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股份突然撤回IPO申请!为什么?

10月8日,据上交所显示,因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股份”)及其保荐人提交撤回申请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正大股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从2021年5月27日正大股份首次预披露招股书,到今年3月2日正式提交招股书,历时2年零4个月后,正大股份决定撤回IPO申请是为何?

一、公司基本情况

正大股份成立于1996年3月12日,注册资本41.58722926亿,法定代表人谢吉人。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员工24404人。

正大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和生猪养殖企业之一,主要产品包括饲料、生猪及屠宰产品。其中,饲料产品主要为畜禽饲料、反刍料和水产料,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猪、种猪和仔猪,屠宰产品主要为白条猪肉、分割猪肉以及猪副产品。

公司在全国拥有饲料厂87家,2019年至2021年度,公司饲料产量分别为765.52万吨、949.86万吨、1,045.15万吨,2022年1103.75万吨。

生猪养殖方面,公司采用自繁自养和“公司+农户”合作养殖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200个种猪场、超过2000个规模化商品猪育肥场,曾祖代核心群接近10000 头,祖代扩繁群超过190000头,2019年至2022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18.78万头、432.50万头和614.55万头、850.03万头。

图片
图1 正大股份业务区域覆盖

从业绩上看,正大股份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6.92亿元、464.58亿元和218.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71亿元、5.05亿元、7.13亿元。

资产负债率方面,公司2019-2022年上半年分别为64%、51.09%、55.91%和60.14%,现金流则分别为28.19亿、45.67亿、-4.86亿和-18.72亿。

表1 正大股份2018-2022年经营业绩情况

图片

就行业地位而言,以2022年国内上市企业公布的数据来看,正大股份饲料销量位居全国第三,生猪养殖位居全国第四。

此次正大股份冲击主板IPO,拟募资150亿元,进一步扩张其生猪养殖及屠宰业务的产能。

表2 正大股份拟募资项目

图片

二、为何中止IPO?

今年3月2日,正大股份首次提交申报书两周后收到上交所问询。从问询内容来看,上交所从业绩、原材料、饲料业务、生猪养殖、毛利率、应收账款、多层持股架构、共同投资等多方面对正大股份“发难”。

3个多月后,正大股份精心准备的268余回复问询于7月3日挂网。可见彼时正大股份仍然希望冲刺IPO成功,为何2个多月后又撤销申请了呢?

其实,从A股IPO市场本身来看,虽然在全面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的条件精简优化,但今年以来上会通过率明显下降,首次冲击IPO以遗憾收场的企业数量或逐步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今年已有219家企业上会,12家被否,10家暂缓审议,整体过会率为89.95%,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如果将取消审议及主动撤回IPO的企业包含在内,A股2023年1-7月IPO真实过会率仅为55.97%,较去年同期下降约8%。

就正大股份本身而言,其盈利能力问题以及募投合理性问题也可能是其撤回IPO申请的重要原因。

由于还需提交最新财务资料及有可能出现的二次询问等,正大股份大概率会以2021、2022、2023年净利润及营收为财务指标年份。然而,近两年猪业及禽业均处下行阶段,正大股份盈利能力大大减弱,极有可能影响其通过率。毕竟2020年盈利高达75亿,而2021、2022年盈利则跌至5.05亿和7.13亿。

其次,不同于2021年的猪价高企,2022年以来猪价一直低迷,养猪亏损,且主流观点认为到2024年上半年猪价仍然不会乐观,此时募资150亿扩张生猪养殖及屠宰业务的产能难谈合理。

第三,关联交易多,以及生猪养殖、屠宰等环节毛利率优势不明显,负债率高也会加大其过会难度。公告显示,假设不考虑公司向关联方销售禽料成本与向第三方销售禽料成本差异,直接按照当期第三方销售价格分别对2021年度、2022年度的业绩进行测算,相关利润将会分别减少1.8亿和2.5亿。报告期各期,公司饲料业务板块向关联方的销售收入占当期饲料业务的比例分别为18.32%、18.74%及19.95%,占比较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