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买菜:低价的胜利

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社区团购是一个不能被轻易放弃的赛道。过去几年,它们在社区团购赛道一掷千金,希望借助“烧钱”完成对于市场的快速占领。快速扩张之后,无论是“新三团”还是“老三团”,都没有摆脱关停倒闭或撤城收缩的结局。唯一例外的企业是目前略显沉寂的多多买菜。

据了解,目前,多多买菜已经覆盖除西藏以外的全国30个省份。市场份额在2022年二季度达到了45%,超过美团优选成为行业第一。去年,全年GMV约为1800亿元,美团优选则为120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在“资本团”中,多多买菜也是距离盈利最近的平台。《晚点LatePost》报道,除四川、重庆、广东、湘北、杭州外,多多买菜在其他区域已经实现了毛利转正。 

在社区团购的竞争中,拼多多既不是最先入局的企业,也并非最有钱的企业。多多买菜在商品质量与履约时效性上也饱受诟病。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它还能够成为行业第一? 

“爆款低价的商品策略与组织上的充分放权,是多多买菜超过其他平台的关键因素。”一位原社区团购平台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在采访中,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多数从业者的认可。可以说,正如拼多多一样,多多买菜现阶段的胜利也源自低价优势。

 低价是一种战略

在美团优选,3斤装的突尼斯软籽石榴价格为9.99元,500g±50g的海南皇帝蕉价格为4.79元,3颗装兰州小娃娃菜(精品)价格为3.49元。同样的商品,多多买菜的定价则分别为,8.98元、4.54元和2.68元。 

事实上,多多买菜的价格优势并未局限在上述商品上。相关数据显示,多多买菜60%的品类商品售价低于美团优选。社区团购主打“低价”,主要面向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在能够比价的情况下,具备价格优势的多多买菜就会成为购物时的第一选择。 

做到更低的价格,是所有社区团购平台追求的目标,前期各个平台甚至不惜进行大量补贴,销售“一分钱”商品,但最终做到最低价只有多多买菜。究其原因,《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既有拼多多自身带来的优势,也有战略选择的原因。 

论及低价,国内目前很难有零售企业能够与拼多多抗衡。过去多年,拼多多在极致低价逻辑下,积累的“白牌”商品供应链能够直接嫁接到多多买菜上。 

在关键的生鲜品类上,2020年,拼多多农产品销售GMV达到了27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农副产品上行平台。目前,拼多多直接连接了全国超过1000个农产区和1600万农户,多多买菜50%—60%的商品均由产地直采供货。相较于美团优选、兴盛优选等平台,多多买菜在生鲜供应链上更具优势。 

在商品策略上,多多买菜同样延续了拼多多的爆款逻辑。平台将流量集中到部分商品上,通过规模效应获得更低的商品价格。中金2021年研报显示,多多买菜sku约为800个,美团优选为1500个,兴盛优选在湖南的SKU数量则达到2000个。 

为了保证价格优势,多多买菜在商品选择上更看重价格要素。知情人士表示,多多买菜选择供应商主要采取竞价机制,在报价的供应商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一家,进而倒逼供应商降价。

而这一选择,势必会导致商品品质受到影响。《第三只眼看零售》发现,美团优选在销售的石榴等部分水果上会标注“单个果品的重量”,而多多买菜上则没有。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多多买菜生鲜质量太差的消费者也多于其他平台。 

“为了节约成本,多多买菜的履约效率也比较低。以上海为例,美团优选通常上午就能将货送到自提点,但多多买菜可能需要等到下午。过长的配送时间会导致冻品融化退货也会更多。”一位从多多买菜离职的员工说道。 

拼多多相关负责人曾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多多买菜区别于传统的社区团购,是拼多多原有业务的延伸。原因是,拼多多已经拥有接近8亿的活跃用户,不需要通过团长帮助聚集用户,消费者可以自行通过APP下单。 

有团长表示,即便不在微信群里做商品推广。每天自己的自提点也会有一定的订单出现。这部分用户就来自拼多多APP。因此,拼多多对于团长的要求更低,不依赖其引流。在其他平台为降低履约成本,关停日销过低的自提点时,多多买菜则没有对自提点设置门槛。相应地,给予团长的佣金也较低。 

这也意味着,多多买菜用户基本是拼多多原有的用户。这部分消费者集中在下沉市场,购物时可选择的渠道有限,也更关注价格要素。因此,他们能够为获得更低价格放弃一部分品质,为多多买菜的“低价”商品买单。 

当前,受消费信心影响大众控制消费支出的意愿增加。这种情况,更有利于低价商品的销售。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今年二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速达到了66%。同期,阿里与京东的增速则分别为13%和7%。而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多多买菜。

 在低价之外,对于仓配、团长佣金等环节成本的管控,使得多多买菜的成本低于其他平台。因此,在企业普遍亏损严重不得不关停收缩业务的情况下,多多买菜并未受此影响仍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把决策交给“离炮火最近的人”

多多买菜的组织架构下,各个大区拥有商品、仓配、运营、招商等方面的决策权,总部只为其设置交易总额与用户数的目标。在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看来,总部对区域的充分放权,区域负责人成为当地最高决策者,使多多买菜相比同行有了制度优势。 

“我在多多买菜做的很多决定都是未知的。比如,2020年8 月 9 号到南昌的时候,我们都不清楚应该租多大的仓库。后来我推算大致需要 2 万平方米,结果那时候我们能用的最大仓库也就 5000 平方米。但时间很赶,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将职权下放,把决策交给“离炮火最近的人”,保证了多多买菜面对竞争能够快速反应。在前期抢夺市场过程中,这种灵活的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商品采购上。多多买菜在了解到其他平台销售的爆品时,可以做到上午联系供应商,下午签订合同,一天内实现商品上架。针对销售不佳的商品,也能够快速做下架处理。但美团优选等其他平台选品由总部负责,因此决策流程较长,反应速度也相对较慢。 

“多多买菜的管理人员有非常大的职权,发现基层员工表现比较好,可以直接发奖金对其进行奖励。而后再回公司报销。其他公司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但这对于调动员工积极性有很大作用。”一位社区团购从业者说道。 

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在多多买菜的业绩上有了直接体现。 

2020年8月18日,多多买菜在南昌的业务上线。此时,距离赵佳臻抵达南昌不足10天。同年10月底,多多买菜就已经覆盖了全国22个省份一百一十多个城市。2021年3月份,这一数字增加至300个。 

在快速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多多买菜的单量也在不断提升。相关报道显示,2020年10月,多多买菜在南昌的日均订单达到了45万单,超过了美团优选、兴盛优选以及橙心优选,成为行业第一。 

2021年年初,多多买菜就已经拉开了与其他平台的差距,与美团优选并列行业第一梯队。此时,美团优选的订单量超过2000万单,多多买菜则为1500万单。全年来看,多多买菜的GMV为800亿元,美团优选则达到了1200亿元。 

到2022年上半年,多多买菜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45%,较美团优选多出7%,成为行业第一。随着美团优选关停西北、北京等地业务。多多买菜的市场份额也势必有所增加。据《晚点LatePost》数据,今年美团优选与多多买菜的日均单量差距最多达到了600万单。 

Hayden Capital(海登资本)预计,多多买菜将从2023年开始实现整体盈利。保守估计,到2025年,该业务将为拼多多贡献至少约140亿元人民币的息税前利润。 

综上所述,社区团购的角逐中,多多买菜无疑是现阶段的“赢家”。但整个赛道依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今年以来,区域社区团购平台的跨区域扩张,以及淘宝买菜、京东拼拼、美团优选的调整是否会改变现有行业格局,目前仍未可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