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渔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一、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之后,这一新的发展观很快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之中,渔业也不例外。渔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意味着渔业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转向质量和效益。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于着力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渔产品”的需要。五年来,政界和业界以渔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致力于把扩大渔产品内需战略同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密结合,增强渔业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带动渔业国际循环的强大引力,着力推动渔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以及量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学界关注并探索渔业高质量发展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既有文献对于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聚焦点主要体现在10个层面,按研究主题起始年月顺序分别是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或对策、绿色高质量发展、单一产业(如牡蛎、鱿钓、鲤鱼、鲟鱼、鲍、河蟹)的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不同理念或视角(如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金融视角、“大食物观”“双循环”等)的高质量发展分析、休闲渔业的高质量发、高质量发展评价、生态渔业的高质量发展、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其中,绝大部分文献是分析研究区域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省域层面主要涉足广东、青海、黑龙江、江苏、陕西、河北、辽宁、新疆、吉林、福建、海南、河南、广西、山东、浙江等;市域层面主要涉足宁波、濮阳、枝江、秦皇岛、宜昌、温岭、湖州、舟山、大连、铜仁、青岛、南京、武汉、芜湖等;县域层面主要涉足英山、杜尔伯特、莘县等。总而言之,现有文献无论是全国性还是区域性分析研究,其探讨主题都偏重于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方面,其结论与建议较有渗透性、扩散性和指导性,存在应用研究多而理论研究少、对策研究多而政策研究少的现象。

当前,国内对渔业高质量发展拥有美好的向往,并期待着“安全、放心”渔产品的有效供给及其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一种充分均衡的渔业发展观,又是渔业经济发展全方位、系统化的战略方针。鉴于以上认知和分析,本文拟对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进行界定和阐释,并梳理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继而对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进行初步论析,旨在为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并提供一些有益的鉴示。

三、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

(一)概念界定

在现有文献中,关于渔业或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有4条表述。

阎永哲等(2022)认为,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渔业产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予以积极回应并付诸实践,继而给出整个定义。然而,该定义表述不简练,其定义项层次多且未从渔业本身去揭示内涵。石赛玥等(2023)认为,高质量发展的渔业是在内涵上更加注重人民对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合意性,在发展理念上受新发展理念的影响,继而给出整个定义。该定义相对简练,但是其定义项语词未与渔业本身相融合。寻凯(2022)认为,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来实现。然而,该定义项中的“渔业”的外延与被定义项“海洋渔业”的外延是不尽相同的,这有违定义的规则;另外,定义项中的“渔业供给侧改革”应改为“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结构性”一词是不可或缺的。曾现云(2022)将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实现海洋渔业创新发展、稳定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方面进行细化,该表述结合海洋渔业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细化部分的语词如“策略”或“路径”等表述是定义中不能写进去的。

总而言之,上述4条表述虽然涉及“渔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作为下位概念的“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两个不同概念并且内涵揭示中所用到的本质属性又不尽相同,但是其共同点均以不同方式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再则,从4条表述的定义项中可以抽出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科技属性、自然属性、民生属性、产业属性、生产属性、收入属性等本质属性,其中相对独立或具有不相容关系的本质属性对于概念界定较有参考价值。

借鉴“渔业高质量发展”“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作为其上位概念的“高质量发展”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既有定义,并在学习领会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坚持新发展理念,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优质、健康、多元化的渔产品需要,并使渔业创新动力更加强劲、资源环境更加良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生产效率更加高效、产品质量更加优质,经营者素质更加优良、从业者收入更加可观、国际竞争力更加强大、经济效益更加向好的可持续发展渔业新质态。

(二)概念特征

本文界定的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蕴含着多维性、趋优性、民生性和动态性等主要特征。

1. 多维性

渔业高质量发展是渔业领域内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而新发展理念也是对是否实现了渔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准则。由系统层指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反映渔业发展的状态层指标“创新动力、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从业者收入、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等,也是渔业高质量发展质态和成就的表征性指标,具有非常丰富的要素进而凸显其多维性。

2. 趋优性

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决定了渔业生产经营及其经济运行必须是质量和效率导向型的,就是要体现诸多状态层指标或者“质量第一”或者“效率优先”,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可持续渔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渔业系统的各个状态层指标而言,其质量和效率总是趋优的,可以说“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3. 民生性

渔业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还是民生导向。从民生视域看,渔业高质量发展要提升渔产品质量的合意性,解决“好坏”“满意不满意”的问题。从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视域看,渔产品质量高是渔业发展质量高的核心,亦是最主要的抓手。渔产品质量高低对城乡居民美好饮食生活满足程度影响最为直接,决定了渔业发展能否实现从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而能够带来城乡居民整体福利水平上升乃至更广范围民生需求的满足。

4. 动态性

城乡居民美好生活对“优质、健康、多元化的渔产品”需要是很复杂的,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为了迎合这一变化,各项状态层指标的质量合意性也要随之不断拓展并呈现出提升的质态。当将这一“因果关系”推演到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时,便赋予了其强烈的动态性。

