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回顾及2024年行情展望

摘 要:通过对2023 年生猪市场供应、价格走势、养殖效益、规模化水平、消费与进出口等方面的深入剖析,该文认为2023 年生猪市场供应整体充足,能繁母猪存栏量回调不及预期,全年猪价低位运行,但波动幅度有所趋缓。猪价的持续低迷使得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经历了 “史上最长亏损期”。与此同时,猪肉消费量重新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水平,生猪产业素质也不断增强,进出口回到正常水平。展望2024 年,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生猪产能窄幅波动。排除异常因素影响,预计一季度猪价或继续保持相对低迷态势,二季度开始将逐步好转,下半年行情总体会好于上半年,但受国际形势、政策调整、消费者信心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猪价格仍存在不确定性。为应对潜在风险与挑战,该文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毫不松懈非洲猪瘟等重大疾病防控、多措并举拉动猪肉消费增长、提升行业预警能力和稳定市场不安情绪、优化库存管理和拓展冻品库存销售渠道、加大力度落实产能调减措施等。

关键词:生猪;形势回顾;行情展望;不确定因素

1、2023 年生猪产业发展形势回顾

1.1 生猪产能缓慢回调,市场供应较为充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度从4200 万头左右大幅下滑至3000 万头左右的低位水平[1]。在市场的拉动和政策的推动下,2021 年6 月份,全国生猪产能比计划提前半年恢复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的正常年份水平。2023 年以来,因行情持续低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进入去产能周期。截至2023 年12 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4142 万头,为4100 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0%;与2022 年12 月份4390万头的阶段性高点相比,下降5.6%,降幅相对较小。与上一轮去产能周期(2018 年5 月—2022 年3 月)超过10%甚至20%的产能去化幅度相比,自2022 年4 月开启的新一轮周期产能降幅明显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72662 万头,同比增长3.8%;猪肉产量为5794 万t,同比增长4.6%;生猪出栏及猪肉产量均创下2015 年以来新高,市场供应充足(图1)。

图片
图1 2022 年1 月-2023 年12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月度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

1.2 猪价持续低迷,“猪粮比价” 多次跌入一级预期区间

2023 年上半年,全国活猪及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活猪价格整体在14~16 元/kg 震荡。进入7 月下旬,猪价才开始较快回升。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图2),2023 年8 月第4 周,活猪价格达到17.21 元/kg,较2023 年7 月第2 周的年内低点上涨21.3%,9 月开始猪价连续下跌,直到12 月,活猪价格再次跌破15.0 元/kg。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反映生猪养殖盈亏情况的“猪粮比价” 指标,多次进入 《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国家先后3 次启动冻猪肉收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从价格波动幅度来看,2021 年生猪平均价格为20.7元/kg,当年月度价格最大价差为22.7 元/kg;2022 年生猪平均价格为19.0 元/kg,当年月度价格最大价差为13.9 元/kg;2023 年生猪平均价格为15.4 元/kg,月度价格最大价差降到3.0 元/kg以内,猪价波动幅度明显趋缓。

图片
图2 2018—2023 年生猪价格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1.3 2023 全年有10 个月亏损,生猪养殖经历“史上最长亏损期”

虽然2014 年生猪养殖也是亏损年,但全年12 个月中亏损的月份为9 个,受低猪价影响,2023 年却达到了10 个,生猪养殖全面亏损并且比2014 年亏损时间更长。2023 年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图3),2023 年养殖场(户)仅8月和9 月实现盈利,其他月份均亏损。按加权平均计算,2023 年养殖场(户)每出栏1 头商品猪平均亏损76 元,是2014 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亏损的年份。业内普遍认为,2023 年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 “史上最长亏损期”。持续亏损不断加大养殖端经营压力,不少养殖场(户)被迫退出生猪养殖行业。网络消息显示,2023 年负债率最高的五家中国养猪上市公司(正邦科技、傲农生物、天邦食品、京基智农、新希望)纷纷 “断臂求生”,转让股权或出售资产,因资金链断裂,正邦科技于2023 年正式易主,控股股东变更为双胞胎农业[2]。

