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连续走高,养殖户们赚到钱了吗?

端午节前,许多居民发现猪肉悄无声息地涨价了——

“这些天猪肉一天一个价儿,这不昨天还13块5呢,今天涨到14块了。”

6月13日,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的一处农贸市场里,招牌写着大红门鲜肉的肉摊摊主告诉记者,现在猪后腿肉每斤14元,整排骨每斤22元,近两个月猪肉有多次小幅涨价。

除了菜市场,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超市生鲜柜前,记者看到不少人在选购猪肉,生鲜柜的价签上写着:精选后腿肉16.88元/斤,鲜肋排36.98元/斤

“最近猪肉开始涨价了,我想着趁现在涨得还不多,就多买点肉冻在冰箱里。”消费者王女士说。

5月中旬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较快回升。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从3月第1周的每公斤14.65元回升至6月第1周的每公斤17.75元,累计上涨21.2%。

其中,5月下旬之后猪价上涨速度明显加快,5月最后1周和6月第1周生猪价格单周分别环比上涨6.7%和6.3%。

图片

生猪价格上涨,养殖场户资金压力缓解

“猪价涨上来了,可算是挣到钱了。”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的一位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今天刚刚按9元/斤的价格,卖了7头肥猪。

“今年3月份生猪价格触底反弹,扭转了自2022年10月份以来的下跌态势。从历史规律来看,正常年份春节后的3、4月份属于猪肉消费淡季,猪价一般低位运行。在市场调节和产能调控共同作用下,养殖场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今年淡季生猪市场供需关系较早得到改善。”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说。

受猪价长时间低迷影响,2023年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76元,2024年1—4月份平均亏损80元。2024年一季度末,22家上市猪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64.9%,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70%警戒线。

随着近期生猪价格持续回升,生猪养殖实现扭亏为盈,养殖场户资金压力明显改善。据测算,6月第1周平均盈利约300元,回到正常盈利水平。在当前畜禽产品价格总体低迷的情况下,生猪价格率先走出低谷,有利于推动牛羊禽肉价格回升,增强养殖场户信心,稳定基础产能。

猪价回暖的根本原因——供需形势好转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督促指导各地出台落实方案,落细相关调控措施,引导生猪产能有序调减。目前全国生猪产能调减基本到位,养殖恢复正常盈利,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猪价回暖的根本原因还是生猪产能基本调减到位,市场供应过剩压力缓解,生猪供需形势好转。”王祖力认为。

据监测,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6万头,同比下降6.2%,较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394万头。

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下降,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全国新生仔猪数量高位回落,经过6个月的育肥周期,今年4月份之后生猪上市量相应减少。

“从市场情绪来看,随着5月份中下旬猪价反弹,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现象增加,进一步改变了短期的供给结构,带动猪价快速上涨。”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说。

图片

随着猪价上涨,养殖场户看涨情绪渐浓,压栏养大猪现象明显增多。部分二次育肥场户看好市场行情,也与屠宰企业“抢猪”。

据监测,5月份全国规模猪场购入100公斤以上大猪继续育肥的数量比4月份增长17.4%。专家认为,随着近年来生猪产销信息日益透明,养殖场户更容易形成一致性的价格预期,在一些关键时点可能会放大猪价涨跌幅度。

同时,消费回暖和进口减少也推动了猪价上涨。消费方面,随着猪肉消费淡季结束,猪肉市场需求逐渐增加,加上端午节备货需求较为旺盛,进一步推高了短期猪价。根据季节性消费规律,5、6月份猪肉消费需求通常比3、4月份多5%—10%。

进口方面,今年前4个月进口猪肉34.0万吨,较上年同期下降48.4%,处于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消费来看,端午节日消费短期提振消费需求,支撑了猪价的继续上涨。短期来看,猪肉消费仍然处于淡季,猪肉供给仍然较充裕,猪价快速反弹后可能会面临阶段性回调。今年下半年供给相对充裕,消费需求逐渐季节性回升。”朱增勇说。

下半年消费旺季猪价还可能回升,但很难大幅上涨

“总的来看,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区域,下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会有所下降,但降幅有限,下半年消费旺季猪价还可能回升,但猪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王祖力说。

从能繁母猪看,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96万头,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5%,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正常保有量的92%—105%),下半年稳产保供的基础扎实。

从生猪出栏看,去年12月份至今年5月份,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同比下降7.0%,预示着接下来的半年内,生猪出栏上市量将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但考虑到猪价回升后压栏和二次育肥增加的情况,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猪减肉不减”。据测算,一个月内全国生猪平均多压栏10天出栏,将相应增加约30万吨的猪肉供应,这对后期猪价可起到一定的“削峰”作用。

“随着猪价上涨,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情绪升温。生猪出栏体重增加,有可能会导致‘猪少肉不少’的情况。如果市场盲目的压栏惜售和大范围的二次育肥,会使后期猪肉供应形成‘堰塞湖’。希望广大养殖场户要看清趋势、看准行情,合理安排出栏时机,及时锁定利润,落袋为安。这既能满足当前的市场供应,又不会影响后市猪价回升幅度。”

王祖力说,长期来看,生猪养殖可能已经进入到“微利”时代。在微利时代,养殖成本高的行业主体,必然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所以,养殖场户一定要做好猪场的管理,防好疫病,增效降本,这样未来才能在行业有生存空间。

图片

“猪价总体处于上升通道中,后市供应标猪少而肥猪多,如果养殖场户把标猪、肥猪都压栏,后期猪价就不好涨了,因此建议养殖场户看准猪价上涨机会有序安排出栏,同时把猪养好,注重夏季的降温与保健。”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梯队分析师李鹏程说。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生猪产能调控工作,落实落细各项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 督促落实新修订的产能调控方案,压实稳产保供属地责任,优化产能调控机制,适时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确保生猪产能处于合理水平。
  • 精准开展生产预警,在猪价较快上涨时段,引导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生猪,防止过度压栏和集中出栏使价格急涨急跌;
  • 同时,把住能繁母猪存栏量这个“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慎重增加母猪饲养量,避免明年春节后消费淡季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
  • 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疫情监测排查力度,落实、完善常态化防疫措施,强化检疫、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做好汛期环境清洗消杀和因灾死亡生猪无害化处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