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奶价不明朗,牛卖了我还能做什么?

“奶都没人要了,成本低了又有什么用呢?”今年的饲草料价格终于从高点小幅回落,北方一家牧场的负责人老李却还是愁眉苦脸,“现在乳企奶用不完,这样的价格有需求的话他们(乳企)也不愿意收,最主要原因是(乳制品)销量不行。”

近期,北方多地牧场表示,牧场困境主要来源于当前奶价难以覆盖原奶成本,消费市场需求疲弱叠加上游原奶过剩,奶价、淘汰牛价格齐跌,多位业内人士对今年原奶价格较为悲观,原奶过剩“阵痛”或将持续。

原奶价格跌破成本价

“从去年下半年原奶行情就在走下坡路了,今年原奶价格一降再降,目前公司一公斤奶综合成本在3.9元/kg,个人牧场成本可能会稍微低一点,但是收奶价也会低,而当前奶价甚至覆盖不了自身成本,我们下游有乳企公司,收奶是肯定没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奶价过低。”近期北方某牧场生产负责人孙朋飞表示。

图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第1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85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3%。较今年1月份第一周4.12元/公斤价格下跌6.55%。

行业人士分析,限量收购或与年初乳企大量喷粉储存相关,目前乳企要消耗过年期间的库存奶粉,自然生鲜乳的需求也会受到影响。调研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2月,龙头乳企的大包粉库存17.8万吨,折合生鲜乳140万吨左右。2月份,龙头乳企平均每天喷粉的生鲜乳达到1.08万吨,占收奶量的17%左右,高于2022年12月调研的13%。2023年5月,保守估计,每天喷粉生鲜乳在4000-5000吨,数量有所下降。但日积月累,加在一起也是不小的数字。不过喷粉储存只是行业供应过剩时的一种处理方法,原奶价格持续走低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失衡。原奶需求减少供应过剩,亦能从奶制品进口数据中得到佐证,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1-4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02.3万吨,同比减少19.2%。

原奶价格下行,淘汰牛数量增加,但当前大量淘汰奶牛同样不是好的选择,孙朋飞表示:“去年年初淘汰牛能卖到十四五元一斤,今年上膘情好点才能达到十二元,多数都是十一元。”

“无人收奶”,中小牧场承压

原奶上行周期中,乳企为保障奶源,加速向上游养殖端布局,但在下行周期中,乳企只能优先稳定和保障自有奶源产能,而依赖与乳企签订合同的中小养殖户本就是产业链中脆弱一环,还要承担上游产能过剩的大部分风险。

当前对于中小牧场,最大的保障来自“按时收奶”。孙朋飞表示:“一般合同是一年一签,有的是两年,但签了合同也未必照章执行。”

图片

财联社记者走访交流中,当地知名乳制品车辆正好前来收奶。经营一家个人牧场负责人张明表示,奶牛一直在产奶,不收奶的时候只能卖给散奶商,一般一个月正常情况下乳企来收奶大概有28-29天,有1-2天卖给散奶商。

“我这边大致500头,一天产奶6吨,散奶商收奶仅2元/公斤左右,日均亏损将近一万,卖散奶不是长久之计,这种亏损奶场坚持不了多久就会退出,也许两三个月。喷粉储存费用也会很高,一吨大致7000元,小牧场根本没设备也没钱喷粉。”张明进一步表示。

背靠乳企的大型牧业上市公司事实上也面临一定的业绩压力,从2022年年报可知,现代牧业、优然牧业、澳亚集团等牧业企业2022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减少45%、73%、78%。

原奶困局如何破解?

近期,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3年全省畜牧工作要点》提到,“推进奶业振兴”被放在工作要点的第一条。同时提出规范生鲜乳市场秩序,推动乳企与奶牛场签订长期生鲜乳购销合同,对不执行收购合同和交易参考价的,取消扶持政策。另外,今年年初,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曾紧急发布出台奶业纾困政策,提出生鲜乳喷粉补贴资金立刻发放到位,最大限度帮助乳品加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对于喷粉补贴能否缓解行业原奶养殖困局,行业资深人士曾表示:“能间接缓解。”

但喷粉带来的缓解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奶阶段性过剩问题,毕竟喷粉后奶粉保存也有期限,而这部分奶粉迟早需要市场消化。

整个乳业上下游受到很大冲击,一方面是2022年乳业企业生产成本增长较为明显。受高通胀和俄乌战争危机的影响,豆粕、玉米、苜蓿等饲料原料成本维持高位,饲料价格上涨提高了成本,特别是原奶成本大幅上涨约15%,而其他包装材料成本也上涨了20%的水平,进而造成了企业的净利润下滑。多家企业对业绩下滑或增长放缓回应时也提及,有交通物流不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原辅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整体消费环境相对疲弱,部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消费升级还比较保守,特别是餐饮酒店、旅游地区等受到疫情影响,消费有所下行,甚至“穷游”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像酸奶、含乳饮料等消费的下降。此外,从周期角度看,目前中国乳品的消费处于阶段性饱和状态,出现了周期性产能过剩、消费增长乏力的情况,增加了乳业企业的利润压力。

对于当前奶业形势,乳业专家宋亮提出几点建议,建议做好全国总量控制,建立奶源供求量化关系动态监测平台,建议预测预警体系。加快生产组织模式转变 推进种养结合,发展中大型合作社牧业,自治区政府加快转移支付用于养殖补贴,加工企业坚持收奶,牧业企业承担部分亏损。发展高附加值奶产业,推进专业营养产业发展。

对于并不明朗的奶价,老李略显迷茫,“奶价再低也只能干着,好歹我这还有收奶,牛卖了我还能做什么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乳业资讯网(ID:RuYeZiXun),作者:《中国乳业》杂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