图片
图3 2017—2023 年生猪养殖头均纯利润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1.4 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持续增强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图4),2023 年全国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68%以上,比2022 年提升约3%,比2018 年提高约19%。据统计,2023 年出栏量全国排名前20 位的养殖企业共出栏生猪1.99 亿头,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28%(图5),同比增长19%[3]。随着散养户的不断退出,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规模养殖企业通过建设高标准猪场和使用现代化养殖设施装备,不断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动生猪产业素质不断增强。根据微猪科技和新猪派联合发布的《2023 年养猪行业数据年度报告》 显示,2023年断奶母猪断奶后7d 内配种占比较2022 年提高1%,达到82.27%,对应平均断配间隔缩短1.35~8.62 d;全年配种分娩率为80.33%,较2022 年增加2%,母猪配怀性能持续提升[4]。

图片
图4 2012—2023 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图片
图5 2018—2023 年我国排名前20 的头部生猪养殖企业全国市场占比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猪业高层交流论坛资料整理。

1.5 消费有所增长,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保持较高水平

非洲猪瘟疫情一度严重影响全国居民猪肉消费量。根据猪肉产量和进出口数量综合测算(表1),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的生猪产能大幅下滑,导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由2017 年的人均40.1 kg,快速下降为2019 年的人均31.9 kg,累计减少8.2 kg,降幅达到20.4%;2020 年,虽然人均表观消费量略有增加,但也仅为32.2 kg,与非洲猪瘟疫情之前2017 年人均40 kg 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21 年,随着生猪产能的快速恢复和猪肉产量的明显增加,再加上猪肉进口数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重新回到非洲猪瘟疫情之前2017 年的水平,为人均40.1 kg。2022 和2023 年,全国居民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在2021 年恢复正常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分别达到人均40.5 和42.2 kg。

表1 2017—2023 年猪肉产量及消费量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及笔者计算。

1.6 猪肉进口回归正常,出口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图6),2023 年我国猪肉进口总量155.1 万t,较2022 年同期的176.0 万t,下降11.7%,基本回到非洲猪瘟疫情前的正常年份水平。从月度情况来看,2023 年除1 月份猪肉进口量为21.5 万t 外,其他月份基本保持在9 万~17 万t,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从进口来源看(表2),巴西超越西班牙成为我国第一大猪肉进口来源国,其次为西班牙,第三为加拿大,3 个国家猪肉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5.9%、24.6%和8.5%;美国、荷兰和丹麦猪肉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比重均在7%~8%[5]。有研究表明,我国的生猪生产单位成本远高于上述养猪生产国,国际竞争力较弱[6,7]。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近几年我国猪肉出口明显减少(图7),2023 年出口量为2.7 万t,同比下降2.2%,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

表2 2023 年我国猪肉进口来源结构

图片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片
图6 2005—2023 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图片
图7 2005 年以来我国猪肉出口量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当前生猪产能去化进度评估

2.1 基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维度评估生猪产能去化进度

对2024 年生猪行情趋势进行展望,核心在于评估当前产能去化进度。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2 年末的4390 万头降至2023 年12 月份的4142 万头,降幅仅为5.7%,产能去化进展缓慢、幅度有限。

2.1.1 绝对量维度

从绝对量水平看,全国能繁母猪的合理保有量水平为4100 万头时能够确保产业保持正常的盈利水平。但2021—2023 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高于4100 万头。尽管2023 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但12 月末仍较正常的4100 万头高出42 万头。因此,从绝对量维度来看,2023 年12 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了市场需求,而12 月份释放的猪肉产量需要10 个月的生产周期才能到达市场端,如果消费在2024 年10 月份保持正常水平,当期的猪肉供应仍然会处于过剩状态。基于此,市场不仅对2024 年上半年的消费淡季持悲观预期;也对下半年的消费旺季缺乏信心。