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新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适时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其主要内容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旨在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新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着发展速度和效能的可持续性,创新涵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道路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是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协调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新发展理念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先导,具有引领性、纲领性和战略性。渔业创新发展注重解决渔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问题,渔业协调发展注重解决渔业发展不平衡问题,渔业绿色发展注重解决渔业“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节水型和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安全、放心”水产品生产问题,渔业开放发展注重解决渔业内外联动、国际竞争力问题,渔业共享发展注重解决水产社会福祉及从业人员增收问题。

(二)质量经济学理论

“质量”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20世纪50年代初,约瑟夫·M·朱兰首次提出质量经济性概念。质量经济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质量,以获得尽可能多收益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质量管理中发现企业的知识数量及其结构对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而形成了研究知识、质量和经济性之间关系,并探索企业长期竞争力来源的学科——质量经济学。狭义质量经济学是一门从经济和经济学角度全面研究质量问题的经济效益学科;而广义质量经济学则是一门研究质量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质量范畴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提高质量的社会经济条件的科学。质量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质量经济效益学,是专门研究质量与经济效益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的学问;而质量经济性分析又是质量经济效益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 。质量经济学理论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分析范式,有助于解决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动力源泉、经济效益、经济调控政策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渔业经营体生产效能的提升、渔产品质量“三全管理”即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等都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三)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产业结构升级的概念,可追溯至1960年罗斯托提出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产业结构升级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三个层面上的转移”:一是三次产业重心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向第三次产业的转移;二是要素密集度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的转移;三是产品形态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再向最终产品的转移。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经济不断发展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时下,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新趋势呈现出三次产业的融合、产业结构的软化、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以及分化为第四产业的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并揭示其发展演化规律。破解渔业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渔业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都离不开渔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绿色经济理论

绿色经济这一措辞最早出现在大卫·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的蓝图》著作里,但没有明确的概念。绿色经济的概念外延经历了三次扩展:生态系统目标导向、经济——生态系统目标导向、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视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认为,绿色经济是指带来人类幸福感和社会的公平,同时显著地降低环境风险和改善生态缺乏的经济。此为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关于绿色经济的概念阐释。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式有三个维度:一是以经济系统的效率为核心的效率导向的绿色经济发展;二是以生态系统的极限为核心的规模导向的绿色经济发展;三是以社会系统的公平为核心的公平导向的绿色经济发展。故而,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应当因地制宜、有所选择地吸收上述效率导向、规模导向和公平导向下的发展理论以及发展政策。从发展目标而言,绿色经济的最终目标必定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

 绿色经济理论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并助推渔业高质量发展在渔业绿色技术研发与绿色生产、水产品绿色流通、区域渔业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渔业经济核算等方面的深度扩展。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1978年,可持续发展概念首次正式出现在国际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文件里。然而,对人们思想和发展政策产生重大影响要待到1987年的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发表之后。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的践行。目前,布伦特兰的定义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该定义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此后,对于不可持续性问题延伸出一些不同范畴的理解:自然主义者认为,今天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是由近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所造成的;经济学者又认为,环境污染与破坏是由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所产生的;而社会学者则认为,社会经济不可持续的主因是由收入分配不平等和贫富不均所导致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资源的永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根基,而渔业高质量发展则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渔业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破解、囿于传统发展观的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渔”问题的解决等都需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

五、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依据

(一)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刻变革的有力推动

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将引领更加充分发展、更加均衡发展的经济社会进入新阶段。渔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响应政策并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场中长期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渔业发展历经现代渔业(发起年份2007年,下同)——渔业经济新常态(2015年)——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渔村渔港振兴(2018年)的有序推进,在生产效率、提质增效、优化要素配置、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建设、渔业渔村现代化等层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其既有发展观、数量型增长战略、中长期宏观调控等方面所导致的路径依赖、瓶颈因素和短板制约亦内在地决定了渔业的未来发展必须彻底变革以往发展理念,向高质量发展过渡和转型。尤其是,累年实施并全面推进的渔村振兴战略必须走“质量兴渔”之路,水产社会福祉及其渔业从业者的增收必须得以保障并持续提升。

(二)破解渔业经济发展困境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渔业生产力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渔产品的需要,也不能实现水产社会及其渔业从业人员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故而,基于渔情和产业发展规律,渔业发展应健全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更加注重资源养护、环境友好,更加注重生态安全和渔产品质量安全,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更加注重渔民民生,更加注重国际竞争力。申言之,破解渔业经济自身发展困境的这些现实性诉求可归于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渔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渔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渔业发展观念的转变,也是渔业增长模式的转型,更是对渔业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推动。

(三)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渔业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和践行是漫长而深远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指维持生态平衡、增进经济福利、提升生活品质、减少能源消耗、治理约束得当的渔业发展模式。在国内学界早期触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从1996年开始,而政界通过正式文件确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1997年。尔后,学界、政界和业界广泛凝聚共识并形成合力,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或不同途径坚持不懈致力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往渔业产业结构优化、现代渔业建设、渔业经济新常态的开启、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是把渔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付诸实际行动的践行方式,而渔业高质量发展则是时下体现新发展理念并从多维层面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更加全方位的践行方式,这从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界定里也得以窥见。现代渔业唯有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显著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渔业高质量发展是一种渔业发展的方法论,是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