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越跌越猛,关键时刻“中字头”出手,节后能否迎来转机?

随着新粮陆续上市,双节小长假期间,国内玉米价格延续9月份的下跌趋势,并开始向新季玉米种植成本发起冲击。而在关键时刻,“中字头”出手。那么,国庆期间,国内玉米市场运行情况如何?“中字头”入场,能否止住下跌颓势并迎来转机?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图片

双节期间国内玉米市场运行情况

双节期间,东北市场新季玉米迎来大面积收获,部分地区新粮开始上量,玉米价格整体趋弱运行。由于港口开秤时间较早,市场收购主体多以港口价格为参考,顺价收购,特别是吉林地区,玉米价格下调幅度较大。

图片

近几日,东北港口到货量趋于稳定,汽运到车量稳定在150车以上,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供应流的稳定。目前市场仍在试探基层的售粮底价,由于市场粮源主要集中在基层农户手中,节后仍需重点关注各地农户的售粮意愿。

双节期间,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呈现出季节性下跌节奏,由于近期天气状况总体好转,华北地区玉米迎来大范围收获上市,新粮供应持续增加。

图片

近几日山东深加工企业早间到车量每日都在1100车以上,收购价格量增价落,价格较节前下跌170元/吨左右,目前价格从此前的2700-2800元/吨的底部逐渐向2600元/吨做试探。

如果按照2700元/吨的价格做推算,基层粮点毛粮收购价格大概在2550-2600元/吨,基本符合前期市场预期,但到了当前这个价位,基层农户的售粮意愿将会进一步减弱,因此,当前价格基本为阶段性底部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新季玉米上市初期,产业链上下游更多的是围绕供应量的博弈,受供应量增加影响,当前供需情况一改第三季度渠道库存偏少、下游高价刚需补库的情形,博弈优势也在向买方市场倾斜。

图片

关键时刻“中字头”出手,节后能否迎来转机?

从8月底的高点一路下跌至目前,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在跌势不断的连番轰炸之下,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跌幅已经达到了450元/吨左右,市场心态也从高开转入全面看跌。

如果后期天气、收获进度都符合预期,那么下游用粮企业仍有可能进一步向下测试收购价格,以冲击更多种植主体以低于意向价格销售,甚至不排除冲击种植成本的可能。

图片

在粮价大跌或者大涨的时候,我们往往寄希望中字头的企业能够给市场给出指引,而就在当前玉米价格全面下跌的至暗时刻,中字头的企业总算出手了。

根据最新公告显示,中粮公主岭公布了今年的新季玉米收购价格,二等以上的新季玉米收购价格为2580元/吨,和去年同期相比低了20元/吨。但去年和今年的市场环境则完全不同,去年此时的玉米价格正处在上行阶段,而今年则正处于全面下跌探底阶段。这就给了市场一个明显的信号:玉米市场的底部将至。

图片

从需求端来看,双节过后,下游备货告一段落,对饲料和淀粉等初级加工品的需求也将逐步减少。短线终端养殖难有明显放量提振;而深加工企业方面,节后加工利润将维持环比增长趋势,企业在节后会提升开机水平;贸易企业在当前供应偏多,下游需求企稳的情况下囤粮意向维持中性,考虑到初期上市粮质和烘干出品不稳定,预计维持按需采购局面。

综上所述,从供需层面来看,在市场整体供应增加,而需求疲软的格局之下,短期内玉米价格难有明显转机,仍以偏弱运行为主。但当前的低谷并不代表着持续低谷,10月份大概率将完成新陈过渡。

图片

因此,提醒玉米种植户,如果是优质粮源,尽量将售粮时间往后等一等。当下的急速猛跌,是一种非正常现象,相信止跌回涨并不遥远。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