2.1.2 相对量维度

从相对量水平看,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2年末的4390 万头降到2023 年末的4142 万头,降幅为5.7%。一般情况下生猪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产能的大幅度回调。产能下降导致产量大幅减少,从而推动价格上涨。在2006—2010 年这轮周期中,2006 年的蓝耳病疫情导致当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了约20%,最终在2007—2008 年上行周期过程中,生猪月度价格累计上涨了183.1%。若按时点价格计算,该轮周期涨幅可达200%。在2018-2022 年这轮周期中,非洲猪瘟疫情导致产能下降了31.1%,导致在2018-2020 年上行周期过程中,生猪月度价格累计上涨251.5%。按时点价格计算,该轮周期涨幅超过300%。因此,可以看出生猪产能下降10%,基本上可以实现新一轮周期价格上涨100%,即产能下降20%,价格大约能涨200%;产能下降30%,价格大约能涨300%。

2.2 新一轮(2022 年4 月至今)生猪产能去化进度缓慢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本轮生猪产能去化进度缓慢的原因主要有3 个方面:一是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行业稳定性增强。从不同规模养殖场(户)特征来看,规模养殖场经营行为相对较稳定,规模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使得产能去化变得相对困难。二是2023 年上半年市场经营主体普遍对下半年市场有较好预期,产能去化意愿不高。三是2023 年以来,养殖企业现金流资金链压力并未如市场普遍预期般严重。2023 年猪价较低时约为14.00 元/kg,这基本上相当于1 头出栏生猪的现金成本,即去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外的成本。因此,部分养殖主体的现金流压力虽然较大但仍在可承受范围内,上市公司负债率水平较高,是因为其养殖成本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3 新一轮(2022 年4 月至今)生猪产能去化对未来生猪价格的潜在影响

如前所述,按照过去两轮周期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如果产能下降10%,价格基本能够实现100%的涨幅。因此,当前5.7%的产能去化幅度意味着在未来生猪价格上行周期过程中,价格的峰值可能会较行业低谷期的水平有50%左右的涨幅。行业普遍认为2024 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低点会比2023 年更低,预计可能会在12.00 元/kg左右。因此,如果有大约50%的上涨潜力,那么价格峰值可能达到18.00 元/kg 左右,这也意味着2024 年低迷期的价格必定会低于生猪养殖成本,全年的均价水平可能与成本价持平,即大约16.00 元/kg 左右,最低价可能在12~13 元/kg,低迷期和高峰期的价格存在着较大差异。

3、2024 年生猪行情趋势展望

3.1 供给趋势

从供给方面来看,2023 年10—12 月是蓝耳病和仔猪腹泻等疫病高发期,尤其是春节前后。从市场反馈信息看,2023 年生猪行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可以说是行业发展的低迷期,疫情风险相较2021 年和2022 年更为复杂。2024 年上半年行业可能仍将经历一轮低迷期,疫情风险仍需高度关注。

3.2 消费市场景气度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猪肉消费量。另外,猪肉消费主力群体逐渐年轻化,年轻消费群体对猪肉的消费偏好逐渐转向使用更多鸡肉等产品的快餐和外卖,会进一步削弱猪肉的刚性需求和季节性效应。受这些因素影响,预计2024 年猪肉消费增长潜力不大,或与2023 年水平相当。当然,若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或能拉动猪肉消费增长。

3.3 生猪市场情绪

市场情绪可能会影响猪周期节奏变化,而市场信息透明度提升,很容易让行业形成一致性预期。2022—2023 年,猪价波动较往常相对异常,当认为价格应上涨时,反而一路下跌。目前,行业又形成了相对一致的预期,即2024 年下半年将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届时市场行情可能会比较乐观。然而,在预期向好的情况下,进一步去产能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导致生猪产能长期处于相对过剩状态,猪价难以出现显著回升,给生猪养殖主体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

3.4 猪肉冻品库存

目前,猪肉冻品库存依然处在高位。2024 年上半年,生猪冻品出库的压力仍然非常大。与2023 年上半年相比,2024 年上半年的入库需求可能相对较少,因此需求侧支撑相对较弱。受此影响,2024 年上半年价格的低位可能会比2023年上半年更低。

