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届北京种业大会成功举办!2万亿元产业的根基!2025年蔬菜种业下一步要怎么走?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10月16-18日,第三十一届北京种业大会丰台分会场成功举办北京种业丰台大会。国内外从事种子研发、生产、加工、种植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企业等产业链相关代表等齐聚北京丰台。聚焦蔬菜种业、并将视野扩展至蔬菜产业链和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探索蔬菜种业及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道路。
来自25个省市的近30家种业相关协会组织,400多家交易交流企业参会,其中包括拜耳、先正达、巴斯夫、利马格兰等6家知名种子企业,1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市级重点企业,100余家科研型企业以及200余家服务贸易型企业。
市场导向,差异化+大单品
蔬菜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种业的200亿元到种苗产业的2000亿元,再到整个种植业的2万亿元。这一产业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温常龙指出:“中国蔬菜种业市值占蔬菜产业的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10%的水平。”
赤峰和润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志鹏说:“实施种业振兴以来,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和高端品种研发繁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蔬菜种子自给率不断提高,2022年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8%。海泽拉启明种业(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其明补充说:“蔬菜产业在种子自给率上没有任何问题,更多是多样化需求和未来消费引领的问题”
“一些蔬菜产品,如白菜、甘蓝、菜花等在集中上市阶段常常出现丰产不丰收现象。”国家蔬菜科技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京津冀农产品行业联盟秘书长尹作丰提到,种业的变革对蔬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单品”运营非常重要,这是未来蔬菜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樟树港辣椒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大单品”的潜力。邹学校院士介绍,樟树港辣椒以其高口感品质嫩果尖椒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通过找准市场定位,采用定制化营销策略,改革销售模式,樟树港辣椒成为现象级明星产品。
“中国消费者对于蔬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产品质量、功能、口感、营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先正达集团中国蔬菜种业负责人赵咫云指出,农户是企业的合作伙伴,而非单纯的用户,企业与农户携手为消费者生产他们所需的蔬菜产品。深入理解消费需求,开发具有功能性、更美味、更营养的蔬菜产品,将成为行业的必然趋势。
尹作丰还提到:“蔬菜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常规品种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很多老品种已经被种植基地淘汰。”这些年比较火爆的口感番茄,在河北固安围场、张家口保定等地已经遍地开花。在效益和销路的双重利好下,大批口感番茄新品种快速选育。尹作丰强调,育种不能低头进行,要抬头看市场行情和消费趋势,研究未来什么样的品种会受欢迎。温常龙提出品种数量激增、同质化问题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新品种保护的品种数量仅占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的10%左右,种业创新和保护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创新驱动,新技术+产业链
蔬菜产业在“大食物观”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温常龙指出,全国每年所需粮食中,蔬菜产量占8亿吨,这一数字几乎占据粮食总需求的一半。蔬菜的鲜活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全产业链发力,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辣椒育种专家耿三省研究员强调,良种良法在蔬菜产业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辣椒育种方面,缺乏高效的分子育种手段限制了优质品种的快速选育。浙江省托普云农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霍胜也提到,生物技术是农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先进技术的掌握是培育优良品种的关键。
中国蔬菜协会副会长、种苗分会会长,天津德瑞特公司名誉董事长马德华强调生物技术在种业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过去40年,生物技术成为改变农业的最重要技术。从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转基因棉花和玉米等),农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霍胜还提到,在数字化时代,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育种带来新机遇,数字技术成为提升种子生产力的关键。育种4.0时代的智慧育种,通过整合生物育种数据和经验,建立模型,推动育种技术向模型化和平台化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育种各个环节,包括表型监测、智能育种平台、空间遥感和智能灌溉等。目前,许多种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转型将是种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拜耳圣尼斯种子(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昕提到,拜耳公司正在建立大数据模型,特别是在环境适应性方面,目的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新方法初筛品种,缩短品种筛选时间。
