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海洋渔业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行业将向着规模化养殖、集约化加工、纵向协同和横向整合转变 [图]

行业概况

海洋渔业是指从事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的生产事业。海洋捕捞属采集性工业。海水养殖分为鱼虾类养殖、贝类养殖和藻类养殖三大类。海洋渔业因离海岸的远近不同,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我国海岸线长、大陆架面积大,沿海有暖、寒流交汇,沿岸岛屿星罗棋布,港湾较多,滩涂面积广阔,这些都是发展海洋渔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海洋渔业,可为人民提供大量的动物蛋白质,为外贸提供重要商品,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对发展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

图片

我国海水养殖业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从零开始快速发展,1992年我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海水养殖生产国,并一直稳居世界首位。同时海水养殖业在我国大农业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沿海地区,海水养殖已经发展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和渔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

图片

随着海洋渔业的快速发展,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对近海捕捞强度进行有效控制,增强外海和远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海水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增长渔民收入;提高渔船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形成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促进渔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图片

海洋渔业产业链贯穿整个产业环节,包括从海洋渔业捕捞、海洋渔业养殖起,到海洋渔业产品加工、流通的所有环节和整个流程。由包括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海产品加工等主导部门,和物流、销售、渔具和渔船制造等辅助部门,所构成的一个比较复杂的产业网链。

图片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智能、绿色和深远海养殖稳步发展,海洋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进一步提升。整体来看,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稳步增长,近海捕捞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海洋渔业呈现以海水养殖为主,近海捕捞为辅,远洋捕捞稳定发展的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捕捞量约为1185.76万吨,海洋养殖量约为2295.28万吨。

图片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后,海洋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海水养殖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水养殖业。我国海洋渔业受政策和资源双重因素影响,产值整体保持增长态势,截止到2022年我国海洋渔业总产值达6661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值2277亿元,海洋养殖产值4384亿元。

图片

竞争格局

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参与者数量众多,大至上市企业,小至个体渔户,行业整体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充分。海水养殖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獐子岛、东方海洋、好当家、中鲁远洋、中水集团等企业。在国内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海水养殖行业整合趋势已经出现,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管理工业化的“四化”发展理念将逐渐成为海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方向。产业资本在业内进行投资、并购,海水养殖行业未来将在资金、品牌、技术方面展开竞争,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渐提升,新的产业格局将逐步形成。

图片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首家获得MSC虾夷扇贝渔场认证企业,集团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有质量增长”、“低碳、生态、绿色”的经营理念,围绕“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流通”的国际化运营,努力打造世界海洋食品服务商,为消费者奉献“幸福家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0.21亿元。

图片

发展趋势

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主要海洋大国纷纷投入远洋渔业。我国是全球海洋捕捞第一大国,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均位居世界前列。由于我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晚,相对于美国、挪威、日本等海洋强国,在作业方式、装备水平及资源探测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因此,需进一步发展现代化远洋渔业,建设智能化、机械化船舶,提高深海捕捞和渔业装备技术;形成集捕捞、深加工、流通为一体的远洋渔业价值链,增加水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我国远洋渔业资源开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海水养殖在海洋渔业生产中比重的逐渐提升,其将成为未来海水产品的重要来源。我国海水养殖业较发达国家仍处低水平,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创新养殖技术和养殖品种、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实现海水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总之,未来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趋势将是集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深加工、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海洋渔业。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