡人员的增加以及农村就业压力的加大成为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为返乡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确保他们有事可做,成为稳定社会的重要因素。这不仅能帮助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还能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阶段的养猪策略
对于养猪人而言,当前的重点应放在顺应政策方向,在保障企业行业影响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大环境的方向,也就是说大猪企不要在产能调减结束后进行过度扩张或收缩。相反,应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跟随政策的发展。
虽然一些猪企已经看清了大势所趋,调整策略以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但还有一些大猪企却未能把握经济周期的变化,仍旧固守“众乐乐不如独乐乐”的思维模式。他们倾向于通过“自己吃饱饿死众人”的方式疯狂扩张,侵占了农民原有的生存空间。
当经济高速发展时,这些企业可以在农村与农民争夺资源和市场,迫使部分农民进入城市,通过吸收人口红利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然而,面对经济下行,城市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这种“与民争利”的策略则显得不可持续。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大猪企要么选择收缩战线,将部分空间让回给农民,为他们恢复生计创造条件;要么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增加就业岗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样,才能在经济不景气时,与农村和城市共同渡过难关,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
这也引出了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另一家企业——唐人神。6月19日,唐人神披露了投资者关系记录,透露其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占全年目标的60%。公司未来将重点发展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扩展方向倾向于“公司+农户”的模式,重点推广轻资产育肥体系。
唐人神计划在广东、湖南等区域加大“公司+农户”模式的力度,主要扶持规模在1000头至3000头的农户。这个模式不仅有助于构建低成本的育肥体系,还能增加农户的收入,而不是通过升级设备来减少人工。之所以选择1000头至3000头规模的猪场,而不是更小的规模,是因为规模过小不利于管理,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农村,利益驱动可能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同时,能够经营1000头至3000头规模的农户通常具备一定的实力,可以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在许多专家看来,智能化是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通过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引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力。然而,企业自动化的不足之处在于,企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忽视了5个劳动力的参与,而这5个劳动力都集中在5个家庭。
唐人神选择“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广东、湖南等地推广轻资产育肥体系,主要扶持规模在1000头至3000头的农户。这一规模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管理效率:规模在1000头至3000头之间的猪场既能够高效管理,又不至于规模过大,同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税收负担。这使得农户能够通过管理这一举措取得经济效益和平衡。
风险管理:这种规模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提供风险管理的灵活性,能够降低成本并降低风险。
社会影响:通过扶持规模适中的农户,唐人神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生产能力,还在农村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利益。每个参与“公司+农户”模式的农户都能在当地发挥作用,为当地经济作出贡献。
我相信,只有更多猪企带头推广“公司+农户”的模式,才能在经济下行时有效地支持农村经济,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