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猪共振”中看今年猪价走势

以前,猪价上涨往往会带动鸡价上涨,这是“猪周期”常见的市场反应。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出乎意料。自4月下旬以来,尽管猪价开始回升,但鸡价并未随之上涨。在最近的“问农兜”直播中,许多养殖户对此表示疑惑,担心猪价会因消费低迷而下跌。今天,我们通过分析鸡肉价格走势,来反向推测猪肉价格的未来趋势。

今年,猪价的上涨却未能搅动白羽鸡市场的“春水”,白羽肉鸡毛鸡价格甚至近日跌至两年半以来的最低点。“一猪定百禽”的规律似乎失效了?

此前,我们曾用牛羊肉来分析猪肉行情,但由于牛羊肉与猪肉在烹饪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比较并不完全适用。中国人对牛羊肉的需求在夏季依然强劲,例如羊肉串和凉菜等应用广泛。相比之下,虽然鸡肉和猪肉也在夏季凉菜中有所使用,但频率较低。因此,鸡肉价格走势能更准确地反映当前猪肉市场的动态。

许多分析师认为,鸡肉价格的持续低迷主要是由于需求端的疲软,这反过来表明消费者对“热菜”的需求下降,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前猪肉的需求也相对低迷。因此,猪价的上涨并非由消费提振所致,而可能是由于供给端缺猪。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比较鸡肉和猪肉的生产周期。肉鸡的生产周期一般为30到90天,因此市场能迅速反映供需变化。而生猪的生产周期则长达180天左右。这意味着,哪怕现在开始补栏,也需要大约6个月时间才能增加市场供应。更为复杂的是,即使开始补栏,还必须有足够的小猪供应,而小猪的补栏需要能繁母猪的受孕周期计算在内,从受孕到补栏成功大约需要300天。

因此,从供需角度来看,当前猪价的上涨很可能是由于生猪供给不足造成的,而非需求增加所引起的。猪肉供应短缺使得市场难以迅速增加供给,即便有补栏计划,也难以立刻见效。这种供给端的滞后性决定了猪价在短期内难以大幅下跌。

1. 供给滞后效应: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导致供给调整的速度较慢。即使现在增加补栏,也需要数月甚至接近一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而目前的供给缺口意味着市场上猪肉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2. 需求端低迷:虽然猪价上涨,但这并非需求增加的结果。事实上,热菜需求的减少表明消费者对猪肉的实际需求可能在下降。这与鸡肉价格的疲软形成了呼应,表明整个市场的肉类需求都在下降,特别是对传统的热菜需求减少。

3. 市场预期:由于猪肉供给的调整周期较长,市场预期未来一段时间内供给仍将不足,因此即便需求不振,价格也不会迅速下跌。市场对未来供应的担忧进一步支持了当前的高价位。

目前,猪价因生猪供给不足而保持高位,但如果价格继续攀升,消费者将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不得不选择更实惠的替代品如鸡肉。这种消费替代效应会减少对猪肉的需求,同时推高鸡肉需求,从而形成市场上的需求转移。最终,这种动态的市场反应可能会平抑猪价的上涨势头,促使市场重新找到供需平衡。因此,尽管短期内猪价受供给限制上涨,但长期来看,消费端的调整将对猪价走势产生显著影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