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力源:自产商品占比超过50%,打造“农牧业+社区生鲜”模式

每一家农牧业企业都有一个“零售梦”。这些年,温氏集团、新希望、明康汇等企业都希望借助上游种植养殖业的商品优势渗透零售业,创办自己的零售品牌,每家企业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位于广西的桂林力源集团走出了一条“农牧业+社区生鲜”的自产自销之路。

力源成立于1953年,是一家主营粮油食品、畜禽养殖、饲料加工、生物科技的农牧企业,年销售规模达到400亿元。力源年出栏肉鸡8000万羽是全国第三大黄羽肉鸡生产企业,打造的饲料品牌“漓源”年产量位居全国前十。

但外界很难想到的是,力源还拥有广西最大的社区生鲜超市。2017年,力源开出了社区生鲜超市“力源生鲜厨房”。目前已经在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地开出了160家门店,年销售达到5亿元。

据了解,力源的业务已经涉及源头种植养殖、屠宰加工、食品加工、社区零售,掌握了从生产到销售中的各个环节。凭借集团完整产业链的支撑,力源布局零售业务上拥有了极大优势。

目前,力源自产自销的肉禽蛋在门店销售占比达到了50%。在全国建立了20余个种植基地,蔬菜基本实现了基地直采。在标品上,自有商品销售占比超过30%。整体来看,自有商品在门店销售占比已经接近7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也正是凭借商品上的竞争力,力源拥有了后来者居上的机会。

在此基础上依托食材的优势,力源还开出了餐饮店“力源小食堂”,作为社区生鲜业态的补充,并且以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配送。希望探索出超市餐饮化的方向,真正实现从初级农产品的销售,走到消费者的餐桌上。目前,这一业态已经开出了四家门店,且均已实现盈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制造切入零售

目前,力源的业务共分为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生物科技、粮油食品四大板块,超市业务下属于粮油食品部分。

力源超市总经理孟爽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力源布局超市业务主要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其一,此前公司的粮油产品主要通过商超渠道销售,渠道费用过高难有利润,因此想要在渠道上做拓展。其二,则是想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更好发挥全产业链的优势。其三,零售距离消费者更近,借助于这一渠道能够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及时获知消费者反馈,使上游生产业务更好改进。

在最初的规划中,力源打造了一个名为“力源优选超市”的综合类超市。但经营中,消费者不愿意在门店购买零食日用品,只会购买力源生产的肉禽蛋和粮油商品。为了更好凸显品牌特性,力源超市在后续经营中砍掉了2/3的商品,将重心放在了与厨房场景相关的生鲜等品类上,并由此开出了力源生鲜厨房。

据了解,这一业态定位为围绕厨房场景打造的社区生鲜超市,以肉类、生鲜、粮油商品销售为主。门店面积集中在80-100平米,商品SKU共1500个,其中自产的肉禽蛋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超过50%。

让力源超市能够押注生鲜相关品类的关键在于,其背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事实上,力源是国内第三大黄羽肉鸡生产企业,同时每年销售生猪超过200万头。

生鲜产品销售中零售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商品难以标准化,供应链不稳定。同时,很多零售企业的采购人员有限,很难对一个产品做到完全了解。市面上,不乏将70天的鸡当作一年以上去卖的现象,因此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但力源拥有畜禽养殖产业,这意味着力源生鲜厨房能够优先拿到品质最佳的产品,保证了门店销售的商品供应和品质稳定,更具市场竞争力。

“在销售体量达不到的情况下,很难要求企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养殖。更不用说投资动辄上亿的养殖场。但我们则不存在这一问题,有专业的养殖人员配合我们思考如何将产品做到最好。”他说道。

在养殖业务之后,力源还涉及了屠宰加工业务。负责人何志华介绍,力源去年新建了鸡鸭屠宰场。这一屠宰场的建成,使得力源能够完全掌握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了产品品质与安全。同时,这一举措也能够将加工成本降低50%。

与此同时,力源的业务还延伸到了腊味食品生产以及熟食、餐饮加工。近期,力源新建的中央厨房也已经投入使用。后续生产的盐焗鸡、预制菜等商品也将在力源生鲜厨房和力源小食堂的门店进行销售。

在生产米和油产品的基础上,力源还开发出了粽子、腊肉等衍生商品。“现在力源小食堂使用的所有原材料,肉、菜、油还有米饭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力源超市运营负责人全桑说道。

制造商的基因

在孟爽看来,制造商的基因决定了企业特别关注商品本身,这是力源跨行进入实体零售赛道的一大挑战。“我们之前一直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较少关注选址、门店陈列、消费者体验等因素,甚至连周转率等关键数据指标都不清楚,走了不少的弯路。”

