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中国生猪产业农财月报:21家上市猪企5年半净利润总额593亿元,12家盈利9家亏损!

一、成本与价格

1.1 全国生猪价格走势

图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第2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5.91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2.2%,同比下跌39.1%。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下跌。

其中,西南地区价格较高,为16.38元/公斤;西北地区价格较低,为15.61元/公斤。

从猪价走势来看,中秋双节对生猪需求拉动有限,市场呈现供强需弱状态。

1.2 新牧网当月行情走势

图片

新牧网猪价指数显示,截止到10月18日,全国生猪均价为7.87元/斤,重回7月底水平。

专家认为,当前猪价正处于下行周期,在消费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未来市场供应一定是相对过剩状态,很难实现猪周期反转,也很难进入上行周期。

1.3 仔猪行情走势

图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第2周全国仔猪平均价格28.19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3.6%,同比下跌37.3%。为年内最低水平。

其中,上海仔猪价格上涨,湖南、河北、广东、山东、宁夏等28个省份仔猪价格下跌。华南地区价格较高,为30.20元/公斤;华东地区价格较低,为25.85元/公斤。

以7公斤来算,全国仔猪价格跌下200元,华东地区跌下190元。

农业农村部监测,2023年2-7月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加8.4%,处于近年来高位。

养殖户不看好春节后行情是当前仔猪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

1.4 成本与利润

图片
图片

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8月散养成本上升至2276元/头,每头亏损46元;规模养殖成本上升至2165 元/头,每头盈利144元。

8月全国生猪均价上涨,拉动利润上涨。

1.5 2023年企业最新成本对比

图片
图片

从上市猪企公告来看,目前猪企养殖成本普遍在8元/斤左右,牧原股份养殖成绩依然领先。

受饲料价格上升,出栏量减少等原因,部分企业养殖成绩受到影响。如牧原股份 9 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较 8月上升约 0.4 元/kg,年底养殖成绩也从14元/公斤上升至14.5元/公斤。

1.6 2023年二季度企业生产成绩

图片
图片

目前,多数企业PSY根据品种不同分布在22-28头不等。

从存活率来看,猪企业根据育肥和全程划分,猪企存活率在80%-97%区间,唐人神以育肥存活率97%领先。

二、大型养殖企业产能及出栏情况

2.1  2023年9月大型猪企生猪销售情况

图片
图片

18家上市猪企9月累计销售1.11亿头,已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

具体到9月生猪销售情况来看,傲农生物、唐人神、正邦科技环比上升幅度较大,为30%~38%。其他企业则微调。

出栏目标完成率方面,若按照75%的进度来算,仅大北农、唐人神、中粮家佳康完成进度。

2.2  2023年前9月上市猪企销售收入与销售均价情况

图片

由于部分企业9月生猪出栏上升,销售收入有明显增长。15家上市猪企中,唐人神、正虹科技环比上升最高,为46.78%。

受猪价下调影响,13家上市猪企9月销售均价纷纷环比下降,下降幅度在1%-8%不等。

2.3 头部猪企2023年能繁母猪存栏变化与2023年规划

图片

10家上市猪企最新能繁母猪数量达642万头,其中牧原股份9月母猪存栏达300.9万头。根据公告,新希望、神农集团、东瑞股份将于年底前合计增加约️25万头的产能。

尽管当前行情不理想,但巨头扩张的脚步仍在继续。

2.4  上市猪企生猪销售体重

图片

大部分猪企出栏重仍处低位。9月,上市猪企出栏重普遍在100-120公斤区间。

据卓创资讯监测,从9月生猪存栏结构来看,91-120公斤体重生猪存栏占比环比微跌0.11%,121-140公斤生猪存栏量环比微增0.15%,141公斤以上增0.14%。

