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养猪专利的背后是“垄断”?

近年来,多家猪企开始申请专利,主要用于生猪养殖。据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用于荧光定量PCR的DNA稀释和保存液”的专利(公开号CN202410281235.6),申请日期为2024年3月。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则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猪舍音频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的专利(公开号CN202410474343.5),申请日期为2024年4月。

许多人当前我国生猪养殖已变得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化,涵盖了生物技术、环境控制、饲料优化等多个方面。申请专利不仅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还能提升养殖效率、改善动物福利和优化生产环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但我认为说得不够全面,还记得2018年的5G标准之争吗?当时,国人的愤怒集中在一家“电脑公司”身上,因该公司在投票中将关键一票投给了高通,导致华为以23票对24票的微弱差距失去了短码的话语权,最终“该企业”引发了爱国人士的讨伐。

许多人认为,在2G/3G时代,无线通信的核心专利一直被高通掌控,5G标准被其垄断也无可厚非。然而,华为选择使用Polar编码并不仅仅是为了专利,更是为了争夺话语权,摆脱中国公司长期以来的跟随者形象。

简单来说,拥有话语权意味着可以制定标准,其他企业要想进入这一行业,就必须遵循你的标准,并更换设备以适应这些标准。试想一下未来全球都用中国的网络设备,中国的精工制造业的场景会是什么样的。

在行业竞争中,设备的先进性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拥有“话语权”。以欧洲市场为例,即使你拥有顶尖的生产设备,如果不符合当地环保标准,产品同样被淘汰。这种情况下,标准成为行业的决定性因素,它的实施最终会影响到每一个行业参与者。

回到养猪行业,在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养猪只需认真管理,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做。然而,随着规模化的进程,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垃圾猪”“泔水猪”等名词,而这些负面标签往往被贴在散户身上,而随着负面新闻的增多,资本背后推动制定了所谓的养猪标准。这种高标准的实施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而技术创新也会促使标准进一步提升。循环往复,养猪行业的门槛变得越来越高,对于散户而言,未来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将变得愈加困难。

此前某养猪大企业执行总裁表示,散户很难再回来。其实他的表述很委婉了。而我认为散户在当前不仅是因为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短缺,更加关键的是当前养殖环境不利于散户养殖。这才是“散户很难再回来”的根本原因。

大企业为了追求现代化,投入巨资采购各种先进设备和专利,这无疑在技术层面上推动了养猪业的现代化进程。然而,这种高度的现代化是否真正必要,是否能够使得广大养殖户,特别是小散户受益,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面对“大环境”的不利局面,谁能为农民带来普遍的经济利益,谁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才是关键。所以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所谓的“现代化革新”可能更多是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策略。

养猪业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更应关注如何在“大环境”中创造一个更为公平、有利于各规模养殖户共同发展的生态。在没有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之前,所谓的现代化革新,可能仅仅是一种表面功夫,难以触及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应更多考虑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养殖户实际利益之间的关系,确保现代化进程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养殖户,特别是散户,帮助他们克服当前面临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