但制造商重视商品的惯性思维下,力源对于商品品质要求异乎寻常的严格。可以说,正是凭借着商品品质,打开了市场。

2019年,力源就开始布局生鲜的基地直采。截至目前,力源在全国有超过20余个生鲜种植基地,蔬菜几乎全部做到了基地直采。

同时,对于这些基地的生产过程,力源有着十分严格的把控。公司规定桂林市内的基地,采购团队每周都会到当地进行检查,确保生物农药、农家肥等使用合理。一旦出现不合规,那么这部分商品则会全部销毁处理。同时,合作基地也会面临压力的处罚

即便一些基地因为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减产或绝收,力源超市也不会选择通过其他渠道进行采购。“同时上架销售的蔬菜有一百多种,少卖一种对销售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出现农残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后果则非常严重。”力源超市青菜项目负责人刘俊杰说道。

以此为标准,力源超市在经营上强调“重价值轻价格”,并未卷入零售业的价格“内卷”之中,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商品品质、用户体验上。

豆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在经营中,力源发现市面上的豆芽为了产量更高以及卖相更好,多会使用添加剂。为了避免其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力源选择自己生产豆芽。原本一斤豆子能加工出13斤左右豆芽,但未使用添加剂时只能加工出7斤左右,力源的成本大幅提升。市面上一斤售价在2元左右的豆芽,力源生鲜厨房会卖到4.4元。

“最开始消费者会非常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豆芽卖这么贵,但一旦尝试就会发现与市面上的商品大有不同。大概一年之后,我们的顾客都已经接受了比市场价贵一倍的豆芽。”刘俊杰说道。

力源生鲜厨房极高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也与之相关。在孟爽看来,自有品牌的打造是力源不得不重点推进的项目。但区别于其他零售企业希望借助自有品牌提升利润、打造商品的差异化,力源超市的初衷则在于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

在产品开发上,力源对于成本和销量的考虑相对较少,注重品质大于注重价格。例如,在开发椰子水时,在原料中加入了价格更贵的香水椰提升口感。在牛奶产品上提升乳蛋白含量。

“很多之前销售非常不错的商品,因为价格竞争卷到厂商、渠道都没有利润,导致最终没有人愿意再生产销售。因此企业需要合理的利润空间。同时,社会发展也决定了消费者不断追求更好的商品和服务,而非单纯的低价。”孟爽说道。

面对自有品牌消费者接受度较低的问题,力源生鲜厨房的态度则是避免恶意价格竞争、不做促销宣传,而是通过试吃、邀请消费者参观生产工厂等方式,让用户在体验中提升对于品牌的认知。同时出台了“三无退换货”的售后标准,即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退换货,保证消费者的体验。

目前,力源自有品牌的打造已经初见成效。在标品上,自有品牌的SKU数占比仅10%,但在营收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0%。开发的牛奶销售已经超过了蒙牛、伊利等一线品牌。

共享发展理念

在采访的过程中,两件事情被力源的各级员工频繁提及。其一是食品安全,其二是管理方式。现在来看,力源跨界零售赛道能够成功。离不开其价值体系中,以“人”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在力源这个营收超过400亿的公司,没有秘书、司机岗位,公司用车为五菱宏光,高管没有独立办公室。与之对应的是,七千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全员分散持股,创始人拥有的股份不超过1%。在员工的薪资上,力源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同时,公司给予了员工足够的成长空间和容错率,不少员工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重要岗位。据了解,力源超市的经营实行营采一体的项目管理制,不区分采购与运营人员。公司将门店商品按照品类分成了不同的产品项目组,从生产到销售都由项目组成员负责。目前的项目负责人中已经不乏00后。

给予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且做到利益共享,自然就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事实上,在力源日常的管理中没有打卡制度,对于各事业部也不设置具体的业绩目标。

利益共享、集体决策同时避免了企业因为短期利益作出不当决策。“即便通过欺骗消费者或者合作伙伴赚到了一大笔钱,平均分到每个员工的手里也没有多少。这些钱很难让大家做出损害品牌形象和长久利益的事情,毕竟企业的长久的健康生存发展才是对全体员工最有利的。”孟爽说道。

“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工具和平台,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价值,让员工幸福。”这句看似“假大空”的话,在力源则落到了实处。

正因如此,在零售行业员工流动性高的背景下,在力源超市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极少出现离职现象。公司也吸引了大量90后、00后的年轻员工。而这部分年轻员工,受传统制造商思维影响较小,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可以说,在力源布局零售业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距今,力源成立已有70年。针对零售这个新兴的业务,力源在布局中就已经确定了“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的企业愿景是做一家快乐的,受人尊敬的,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孟爽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