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肉牛产业景气几何?

导读:俗话说“家缠万贯,带毛的不算”。2023年肉牛市场进入下行通道至今, 很多养牛人纷纷用这句话自嘲。由于目前市场行情并不明朗,养殖户补栏意愿偏低。当前大家普遍关注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肉牛行业能够重新回到景气区间。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2024年的肉牛市场恐怕很难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供应端仍然过剩

2024年肉牛市场供应仍然处于过剩局面。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前期犊牛购买及饲喂成本过高,而现今肉牛出栏价格大幅回落所形成的剪刀差导致肉牛养殖亏损严重,基础母牛淘汰量明显增加,导致肉牛市场供应增加。以山东为例,淄博、章丘、青州等地肉牛养殖以散养户为主,养殖模式多为自繁自育,目前该地区清圈的养殖户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当地屠宰户反馈近期屠宰的育肥牛中,60%-75%为淘汰母牛和育肥母牛。

第二,养殖端对于肉牛市场后市预期不佳,普遍认为市场价格有继续回落的风险,部分育肥牛尚未达到最佳出栏体重便提前出栏,无形中增加了肉牛市场的供应量。

第三,淘汰奶牛数量增加。2023年起乳品行业利润萎缩,消费不足导致原奶供应呈现阶段性过剩的局面,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较2021年最高峰4.5元/公斤下跌至目前的3.51元/公斤,跌幅达到22%。乳企普遍缩量收购,养殖场原奶订单不足,奶牛淘汰数量增加。这部分淘汰奶牛基本进入屠宰端,导致牛肉市场供应增加,对肉牛市场形成挤压和替代。

消费端需求不足

从消费端来看,肉牛市场呈现增幅放缓甚至略有缩减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肉类消费习惯仍处于变革期,包括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偏低导致全国人口连续三年下降,禽肉、水产、蛋奶等产量上升带来的动植物蛋白获取途径更加多样,以及机械化程度提升、居民日常劳动强度下降等在内的种种因素,都在深深的影响肉类市场的消费。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来看,2016年到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21年达到人均消费2.5公斤的最高水平,随后进入平稳运行状态,2022年依然保持在这一消费水平没有增加。2024年,牛肉的消费量情况也很难增加,北方主产区屠宰企业多数表示今年的成交情况仅为去年同期的30%-50%。

无论后续宏观环境如何变动,供需关系仍是影响价格变化的根本。通过上述分析,肉牛行业供需格局短期难以改变,预计2024年肉牛产业仍将以偏弱运行为主,养殖企业需要重点把控成本,防范风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