3.5 能繁母猪生产效率

截至2023 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2022 年末的高位下降5.7%。如果生产效率提升幅度较大,目前的产能去化幅度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掉。假如生产效率提升2%~3%,实际的产能去化幅度可能只有2%~3%。养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和周边养殖场户生产效率的变化情况,准确评估产能去化的实际幅度。

4、对策建议

4.1 毫不松懈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

要将非洲猪瘟防控作为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8],压实主体责任,加强生猪养殖场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学监测与检测,科学优化疫情上报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在非洲猪瘟疫情管控中的作用,严格疫情处置,落实养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屠宰、销售和食品生产经营等环节的监管,强化与猪相关的各个流通环节的消毒工作,尤其是乡镇综合类市场,严禁销售和加工来源不明的、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生猪及相关产品。

4.2 多措并举拉动猪肉消费增长

一方面,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生猪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使其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增强消费者对猪肉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市场供需关系、优化养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合理控制猪肉价格,使其符合消费者的购买力。

4.3 提升行业预警能力,稳定市场不安情绪

完善生猪市场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对生猪产业的有效调控,确保监测预警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基于数据分析,对生猪市场进行科学预测,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关注生猪期货对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开展金融创新研究,探寻通过期货市场服务我国生猪生产的新途径。

4.4 优化库存管理,拓展冻品库存销售渠道

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系统,科学进行库存规划,实时监控冻品的库存量、存储时间和质量状况,确保库存量既不过多也不过少,避免库存积压和浪费。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冻品的生产量和库存量。同时,根据销售情况和库存状况,适时调整价格,促进销售和库存的良性循环。

4.5 加大力度落实产能调减措施

在生猪产能过剩的当下,各级农牧部门要通过提醒、约谈等方式,督促产能调控基地履行调减产能责任,推动过剩产能去化。对能繁母猪存栏量超过合理范围的县区,要严格新建猪场审批,特别是暂缓种猪引进,将产能调控真正落实到位。

5、小结

2023 年受疫情和产能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低猪价导致2023 年生猪养殖全面亏损,是自2014 年以来首个全年算总账亏损的年份,持续亏损不断加大养殖端资金压力。随着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的不断完善,预计2024 年生猪产能窄幅波动,总体将稳定在合理区间。但受生猪产能总体充裕、母猪生产效率提升、冻品库存水平仍较高等因素叠加影响,2024 年猪肉供应压力仍然不小。从不同角度对2024 年供需形势进行分析,排除异常因素影响,预计一季度猪价或继续保持相对低迷态势,二季度开始将逐步好转,下半年行情总体会好于上半年。但也可能会受到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消费市场景气度、生猪市场情绪、猪肉冻品库存以及能繁母猪生产效率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未来,应该从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防控、拉动猪肉消费增长、提升行业预警能力、优化库存管理、落实产能调减措施等方面着手。生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生猪形势对于促进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提升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陈锐,陈南,等.2022 年中国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及2023年趋势[J].中国猪业,2023,18(2): 13-18.

[2]牧食记.中国负债率最高的五家上市猪企纷纷 “断臂求生”[EB/OL].https://mp.weixin.qq.com/s/NEsQOotvwRlXJJ_YmnlPdQ,2023-11-27.

[3]新猪派.2023 年TOP20 猪企生猪出栏量[EB/OL].https://mp.weixin.qq.com/s/HONOfe5znHeHl7rDH_fsdQ,2024-01-15.

[4]微猪科技和新猪派.2023 年养猪行业数据年度报告[EB/OL].https://mp.weixin.qq.com/s/jnaZsrxISDHYbtK3gNHZ_Q,2024-1-27.

[5]王祖力,石守定,孙志华,等.2021 年上半年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后市展望[J].中国畜牧业,2021(14): 42-43.

[6]郭惠武,张海峰.中国生猪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9,55(7): 157-163.

[7]李文丰,谢铿铮,张海峰,等.我国生猪生产成本及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猪业,2022,17(6): 13-16.

[8]辛翔飞,王祖力,刘晨阳,等.新阶段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形势、问题和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23(8): 4-16.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