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

摘  要:2022年,中国原料奶产出增长,乳制品进口大幅下降,奶源自给率实现近7年来的首次回升,但是在消费需求萎缩、饲料价格攀升的情况下,也面临原料奶价格下行和生产成本上涨的双向挤压困境。综合判断,2023年乳制品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势头,原料奶产量与价格都稳中略增,奶牛养殖成本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乳制品进口将恢复小幅增长。双向挤压困境有短期和长期2个方面成因,2023年既要做好对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和短期困境的应对,也要继续推动粮饲结构调整,破解饲料粮长期供给不足的短板。另外,还要做好对新西兰禁止活牛海运出口的应对。

1、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基本情况

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消费出现萎缩并导致奶源阶段过剩和原料奶价格下行,同时饲料价格与原料奶生产成本上涨,在价格下行与成本上涨双向挤压下奶牛养殖业面临突出困难。

1.1 国内原料奶产量增长,阶段性过剩导致价格下行

图片
图片

1.2 饲料价格高涨,驱动成本上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1.3 价格下行与成本上涨双向挤压下奶牛养殖业面临突出困难

图片
图片

1.4 乳制品需求萎缩,价格普遍下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5 乳制品进口大幅下降,进口价格显著上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7 进口大包粉折原料奶价格及与国内原料奶价格比变化
图片
图片

1.6 奶源自给率实现近7年的首次回升

由于产出增长、进口下降,按表观消费量计算的2022年我国奶源自给率实现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回升,达到66.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见图9)。自给率上升一方面是由于需求萎缩抑制了进口增长,另一方面是“内松外紧”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外奶业竞争力的缩小,进口奶源对国内奶源的替代能力下降。

图片

2、全球奶业经济形势

2.1 全球原料奶生产与收购价格

以美国、欧盟27国①、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白俄罗斯、土耳其为代表,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奶业主要生产国的原料奶总产量连续下降(见图10)。2022年1月,主要生产国12个月(即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累计总产量达到35 530万t,同比增长了0.45%。当月,主要生产国的总产量为2 928.1万t,同比减少1.43%。至2022年6月,主要生产国月度总产量连续10个月下降。自2022年7月开始,主要生产国的总产量再次回到增长轨道,截至2022年10月,主要生产国当月总产量同比增长0.49%,但是12个月累计总产量同比仍减少0.51%。

分区域来看,在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球产量下降周期中,欧盟、新西兰、英国、美国等都经历了下降,但俄罗斯自2021年9月以来持续增长。在原料奶价格上涨的驱动下,欧盟27国和美国的月度总产量都自2022年7月恢复同比增长,2022年全年美国原料奶总产量同比增长0.16%,1—11月欧盟27国总产量同比减少0.13%。但是,新西兰原料奶产量还在下降,截至2022年12月新西兰月度总产量已连续17个月同比减少,2022年新西兰原料奶总产量同比减少3.81%。

图片

由于供需偏紧和成本上涨,2022年主要国家原料奶价格总体都有较大上涨(见图11)。

2022年1—12月,美国原料奶均价从3.39元/kg增长到3.80元/kg,上升了12.05%,当年最高月度价格达到4.07元/kg,全年均价3.79元/kg,同比大幅上升43.62%;阿根廷原料奶价格从2.13元/kg升至2.61元/kg,增长了22.39%,全年均价为2.48元/kg,同比增长了25.39%;1—11月,欧盟27国均价从3.01元/kg增长到4.22元/kg,增长了42.02%,均价3.48/kg,同比增长24.76%。但是,2022年新西兰原料奶年度整体价格水平较2021年有所上升,但处于下降通道。1—11月,新西兰原料奶价格从3.14元/kg降至2.96元/kg,下降了2.00%,均价为3.02元/kg,同比增长9.11%。

图片

2.2 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

在成本上涨和原料奶供需紧张等因素的驱动下,2022年全球乳制品价格总体趋涨,下半年随着供需紧张关系缓解,乳制品价格转为下降(见图12)。根据FAO数据,2022年1—6月,全球乳制品价格指数延续近2年的增长趋势,从132.63增至150.18,并在之后转至下降通道。截至12月,全球乳制品价格指数从高点降至139.11,略高于年初的水平。全年乳制品价格指数均值142.46,比2021年全年平均价格指数高23.35个点。谷物、肉类价格与乳制品一样,也自2020年以来经历了大幅增长,且目前都转入下降通道,表明此轮畜产品价格的上升较大程度上是成本驱动,即谷物价格上涨通过饲喂成本导致原料奶和乳制品及肉类价格上涨。

图片
数据来源:FAO(2014—2016均值为100)。图12 2018年1月—2022年12月全球乳品实际价格指数

2022年,GDT乳制品拍卖价格与USDA乳制品价格也经历先升后降的变化(见图13),全年均价都有所上升,也反映出国际市场供求偏紧但趋于缓解的状况。从GDT拍卖价格来看,所有乳制品平均拍卖价格在1月至3月初从4 247美元/t升至5 065美元/t,之后波动下降,至12月底降至3 493美元/t,与年初相比下降17.8%;全年均价4 267美元/t,同比上涨6.9%。从USDA全球全脂奶粉价格数据来看,1—3月从4 504美元/t升至5 046美元/t,之后持续下降,12月份降至4 325美元/t,与最高价格相比下降12.3%,与年初相比下降4.0%;全年均价4 688美元/t,同比增长19.7%。