尹作丰提出销售渠道对品种推广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信息化和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新品种和新传播方式对蔬菜产业有着显著影响。他还提到蔬菜流通的三个主要渠道:批发市场、超市和基地直采。认为基地直采将是未来发展趋势,许多商超都在建设直采基地,绕过批发市场直接供货。
马德华还提到,好品种才是硬道理,规模化育种对种业企业来说是核心竞争力。种业风险很大,做好种业不仅要有好的品种,还要在组织、战略、人才、营销生产各方面努力。要想在国际种业竞争中取胜,就需要种业同仁向内做好管理,对外加强合作。
全球视野,引进来+走出去
对话交流环节,陈昕表示,拜耳集团在华经营已超过140年,对在中国的投资充满信心。赵咫云也指出,先正达有责任支持中国农业的发展,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他强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并认为这将是先正达未来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瑞克斯旺青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客户经理席超提到,集团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并在几年前投资1.5亿元建立科研中心,计划使用至少20年,每年以至少10%的增长率持续投入科研资金。利马格兰-海泽拉种子全球作物经理Ayham Azaiza表示,中国市场对全球种业公司来说具有极大潜力且极为重要。彭其明认为,外企不是洪水猛兽,外企进入中国种业市场,对整个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过去二三十年间,中国市场环境经历了巨大变化。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创新的推进,都取得显著成效,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陈昕认为,合作与交流是市场环境的核心。中国种子市场占全球的六分之一,剩余的六分之五同样充满机遇。外资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更深入,通过资源共享和商业化成果转化,推动优质品种走向国际市场,将中国的优秀品种资源推广到全球,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Ayham Azaiza认为,蔬菜行业是一个全球性行业,全球化发展非常重要。种子最佳种植地与销售地的不一致性,要求种子需要自由流通和国际交流。蔬菜行业需要深度的国际融合,这涉及到供应链、销售市场和消费者趋势等多个层面。
霍胜表示,头部种业企业已经从育繁推一体化向育繁推数一体化模式转型升级,将会推动数字化智能应用在种业产业普及。
赵咫云指出,先正达产品线在细分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但这些市场往往价值高、利润高,但天花板低且空间小。在中国,本土市场容量更大的领域并非外企的强项。从产品线角度看,这是一个需要突破的瓶颈。
“近年来,国际种业一直在整合。一方面是技术整合,一方面是种子资源聚集,再一个是人才聚集,种业公司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马德华介绍,国际种业巨头在过去几十年经历了从传统育种、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到智慧育种的演变,育种效率和新品种推出的速度显著提升,增产幅度越来越大。相比之下,中国种业整体上还处于2.0-3.0阶段。以玉米为例,过去20年间,中国玉米育种与美国相比,差距反而扩大了,国外产量提高了8kg,而中国仅提高了5kg,说明中国育种速度跟不上国际步伐。
国外有很多企业专门做市场消费研究,先研究市场消费趋势,未来消费者要消费什么样的品种,再去研发。尹作丰认为这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北京种业大会发源于丰台区创办的种子交易会,历经31载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性种业盛会之一,见证了北京种业从起步到腾飞的辉煌历程。
10月15日-20日丰台区在世界种子大会品种展示基地举行品种展示观摩活动,有625个蔬菜品种亮相,涉及种业企业45家,展示种植面积近50亩。据统计,本次大会期间,品种展示观摩基地累计参观约1200人次。
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世界公园举行蔬菜种业交易交流活动。蔬菜种业交易交流活动以市场化办会方式,邀请国内外行业协会和种业企业参展,展区主要设置有企业特装展区、数字育种展区、名特优种子展区、种业产业链发展和智慧农业展区、种质资源展区、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设施展区、种业金融服务展区,共有289个展位,吸引了25个省份280余家企业参展。
大会发布丰台区在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方面的最新成果。举办了院区合作、科企协同、种业人才、京津冀种业与蔬菜产业链合作签约,丰台区与云南楚雄州种业产业合作签约。一系列招商引资引智项目在大会期间签约,丰台区将建设种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中心,枫叶型黄瓜生态育种全球研发中心,功能型蔬菜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平台,稀缺种质资源恢复利用项目建设等;还有高端蔬菜种苗标准化研发、生产、技术合作,黑番茄全球战略合作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签约。