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发展食材供应链的难点在哪里?

如今,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食材供应链建设是关系到农产品“三次溢价”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了整个产业链的市场竞争力,影响巨大。从“十三五”到 “十四五” 中期,我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01、食材供应链企业“小散乱”,品牌企业少

品牌农业的产业链延伸较短。“小散乱”的现象导致我国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程度不高,品牌占比较低,如图2-55所示。品牌农产品多集中在种植行业和初加工业,技术含量偏低,深加工品牌很少,产业延伸不足,转化增值能力弱。

图片

我国农业生产还处于产品多、 品牌少,普通品牌多、 知名品牌少的状态。除了极少数知名品牌外,多数农业品牌的影响力有限,跨省跨区域的品牌不多,国际知名品牌更少,一些名优特产还处于“有名无牌”的阶段。这导致我国许多优势产品的竞争力不足。

02、深加工率低,转化增值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

目前中国的农产品精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

如图2-56、图2-57显示,中国当前食材加工率约为48%,二次以上深加工率约为24%,而西方发达国家农食材加工率达到80%以上,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在我国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2022年,农产品转化食材产品增值率比为2.35:1。

图片
图片

03、供应链建设成本过高,回报慢,导致农产品产业化整合进程慢

前期投资巨大,在设备及人力上投入过多,如果出现资金短期难以回笼,运输成本不降反增等问题,整合成本控制系统能力显然不足。

04、上下游企业及伙伴数字化水平低,沟通协作效率低

供应链形成链状结构,简单地将产品生产到销售进行串联,但细化内部结构可知,与上游生产商、供货商间信息单向传达,一手信息资讯时效性差,传递到生产商供货商处出现延时带来产品供货存储方面的困难;而与下游销售商、顾客间交流不足,过度依赖销售环节,未将销售与供货紧密连接。整条供应链线路各环节均存在协同效率低,信息不通畅等问题。

05、食材供应链人才少,创新能力不足

2020—2023年本科学生从事供应链领域的人才占比为35%,食材农产品仅次于快消和医药领域,是供应链人才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供应链行业逐步发展,不再是单纯劳动力行业,工作更加多样,职位属性丰富,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断提升,行业包容度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随着市场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供应链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完善已成为必然要求。从需求角度来看,市场对供应链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包括战略型、管理型和技术技能人才。然而,如图2-58所示,本科生从事对口领域的比例较低,仅占35%,其中食材供应链对口人才更是仅占11%。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供应链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图片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