图片
图13 2018年以来GDT乳制品拍卖价格

2.3 全球乳制品贸易

在贸易方面,2022年美国折原料奶后的乳制品出口量继续增长,新西兰基本与2021年持平,欧盟出口量(扣除欧盟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后的净出口量,下同)出现明显下降,上半年主要出口国的出口总量与2021年相比略有下降,下半年开始反超(见图14)。具体来说,美国1—10月出口乳制品折原料奶1 720万t,同比增长5.8%;欧盟各国1—9月出口乳制品折原料奶2 664万t,出口总量同比减少7.5%;1—11月新西兰出口乳制品折原料奶2 193万t,同比减少2.5%。1—9月,美国、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乳制品出口总量折原料奶6 256万t,同比减少2.7%。

图片
图14 2020—2022年主要奶业出口国出口量

3、当前奶业经济困境成因与2023年形势展望

3.1 导致当前奶业经济困境的短期和长期原因

此轮导致原料奶价格下行的原料奶产需失衡主要由短期因素引起,需求短期快速下降与生产能力刚性增长的矛盾导致了原料奶的阶段性过剩,即在乳制品需求因疫情反复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前期奶牛养殖业投资正形成生产能力并推动原料奶产量增长,而且产能增长趋势在短期具有一定刚性。在此情况下,有2个问题需要特别指出。一是当前的原料奶生产能力,包括新增的生产能力,并不是过剩产能,只是相对于短暂下降的需求而阶段性过剩。近年,中国奶牛养殖场(户)和养殖企业积极投资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乳制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及未来还将有较大增长的预期。虽然2022年需求出现了下降,但是其在中长期的增长趋势没有改变,而且在2023年就将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恢复实现较大增长。当前和新增的原料奶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增长的乳制品消费需求非常重要。二是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可能受到较大冲击。近年国内奶源大规模建设伴随着加工企业向养殖端布局,面对当前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局面,加工企业必然首先稳定和保护自有奶源生产能力,中小规模养殖场将更加脆弱并承担大部分风险。

2022年饲料成本上涨是其近几年持续攀升的延续,主要原因是饲料粮长期供给不足的农业结构问题。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国内玉米集贸市场批发价格自2017年3月之后就不断回升,2020年初以来开始快速提高。2020年和2021年玉米均价分别同比上涨了12.0%和26.0%。中国饲用蛋白原料供给更是主要依赖进口,进口依存度超过80%。作为饲用蛋白主要来源的大豆净进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自2000年开始就不断上升,从40%增长到目前的接近80%。2022年年末,中国玉米和豆粕价格与2019年年末相比分别上涨45.9%和55.0%。2022年,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国内长期供给不足与国际市场不确定性上升的叠加进一步加大了中国饲料粮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的风险。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11月份,中国豆粕均价一度高达5.58元/kg,比年初价格高了46.8%。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数据,2022年年末辐射牧场原料奶生产成本与2019年年末相比增长了15.3%。由于奶牛单产、饲料转化效率等的提升,原料奶生产成本增幅小于饲料价格增幅,但是2019年以来饲料成本在原料奶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仍有较大上升,反映了饲料长期供给不足和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根据国际牧场联盟(IFCN)的国际调查数据,2021年饲料成本在中国养殖场原料奶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达到71.5%,与2019年相比上升了8.5个百分点(图15A)。而且,中国原料奶生产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大幅高于其他奶业发达国家,比美国、德国、新西兰等国的同期占比分别高出约20~40个百分点。这也是国内外奶业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如果仅看饲料以外其他成本,2017—2021年中国原料奶单位成本中饲料以外其他成本逐步降低,并且从高于美国、新西兰转变为更低,而且一直低于德国(图15B)。

图片
图15 中国与主要国家原料奶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及其他成本水平

3.2 2023年奶业经济形势展望

第一,乳制品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势头。2022年因疫情反复等因素乳制品需求出现下降,但中国食物消费需求结构转变升级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结束和社会经济活力提升,乳制品消费需求有望较快恢复并实现新的增长。第二,原料奶产量与价格都稳中略增。随着乳制品消费需求恢复增长,原料奶供需关系有所改善,为原料奶价格恢复到合理水平提供了动力。但是,由于乳制品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下降,加上2022年形成的大量原料奶库存有待消纳,都会对国内原料奶价格大幅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第三,奶牛养殖成本仍将保持高位运行。虽然国家高度强调大食物安全和多元食物供给,但是粮食,特别是口粮稳产增产仍被放在突出的地位,粮饲结构调整依然缓慢,饲料粮短缺和价格居高不下问题仍将延续。在此情况下,奶牛养殖成本难以下降。另外,俄乌冲突对饲料供给与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还将进一步显现,也将对原料奶生产成本产生传导。第四,乳制品进口将恢复小幅增长。国内消费需求增长和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的下降都对乳制品进口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库存奶粉的消纳将抑制原料奶粉的进口,而以特色化、新鲜化为特点的新增消费需求也同时具有本土化特征,更多鼓励国内产出来满足。

4、对策建议

4.1 做好对当前原料奶阶段性过剩和“双向挤压”困境的应对

图片

4.2 继续推动粮饲结构调整,破解饲料粮短板

图片
图片

4.3 做好对新西兰禁止活牛海运出口的应对

图片
图片

注:2020年之前也统一按27国口径。此部分都是转人民币之后的价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畜牧杂志(ID:zgxmzz),作者:​刘长全、张鸣鸣,原文标题:《体系专栏 | 2022年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回顾及2023年展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