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号文件!这些和蔬菜产业紧密相关!速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13日正式发布,这也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点击查看全文)

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和蔬菜生产相关?一起来看看吧

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其实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已就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了独立的篇幅,今年针对设施农业的内容更加详实。

水木九天科技的创始人王晓庆表示,现代设施农业目前在国内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设施农业未来在应对气象灾害、提升农业劳动效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助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国等方面,都将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支撑点。同时,大城市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应急储备体系,而这离不开设施农业的支撑。

王晓庆表示,相对大田生产来说,设施农业的生产可控性更高,能够给稳产稳供提供更多支撑,因此,设施农业也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纵观全球,地缘政治摩擦以及气候变化影响着粮食安全,而科技手段可以让农业产能更高,从而用更少的地实现更多的产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图片

老旧蔬菜设施改造首进一号文件,不要简单翻建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

王晓庆对此表示,这无疑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内容。老旧蔬菜设施有的已经不具备生产能力,甚至已经空置,因此造成了土地空间的浪费,严重影响粮食安全,还有的蔬菜设施建设时间长,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目前仍在生产的传统蔬菜设施也难以机械化,导致产能过低。

在国家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老旧蔬菜设施的改造提升不要简单的翻建,而要针对新阶段新需求来推动改造,比如劳动效率能否有更多机器可以介入,自动化管控是否更智能,材料是否更环保,生产方式是否更友好等,基础支撑体系的建设内容有很多,但核心内容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安全性。

王晓庆认为,通过育苗工厂建设,可以为粮食安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但同时要注意该类育苗工厂的复用问题,应避免长时间闲置。

图片

设施农业藏粮于技,可变相扩张耕地面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探索利用可开发的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新提出“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王晓庆认为,这无疑为设施农业未来发展量化标准提出了新的方向,在操作中不要紧紧盯着优质基本农田或一般农田,可以在更加广阔的用地上推进设施农业,比如尾矿用地、重金属污染用地、工业废弃地等。这样在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下,可以通过藏粮于技的手段,变相扩张土地面积,1亩工厂化农业可以实现百倍的大田产量,也相当于新增100亩耕地面积。

另外,由于设施农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到“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这也将进一步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图片

加快生物育种商业化步伐,重视转基因带来的产业变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生物育种商业化步伐,重视转基因带来的产业变革。2023年是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落地的元年,今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生物育种商业化步伐”的定调既符合粮食安全的大局观,也符合国内种业振兴的内在需要。

在种业振兴行动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等。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

有专家表示,转基因生物育种的落地对于种业来说是一次彻底的产业变革,边际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技术催生新需求,行业收入和利润规模会扩容;另一方面,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会大幅度提升市占率,业绩迎来量利双升。

图片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4.5%提升到2021年的61.5%,农业机械化正在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加快升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农业关键技术核心攻关,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高单产,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另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将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支持北斗智能监测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

我国目前农机市场规模约为5310亿元,品类数量仅约发达国家的50%,人均农业产值不足美国的10%,我国农机行业正处于补短板、智能化、本土化的产业升级初始关键阶段。我国特色本土化农机品类、农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突破、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机无人化和智能化,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图片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农产品物流畅通。

有专家表示,特色产业基地、冷链、物流等或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首提发展预制菜产业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预制菜产业。近年来,中国预制菜市场稳步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从2445亿元增加至3459亿元,预计到2026年,这一数据将达到1.07万亿元。

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解决乡村发展问题之外,在产业方面,乡村当地发展预制菜在成本、营养保障等方面都具有更多优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一方面,预制菜选择在靠近产品源头的乡村进行加工,意味着采收后更加及时地进行冷冻、灭菌等处理,有利于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损耗。比如鱼、虾从塘里捞出来直接运送到城市加工,路途中的运输成本比较高,而且存在一定的食材损失;还有些蔬菜、水果,由于需要运输至城市加工,可能在不太熟时就需要采收,这些在本地进行初级加工或中级加工都是比较合适的。

不过,范志红也指出,农村发展预制菜要抓住适合的类型。预制菜分为即食型、即热型、即烹型、即配型,其中即配型、即烹型相对比较简单,比如把鱼制成鱼片加上调料包,运至城市后由最后的消费环节再进行加工、调配,这种技术水平的预制菜类型比较适合乡村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蔬菜(ID:zgsc9550)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