三、上市猪企上半年业绩与资产负债

3.1 上市猪企上半年业绩

图片

2023年上半年,上市猪企在养猪板块亏损惨重。

根据上市猪企公告,上半年21家上市猪企营收合计约3190亿元,合计亏损约168亿元。

21家企业中,仅有海大集团和京基智农盈利。但前者是靠饲料,后者是靠房地产。

其中,温氏股份以亏损46.89亿元位列首位,新希望、牧原股份分别以亏损29.83亿元和27.79亿元排列二三。

从同比变化来看,天邦食品、唐人神、天康生物、华统股份、东瑞股份、罗牛山均下降300%以上。

3.2 2018年以来上市猪企盈亏情况

图片
图片

从2018年以来至今,21家上市企业合计净利润约593亿元。

五年半来,12家企业实现盈利,9家企业实现亏损。

盈利企业中,牧原股份以514.76亿元位列第一,温氏股份与海大集团分列二三位。

亏损企业中,*ST正邦以266.16亿元位于榜首,天邦食品、新希望位列二三位。

3.3 上市猪企资产负债情况

图片

根据上市企业公告,2023年上半年,21家上市猪企负债总额达4638.72亿元,平均负债率超66%。

短短半年,21家上市猪企资产总额减少约126亿元,负债总额上升约174亿元。

牧原股份以负债总额1152.65亿元居于榜首。*ST正邦以负债率160%居于榜首。以平均负债率66%评估,新希望、天邦食品、傲农生物、京基智农等诸多猪企负债率较高。

四、全国生猪产能

4.1 全国生猪存栏情况

图片
图片

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三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4229万头,同比下降0.4%。

2023年前三季度,生猪出栏53723万头,增长3.3%。

按75%的进度来算,2023年全年出栏有望突破7亿头。

4.2 全国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

图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41万头,比7月末下降了30万头,同比下降1.9%。为今年以来最低。

虽然全国能繁母猪还没有降到理想的4100万头,但从趋势上来看,产能去化还在继续。

五、饲料产量

5.1 全国饲料产量

图片
图片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8月,全国工业饲料产量2878万吨,环比增长6.1%,同比增长5.9%。主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以涨为主,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环比以降为主。

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用量占比为22.8%,同比下降8.0个百分点;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1.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2023年上半年,12家上市饲料企业饲料销售占全国饲料产量的比例达23%。

5.2 2022年饲料原料价格走势

图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玉米、豆粕、育肥猪配合料价格均有所下调。其中,玉米下调至3.03元/公斤,豆粕下调至4.83元/公斤,育肥猪配合料下调至3.93元/公斤。

10月上旬,海大、通威、新希望等饲企宣布饲料降价50~150元/吨。

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初审通过了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

若最终通过审定,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有望正式迎来商业化。研究机构指出就市场空间而言,使用转基因后,玉米种子终端市场有望扩容40%以上。       

六、猪肉屠宰量与进口量

6.1 猪肉进口量

图片
图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8月,我国进口猪肉11万吨,同比下降21.10%。

1-8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116.88万吨,同比上升9.6%。

6.2 猪肉屠宰量与月均走势

图片

2023年8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645(万头)环比下降1.4%,同比增长22.1%。

2023年1-8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1471(万头),同比增长13.2%。

从历史数据对比可发现,基本每年的11-12月份生猪屠宰均呈环比增加趋势,且浮动较大,可推测,2023年11-12月份生猪屠宰量或有明显增量。

七、热点政策与事件

  • 牧原股份内部实行承包制度。牧原股份表示,希望通过内部承包,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一线管理人员的经营意识,激发人员潜力。让优秀的养殖技工愿意养好猪,多养猪,挣更高的薪酬,同时提高生产成绩,降低养殖成本,公司也能实现更高的利润。最终是希望实现“双赢”。牧原股份董事会秘书秦军在接受证媒体采访时回应,公司与相关责任员工共创、共享所承包的批次利润,根据批次利润结算奖金。该机制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

 

  • 天邦食品拟不超过16.5亿元出售史记生物30%股权。2023年9月26日,天邦食品公告称,公司拟以不超过16.5亿的交易对价,出让所持史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不超过30%的股权。公告还称,此次股权出让目的是为更好保证公司整体战略的实现,更加聚焦下游养殖屠宰加工业务,所获交易价款主要用于补充公司现金流。

 

  • 正邦重整计划草案出炉。9月21日,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系列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草案)出台。正邦称,本次重整完成后,产业投资人双胞胎集团将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身领先的成本控制能力、现代化和标准化管理体系、完善的疫情防控体系,帮助正邦养殖系列公司有效释放母猪产能,全方位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化优势为胜势,快速恢复及提升正邦养殖系列公司的盈利能力。

 

  • 10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名单,38家畜禽类养殖类农牧企业入选,包含9家生猪养殖类企业,14家家禽养殖类企业,14家牛羊类养殖企业。牧原股份、温氏股份、东瑞股份、天康生物等企业位列其中。据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旨在打造标准化引领农产品质量效益竞争力提升的发展典型和两个“三品一标”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 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印发《关于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初审通过了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若最终通过审定,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有望正式迎来商业化。研究机构指出就市场空间而言,使用转基因后,玉米种子终端市场有望扩容40%以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