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Q1猪企大面积亏损 养猪“规模不经济”?业内称6月猪价有望回归成本线

持续低迷的猪价导致上市猪企一季度再度“全员亏损”,而随着猪企规模化程度提升,龙头猪企增长按下“减速键”,同时养殖成本逐步降低,龙头猪企较去年同期亏损收窄。

展望二季度,多位业内人士认为,6月猪价有望回升至成本线附近。同时,今年饲料粮价格有望下降,行业养殖成本仍存下降空间。

猪企Q1惨淡收场 龙头亏损同比收窄

一季度,国内生猪市场产能恢复稳定,整体供应偏松,同时处于节后淡季,养殖企业持续亏损时间较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出栏量处于近年同期高位,仅次于2018年。2023Q1全国生猪出栏量19899万头,同比增长1.7%,环比增幅达到10.76%。

近日披露的猪企一季报中,牧原股份(002714.SZ)一季度营业收入241.98亿元,同比增长32.39%,归母净利润-11.98亿元;温氏股份(300498.SZ)一季度营业收入199.7亿元,同比增长36.92%,归母净利润-27.49亿元;新希望(000876.SZ)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6.86亿元;傲农生物(603363.SH)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8亿元。

上市猪企亏损的直接原因在于养殖成本高于一季度平均猪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市猪企中仅牧原股份完全养殖成本低于16元/公斤。为何养猪集团大多“规模不经济”?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非洲猪瘟之后,规模猪企因快速扩产、养殖软硬件设施升级等因素影响,均摊成本处于高位水平。随着2021年以来生猪产能逐渐释放,均摊有所下降,但总体仍高于家庭农场养殖场户和小规模养殖户。每次市场出现较大价格波动时,也是企业扩产时机,扩产成本巨大,扩产后随着产能的释放,边际生产成本才逐步趋于下降。2020年和2021年,上市猪企投入成本都较高,叠加饲料成本处于高位。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成本有所下降,长期来看,随着出栏量增长,上市猪企边际成本会有所下降,但要真正实现成本管控,加强种猪和饲料营养的研发是关键,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企业的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率和规模经济。”

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李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规模场现在完全成本基本是8-8.5元/斤以上,散户目前成本参差不齐,会根据选种的母猪生产产能不同,养殖技术不同有高有低。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猪企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龙头猪企一季度亏损有所收窄。新希望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养猪方面起步较晚一些,这两年产能发展中,母猪成本稍高,需要一定时间来降成本。去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养殖效率、生产指标有明显提升和进步,去年差不多生产成本降低了2元/公斤左右,公司自育肥模式较好,(区域)养殖成本已经能达到15-16元/公斤。”

图片
数据来源:各公司公告 国信证券研报

二季度猪企压力能否缓解?

截至目前,生猪养殖行业已连续亏损4个月,财联社记者发现,一季报中,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企业短期借款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在一季报披露前,各上市猪企陆续透露资金计划。傲农生物表示,公司前期增加育肥配套,去年下半年开始提升育肥比例增加投苗,该部分新增育肥预计二季度逐步出栏,今年二季度起公司养殖业务现金流或有较大改善。此外,公司2022年末有超过10个亿的未使用银行授信,今年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将会得到增加,其中部分银行已完成增加授信工作。温氏股份表示,公司于2、3月份增加了部分银行借款。

对于二季度猪价,朱增勇表示:“预计6月生猪供给相对过剩的状态能够得到明显缓解,逐渐恢复至供需平衡的状态。但由于供给基本面没有变,因此不会像去年一样快速反弹,可能会缓慢地季节性反弹,逐步恢复至行业成本线以上。事实上,对养殖企业而言,除了持续降本增效还要注意市场研判,做出理性战略安排,避免过度扩张,管理重心应该转移到成本竞争力的提升上。

此外,饲料粮价格下降有望帮助生猪企业降低养殖成本。上述新希望人士表示,公司预判今年饲料价格向下概率更大,因此养殖完全成本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畜牧产业经济观察(ID:bjmysxmjjktz),作者:张晨静 王平安,原文标题:《Q1猪企大面积亏损 养猪“规模不经济”?业内称6月猪价有望回归成本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