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2024年最新发言,事关龙年猪价!官方:建议养殖场户顺势出栏肥猪

1月23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介绍了国内生猪生产形势及下一步计划,同时建议养殖场户顺势出栏肥猪,避免盲目压栏影响后市猪价回归正常。

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国新网 刘健 摄)

农业农村部:抓好三方面工作 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1月23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表示,2023年生猪市场供应充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年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2023年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将超过68%,比2022年提升约3个百分点,能繁母猪生产效率持续提高,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片
雷刘功( 国新网 徐想 摄)

针对生猪产能偏高、养殖持续亏损的问题,雷刘功表示,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加强生猪产能调控,保持用地、环保、金融等基础性政策稳定,不断强化信息监测预警,引导养殖场户适应性调减产能,顺时顺势出栏肥猪,加快供需回归均衡。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42万头,比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约250万头。

对于后期走势,雷刘功介绍,近期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会商。2023年12月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同比增长3.7%,这些猪将在未来1~2个月出栏,预示着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宽松,春节后生猪养殖很可能延续亏损。同时也要看到随着能繁母猪数量的回调,新生仔猪数量也相应有所减少。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从去年10月份开始,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已经同比下降,这也预示着产能调减取得一定效果。随着生猪产能逐渐回调到合理水平,二季度生猪市场形势有望好于去年同期。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雷刘功表示。

一是强监测。引导养殖场户顺势出栏肥猪,避免盲目压栏影响后市猪价回归正常。紧盯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情况,适时发出预警,引导合理安排生产。

二是优产能。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措施,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属地责任,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督促及时采取补贴、信贷、贴息等政策措施,促使生猪产能处于合理区域。

三是防疫病。加强春季猪病防控指导,抓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强化检疫、调运、屠宰等关键环节监管,及时核查处置疫情。

图片

饲料配方中豆粕的占比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 相当于减少了900万吨左右大豆消耗

另外,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回复了中国日报记者关于减少饲用豆粕进口量的提问。

图片
陈邦勋(徐想 摄)

陈邦勋表示,豆粕是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畜禽饲养量增加,饲用豆粕消费持续增加,成为拉动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目前,我国饲料中豆粕占比偏高,从国内大型养殖企业实践看,有下调空间。2023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就是为了引导饲料养殖行业科学用料,减少豆粕用量,促进节约降耗。

他认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是科学可行的。豆粕是一种高蛋白饲料,动物吃豆粕主要是为了补充氨基酸,根据有关研究,畜禽养殖实际上不需要目前这么高的蛋白消耗水平。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就是采用饲料精准配方和精细加工工艺,配合使用合成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既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又减少了饲料蛋白消耗。实践证明,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不影响畜禽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豆粕用量下降。

饲用豆粕减量既要“节流”,也要“开源”。除了豆粕之外,还有粮食加工副产品、微生物蛋白等多种资源,都可以挖掘利用作为饲料。要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拓展蛋白饲料替代来源,同时想方设法增加优质饲草供应,推进牛羊养殖“以草代料”。

他指出,饲用豆粕减量替代成效明显,还要持续推进。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以来,通过推动养殖生产过程“省吃俭用”,目前饲料配方中豆粕的占比下降到13%,比2022年下降1.5个百分点,按全年饲料消耗量测算,相当于减少了900万吨左右大豆消耗。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持问题导向,从供需两端发力,在巩固提升大豆产能的基础上,在减少豆粕饲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低蛋白日粮技术到位率,开发利用其他蛋白饲料资源,增加优质饲草供给,持续促进畜禽养殖节粮降耗。

图片

猪价低迷加剧行业分化 有的“断臂求生”,有的逆势扩产

截至目前,大部分上市猪企的2023年生猪销售成绩已经“交卷”。

从销量来看,头部企业牧原股份(002714.SZ)、温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000876.SZ)位列前三。2023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 6381.6 万头,同比增长4.3%。温氏股份2023年销售肉猪2626.22万头,同比增长46.65%。新希望2023年销售生猪1768.24万头,同比增21%。

