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散户不愿意再养猪了?
2011年,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也就是说基本每个村子都会有养猪的,他们通过养猪获取收入,支撑家庭的开支,猪不仅是他们的经济支柱,更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到了2021年,全国生猪养殖场户已经降到1600万户,农村养猪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说没有农村没有“村味”了。
养猪本来是农民们在农村谋生的最后一线希望,是他们获取利润的生产方式。一旦你剥夺了这个机会,农民就会无奈离开农村。没有了农民的居住,农村又谈何振兴?没有了农民的支持,农村经济又如何能够繁荣起来呢?那么为何农民不再养猪生存了呢?
养殖成本逐年增高
在过去,农村养猪大多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以自家种植的粮食、蔬菜等为主要饲料,成本相对较低。但随着缩短养猪周期,追求高效率,养猪开始使用饲料,导致养殖成本增高,而种植成本的逐年增高使得养猪成本也在逐年上升。
为了在市场中生存,养殖户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土猪,转而选择国外引进的三元猪。然而,这种改变带来了新的挑战,外来物种的引入和饲料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养猪疾病的增加。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养殖户不得不购买昂贵的疫苗、种猪和饲料添加剂,进一步增加了养猪的成本负担。过去,认真养猪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但现在即使勤奋劳作,养猪却很难盈利,甚至可能会亏本。因此,许多养猪户选择放弃养猪。
劳动力短缺
养猪是一项非常耗人工的工作,过去一家人一起养猪。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家庭劳动力短缺,很多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猪,或者减少养殖数量,因此,现如今农村养猪的大多是年龄较大的人,年轻人很少选择从事养猪这一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舆论导向
近年来,专家们频繁在各种场合宣扬规模化养殖的益处,这导致政策逐渐倾向于支持大型养猪企业。许多地区开始认为散户养殖效率低下,因此限制了散户养猪的发展,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大型养殖企业中。大型养殖企业逐渐垄断市场,对散户形成压制。
与此同时,被专家引导的消费者也开始指责散户养殖不环保,这进一步加剧了养殖户离开养猪行业的现象。
环保要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养殖业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关注。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和粪便等排放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政府和社会开始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实施更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标准,限制养殖业的发展。这种环保压力导致养殖户在经营时需要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和成本,很多养殖户不得不离开养猪行业。
养猪用地的减少
农村养猪的空间和资源也在逐渐减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养猪土地被转为工业园区或城市建设用地,由于工业产值远远高于养猪收益,村集体更倾向于将有限的土地和资源用于其他更有利可图的产业或用途,而不是继续交给养猪户进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