三大猪企的生猪销量虽然都大幅提升,但总收入却基本与2022年持平,甚至牧原股份的收入还出现微跌。销量大增而收入没有同步的背后,主要是2023年猪价持续低迷,这也让行业分化加剧:资金链吃紧的企业在加速去产能,也有企业在行业低谷期规划扩产能。

资金链情况决定是否扩产

2023年全年猪价的低迷使得不少上市公司业绩承压,一些企业开始加速去产能,以达到“断臂求生”的目的。

从全行业来看,去产能也是2023年的整体趋势。据Mysteel农产品123家定点样本企业数据统计,12月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84.82万头,环比减少2.02%,同比减少5.45%。

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023年整体的出栏价格比2022年同期降了20%-30%。2023年全年全行业的平均出栏价是15元一公斤,而各大上市公司当年的平均成本线都在15元以上,所以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只要以养猪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应该都是亏损的,只是亏多和亏少的问题。

冯永辉表示:“2023年,上市猪企中资金比较紧张的几乎都缩减了产能。*ST正邦(002157.SZ)缩减产能的幅度是最大的,比2011年的时候减少了70%左右。此外2023年减幅比较大的还有傲农生物(603363.SH)、新希望等,基本上产能的减幅都在20%-30%。”

冯永辉进一步分析称,许多上市公司前两年扩产扩得猛,负债比较多。而2023年猪价太低,一些到期的债务可能还不起,所以出现了爆雷的情况。上市公司阵营里面多家公司定增发不出,融资融不到,甚至卖企业卖工厂出来筹集资金。

2023年,“江西猪王”*ST正邦就在陷入资金困局之时出售过猪场。不过,也不是所有企业都在2023年选择了去产能,现金流较为充沛而选择扩产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头部企业中,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就选择了扩产能。

公告显示,牧原股份2023年12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大于2022年同期。温氏股份(300489.SZ)则在2023年初接受机构单位调研时就表示,公司首要任务为把现有的4600万头猪场产能充分利用起来,持续提升产能利用率。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2023年6月,对于猪价持续下跌的影响,温氏股份回应称,经营端压力不大,公司现金流充沛,三季度将继续释放产能,全年目标为2600万吨。

2023年12月6日刚上市的德康农牧(02419.HK),首发募资所得款项净额约50%也将在未来三年用于拓展现有生猪和黄羽肉鸡养殖业务。

冯永辉表示,行业加剧分化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之前大家都认为生猪行业是集团与散户之间的竞争,但是2023年不光是集团和散户之间在竞争,集团阵营之间也开始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巨头之间的竞争在2023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最终决定这些上市公司去产能还是扩产能的因素,是各自的资金链情况,他们不再根据对市场的判断做决策了。而且猪价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抬头,很少有企业敢做比较激进的规划来扩产能。

2024年养殖利润或由负转正

2024年猪价走势将如何?从产能角度来说,冯永辉认为2024年的猪价是会起底回升,因为去产能已经达到一定的幅度,会推动整个市场在2024年发生扭转,出现价格回升的态势。但是从需求端的消费能力来说,2024年猪价到底是上涨还是维稳不好判断。

中金大宗商品则在一份公开报告中预测,2024年供给端压力或小于2023年,但价格波动幅度或强于2023年。此外,2024年下半年行业养殖利润或由负转正。从产业链角度看,原料价格下跌传导至饲料端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中金大宗商品预计,在豆粕价格走低,叠加国内谷物供给充裕的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成本生猪养殖成本或回落至14-15元/千克附近,不同企业可能成本有所差异。结合猪价分析,2024年春节后,养殖利润或仍维持亏损,随着猪价在二季度中旬企稳回升,叠加饲料价格自身回落,2024年下半年养殖利润或得到有效修复,但猪价上行空间有限,行业或大概率进入微利期。

温氏股份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整体来看,公司对2024年的猪价持谨慎乐观的态度,2024年猪价理论上应好于2023年全年平均水平。

新希望则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上表示,2024年公司在猪产业上的整体思路是“降成本,提质量,调结构,稳规模”。对当前阶段的成本降低而言,生产质量改善能带来的价值和利润改善,相比出栏量增长带来的摊薄费用而言要更明显,所以公司的重点还是抓好现有场线的非瘟防控和生产改善,并不急于扩充规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